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及治疗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498455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及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课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及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课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及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课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及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课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及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及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及治疗(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 毒 性 肝 炎,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 10%,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每年近 30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第一部分 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 第二部分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第三部分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第四部分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 第五分 治 疗 第六部分 预 防,1. 位置与结构 肝脏在腹腔的右上方被韧带固定在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隔下面。正常情况下,被肋骨及肋软骨遮盖住。肝脏为一不规则楔状外形,可分为左右叶,左叶小、右叶大,右叶下有一凹窝,是胆所在的位置。 成人肝脏 1500g,红褐色,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肝脏有

2、多种重要功能,没有肝脏人不能生存,它的功能归纳起 来可有以下几大类: 制造和排泄胆汁 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贮存 解毒功能 免疫功能,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 Beijing MJ Health Screening Center,为什么说肝脏是人体极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有哪些重要功能,制造和排泄胆汁功能 胆汁的主要成份在肝内制造,然后通过胆管系统输送或储存于胆囊内备用,或排入肠道内,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抑制肠道内细菌的生长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都有重要作用。 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和贮存 肝脏可以把过多的血糖转化为糖原贮存于肝内,身体需要时肝内糖原又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肝脏还可以将脂肪或蛋白质转化为糖原。 人摄入

3、的蛋白质在肠道内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后,肝又会利用这些氨基酸会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 Beijing MJ Health Screening Center,它有哪些重要功能,制造和排泄胆汁功能 血浆中重要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及凝血酶原几乎都是在肝内合成的。肝也可将氨基酸转化为脂肪和葡萄糖。蛋白质是含氮的物质、代谢产生氨,氨对人体有毒,肝可将氨合成为尿素,经肾脏排出,其中一小部分重新合成为氨基酸。 肝脏可将一种氨基酸转化为另一种氨基酸,这样人体可以大大增加对自然界食物的适应性。 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中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由肠吸收后,一部分再合成脂

4、肪存于皮下,一部分合成磷脂和胆固醇。,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 Beijing MJ Health Screening Center,人体内各种脂质,血糖、蛋白质成分比例基本上是衡定的,这与肝脏的功能是分不开的 肝脏还参与多种维生素的代谢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K等,另外还参与一些激素的代谢,如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 Beijing MJ Health Screening Center,它有哪些重要功能,肝脏的解毒功能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误食有毒食物、服用药物、体内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肝脏可以使它们变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或加以利用,或通过胆汁、尿

5、液排出体外,保障身体不受或少受损害。 肝脏的免疫功能 肝脏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免疫器官。肝内有大量免疫细胞,肝脏也制造 许多免疫因子,一方面肝脏可以阻止有害物质如毒物、有害细菌从肠道侵入到全身,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机体对外来的抗原产生过敏反应和组织损伤。,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 Beijing MJ Health Screening Center,它有哪些重要功能,第一部分 肝炎总论及病因分类,转氨酶升高患肝炎需要隔离,?,?,哪些因素容易损害肝脏功能,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感染类:我们平时所说的肝炎,实际就是由各种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组疾病。 非感染类:如营养失衡,药物的不当使用,酒精的过量摄

6、入、有害食物、过劳、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肝炎,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 其病因复杂多样:,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 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二恶英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衰等,病毒性肝炎的分类,黄热病毒(YFV) EB病毒(EBV) 巨细胞病毒(CM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它们均非嗜肝病毒,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所 引起的肝炎。

7、,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HBV(乙)、HCV(丙)、 HDV(丁)和HEV(戊)。,第二部分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征,一、甲型病毒性肝炎,甲 肝,(一)病原学,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HAV 传染性高于 HEV,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100 加热 5 分钟可使病毒灭活,抵抗力:,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耐热:60摄氏度,1小时 泥土,水中存活数月 耐酸:PH3 耐寒:-80摄氏度 易感动物:黑猩猩 紫外线,化学试剂敏感,甲 肝,甲 肝,(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自

8、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甲 肝,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 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易感人群及免疫力,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98%抗HAV-IgG阳性,6个月以内婴儿,母 亲,抗 体,甲 肝,(三)临床特点,1. 潜伏期:26周,2. 流行季节,各型病毒性肝炎散发病例均无明显季节性。,甲肝、戊肝的暴发流行多见与秋冬季节或雨 水多、洪水泛滥的季节。 3. 易感和高发病率人

9、群 以6个月学龄期(10岁)儿童多见。,3. 临床特点,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临床病例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甲肝预后良好,甲 肝,(四)预 后,无慢性化倾向,无演化成肝癌的危险,发生肝衰竭者罕见,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 肝,(一)病原学,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 DNA,(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1. 乙肝病毒(HBV) 耐热:60摄氏度,4小时;煮沸,5分钟 漂白粉、过氧乙酸可杀灭病毒,乙 肝,2.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1)HBsAg,出现时间:HBV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

10、:可持续阳性,曾用名:澳抗,乙 肝,(2)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 消失后,(空白期 或 窗口期),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抗-HBs 对相同 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乙 肝,(3)HBeAg,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乙 肝,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HBeAg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 为92%左右a,乙 肝,(4)抗-HBe,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5)HBcAg,乙 肝,HBcA

11、g主要存在于HBV病毒的DANE颗粒 核心中,到血液中即被降解为HBeAg。,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6)抗-HBc,抗HBc-IgM: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持续时间:618个月,可终身阳性,乙 肝,介绍三个概念:, “两对半”, 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HBeAg 抗-HBe, “转 阴”,乙 肝,(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隐性感染者、潜伏期病人,2.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V 的血液及分泌物,性

12、传播:不少见。,密切接触:有可能。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或分泌物,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甚至可通过蚊虫叮咬等方式进入易感者体内。,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乙 肝,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 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医源性传播,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 毒不严格,乙 肝,3. 易感人群,(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高发病区:48岁,(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3)感染时年龄 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4)感染后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

13、感染有持久 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慢性乙型肝炎的特点,慢性乙型肝炎,HBV持续复制,肝脏病变持续存在和发展,HBV感染的自然进程,(四)临床特点,1. 肝炎患者:潜伏期:26个月,乙 肝,慢性HBsAg携带者:无临床症状,HBeAg亦可 阳性。大部分肝组织有病理变化。,(五)预 后,婴幼儿期感染:近90%转为慢性,成年人感染:85%以上可痊愈,10%左右转为慢性,慢性乙肝,肝硬化,肝 癌,10%,10%,“三部曲”,HBV感染的转归,慢性HBV感染,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5年內12%-20%,5年內6%-15%,5年內20%-23%,急性HBV感染 (95

14、%婴儿期感染 3%-5%成年期感染),三、丙型病毒性肝炎,丙 肝,丙肝是经济发达国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一)病原学,1. 抗-HCV,目前尚无法检测HCV的抗原成份。,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标志,2. 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征 60摄氏度,5小时;煮沸,5分钟 漂白液 1甲醛 紫外线,(二)流行病学,丙 肝,1. 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HCV携带者,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输血、血透、注射、针刺等,其他:性传播、垂直传播,丙 肝,(三)临床特点,潜伏期:226周,平均8周,特 点, 隐性感染者及慢性无症状HCV携带者多见, 急性丙肝较少见

15、, 慢性丙肝表现酷似慢性乙肝,但起病较隐匿, 临床症状及ALT升高水平较乙肝轻。,丙 肝,(四)预 后,HCV感染极易转为慢性,HCV感染慢性化率为40%50%,有报道高达87.5%,30%50%的慢性HCV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HCV感染者肝癌发生率也明显高于乙肝,四、丁型病毒性肝炎,丁 肝,(一)病原学,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DNA病毒才能复制。,丁 肝,(二)流行病学,1. 传染源:急、慢性丁肝病人及慢性HBV/HDV 携带者。,2. 传播途径:同 HBV,3. 易感人群,丁肝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乙肝病毒的辅助,只有当乙肝病毒复制中产生的乙肝表面抗原装配在丁肝抗原和丁肝病毒的外部,方

16、能组成完整的丁肝病毒颗粒;这一过程在乙肝感染者的肝细胞内进行。因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既可能是丁肝病毒的保毒宿主和传染源,又可成为丁肝病毒的易感者。,丁 肝,(三)临床表现及预后,HBV感染者混合或 重叠感染HDV后,易加重病情,易慢性化,易演变为肝硬化,易发展为肝癌,戊 肝,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肝,原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与甲肝类 似,不转为慢性。 戊型肝炎:我国部分地区因水污染造成流行,全国各地均有散发病例。 雨季,洪水后流行、全年可见散发病例; 儿童多为隐性感染; 成人多为临床性感染; 免疫力不持久, 抗-HEV:,抗HEV-IgM: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抗HEV-IgG:HEV感染后可长期存在,可用于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