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98455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巧用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巧用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巧用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巧用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用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故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故事 演绎精彩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故事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我采用了奏鸣曲式的结构作为我这篇文章的几个标题,本文主要阐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运用故事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导入开课故事,有效吸引学生兴趣;2、闲聊自身故事,有效激起情感共鸣;3、借助背景故事,有效理解音乐主题;4、创编想象故事,有效提升音乐内涵。【关键词】故事 音乐课堂 有效 引子源于一份研究材料说起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从小就是在一个一个的故事中成长起来的,而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故事串联起来的;说起听故事,恐怕没有一个小学生不爱听的。要知道,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会带给我们许

2、多欢乐,许多启迪,很多人都是在欢乐中得到启迪,在启迪中学会成长。有一份心理研究材料表明:普通中学的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占95%以上,高中生占85%以上,而在大学生当中这个比例也高于60%。更何况是小孩子呢?“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 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有特殊的吸引力,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喜欢听故事就像喜欢吃糖果一样。一些好的故事,他们可以百听不厌。有些故事形象生动、内容通俗易懂,从故事中孩子们能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并从中懂得善与恶、美与丑。听故事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有经验的老师,很善于在讲课过程中穿插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激发学生

3、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生一旦有了好奇心,就会产生追根究底的念头,就会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往往出奇的好,使课堂变得格外精彩。呈现部触于一节公开课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就担心今年的年会论文没什么东西好写,总觉得自己想写的东西都让别人写完了,再写就觉得题材太老,再说自己的思维狭隘,水平不高,文笔又不如人家。正犯愁的时候,我听了本校徐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后颇有收获。我们学校每个学期照例举行“教海泛舟” 活动,这个活动是每一个教研组分别推出其中的一位老师代表所有组员参加学校内的评比。今年上半年是徐老师代表组内教师参加,她执教的内容恰巧是我所教六年级上册第四课读书郎的内容。这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

4、儿童歌曲。歌曲旋律流畅,琅琅上口,再加上学生对于这首歌曲又很熟悉,所以学生能很快学会歌曲。果然,很快学生便学会了歌曲,而且还唱得挺开心,挺轻松的。当歌曲唱罢,徐老师问学生:“学了这首歌曲,你想说些什么?”于是学生便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起来。甲笑嘻嘻地说:“我懂得了从小要好好读书。”乙歪着头说:“我懂得了没有学问,就没有脸见父母。”丙摇晃着身体说:“我从现在起要好好读书,长大赚许多钱给爸爸妈妈用。”丁用蚊子似的声音回答:“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要翻身。”戊低着头说:“我要为家里争光。”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这些六年级学生虽然嘴上说得挺好,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上可以看出他们根本就不理解

5、歌曲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他们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只停留在歌曲表面,根本没有深层次地去体验和感受。纯粹是为了回答老师想要或者老师爱听的答案,实际他们对于自己的回答可能根本就没有把它放在心里。我敢肯定下课后他们会把自己课堂上讲过的那些大道理抛到九霄云外去。课后我们教研组一起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课,一致认为在最后的环节上,上得不够深入。学生虽然嘴上说得挺有道理,但是这些道理是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 能有几位学生真正了解当时的小孩子是如何上学、如何学习的?我想肯定不多。于是我们建议她在最后的环节上设计一个有关山区小孩读书的故事,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也许学生会更深入地去了解歌曲情绪,真正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6、。第二次上课吸收那次组内成员提出的修改意见,在最后这个环节处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这首歌曲是中国做曲家宋扬于1944年编词作曲,离我们这个年代比较久远。但是同样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山区小孩,有些却连书都读不起。(随后出示几张山区小孩上学的图片。)他们脚上穿着所谓的比乞丐还要破烂的鞋子,身后被着弟弟妹妹,在所谓的用几块石头和一块木板搭起来的课桌上认真地写字看书当徐老师讲述完毕之后,学生感触颇深。当她再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学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想说的?”于是学生思考了片刻,然后一一来诉说“听了这些山区小孩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件那么好,但是我有时上课很不认真,真是

7、不应该。我以后真的要好好努力。”“今后我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克服困难,一定努力争取把学习成绩提上去。”“虽然歌曲中说读书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那穷人要翻身,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但是我们现在读书是为了以后长大能有出息,学好知识,掌握本领,争取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老师把贫困山区小孩儿读书的一些情况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感人的画面讲述给学生,使他们了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与他们同般年龄的小孩,却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的读书生涯,让他们知道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从而让学生能从另一个侧面间接地去体验读书郎这首歌曲的内容和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我觉得如果学生能把所学的歌曲中的道理领会到并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

8、中体现出来,这才是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虽然我不敢这节课完全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至少离目标不远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了,他们至少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因此有时候运用故事的确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展开部集于一年的深入研究自从听了这两节课后,我豁然开朗,自己平时上课也存在着某些问题,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故事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呢?找到了着手写论文的题材后,于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中就有意识地去注意这方面的内容,陆续地做了一些资料的积累,这段时间我把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概括出了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1、导入开课故事,有效吸引学生兴趣 明朝学者谢榛在四溟诗

9、话一书中说过:“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每一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就像一篇文章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一次演讲要有一段美好的导语,一幕戏剧要有一出诱人的引子,一堂课也必须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而故事往往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所以我们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有选择性地利用故事来拉开课堂的序幕。如:我在上二年级上册蜗牛与黄鹂鸟这一课时,我就用这样一个故事来作为我的课堂前奏: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发生在蜗牛和黄鹂鸟之间的故事:我们家的门前有一棵葡萄树,春天来临的时候

10、,葡萄树刚长出嫩绿的叶芽,有一只小蜗牛背着它那十分笨重的外壳就开始从树底下慢慢地往上爬,这时正好被站在高处树枝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它们俩在那里嘻嘻哈哈地嘲笑蜗牛,“喂,蜗牛兄弟呀,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你这么着急就想上来吃葡萄了!哈哈”小蜗牛抬头看了看黄鹂鸟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了嘛!”黄鹂鸟听后,摇摇头飞走了。后来有位音乐家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歌名叫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吧!我认为在开课过程中用故事导入必须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来选取合适的故事内容。千万不能牵强附会,要顺其自然,要

11、有新颖性、趣味性,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那么我们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2、借助背景故事,有效理解音乐主题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虽然我们不可能创设一个实际的情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嘴巴来创设这样或那样的情境。在我们的小学音乐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具有特殊题材的作品,每个音乐作品都包含着美丽的背景故事,有时教师可以通过背景故事的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主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音乐表面,对于音乐的主题可

12、能有时把握不好,理解上有些偏颇。一个个音乐作品好比是一块土地,需要我们辛勤开垦,音乐背后的故事就像是一朵朵鲜艳的小花,需要我们细心栽培,这样学生才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解上有些偏颇那次我向五年级学生介绍拉弦乐器二胡,并请他们重点欣赏二泉映月。欣赏前我先讲述了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这首曲子是华彦钧,人称瞎子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本来无题,后来当国乐大师杨荫浏先生问这首乐曲叫什么名时,阿炳先说是“瞎拉拉”,后说叫“依心曲”,后来,因为杨先生得知他经常在惠山脚下的二泉演奏,所以才取名二泉映月。他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无锡县人。后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的当家道士

13、,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扶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22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恶习,35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头,自编自唱,沦为街头艺人。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民国16年,无锡发生反革命事件,他当即编唱了秦起血溅大雄宝殿,揭露国民党右派的暴行,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 他

14、的许多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 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二胡那苍劲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回荡在教室。时而陈述,时而喧泄,时而委婉,时而激越,一位半个多世纪前的民间艺人向同学述说他的情感一曲终了,同学们深深地沉浸在音乐之中,有些女生在私底下偷偷地擦眼泪,有些平时挺调皮的男生也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似乎也深深地融入到了音乐之中。这节课借用这样一个背景故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音乐的主题,给予学生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燃起他们内心情感世界的熊熊烈火。当然不是每一首音乐作品都适合介绍背景故事,我们教师要根据需要适当、科

15、学地借用,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只会带来反面效应。3、闲聊自身故事,有效激起情感共鸣 “说闲话”、“侃大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方便的休闲消遣形式,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课堂语言,理应当言简意丰,最好杜绝废话。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废话”不“废”,而且成为课堂教学的必需品,适时、适度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课时漫无边际地海吹神聊固然不应该,但偶尔说上几句与讲课关系不大的话也很有必要。闲聊,据我的理解就是没有固定主题,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海阔天空似的聊天。当然,课堂不是闲聊之所,但也并不意味着就要求语言务必“言简意赅、洗洁凝练”。君不见许多名家上课,讲一些与教材貌似无关却有关的话,看似“废话连篇”,其实却与教材“水乳交融”。这种乳中“掺水”,寓教于乐的“对话”,却引来一江春水将课上活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的“闲聊”也有其特殊的积极作用。因为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不仅要描摹形象、阐述道理,而且要组织教学,调控学生的听课情绪,调动他们听讲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适当地进行这样的闲聊,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音乐教师,所上的班级比较多,因此对学生情况了解甚少。课后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所以在平时的课上,我比较注意和他们之间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