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0777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考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限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回答12题。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东部是内蒙古高

2、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第2题,地面有深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干旱少雨加速了荒漠化进程。【答案】1.B2.C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读表及图,完成34题。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 m3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 m3195713.314.64200013.030.98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

3、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充沛的季节应在夏季。第4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化,因此导致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原因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答案】3.B4.B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放牧环境污染加剧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过度农垦ABCD6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解析】第5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

4、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6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答案】5.D6.C下图中的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78题。7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BCD8下列描述符合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第7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8题,由

5、图可知,地区位于热带少雨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多发在干旱半干旱地带;地区位于中温带,但降水丰富,不可能有严重荒漠化,也不适合发展牧业。【答案】7.C8.B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回答910题。甲乙9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10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开发小水电封山育林禁止采伐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

6、 BC D【解析】第9题,由图甲可知该地区的平地所占面积较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从图乙可知该地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因此砍伐树木较多;结合两图信息可推断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第10题,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恢复已破坏的植被,当地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对薪柴林的砍伐,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具有可行性,可排除。【答案】9.B10.C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大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

7、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12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 BC D【解析】第11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破坏植被。第12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天然

8、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答案】11.C12.A二、综合题(共40分)1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材料二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1)指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9、【解析】第(1)题,描述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需要明确图中各省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然后根据图例判断数量差异,并将位置与数量特征结合,总结分布特征。第(2)题,分析土壤侵蚀的自然原因应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第(3)题,比较具体措施的差异应考虑水土的运动特点,结合不同措施对水土运动的具体影响分析。【答案】(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2)山西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山西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等。(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间接地涵养水源、

10、保持水土。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14(22分)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1)西辽河属于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

11、变的主要原因。(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第(2)题,西辽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第(3)题,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第(4)题,通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答案】(1)外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2)“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