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97660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2)/ - 1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李春香,余际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 摘 要: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概括了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 9项指标对内蒙古自治区 12个盟、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因子分析 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换存在密切的关系,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为产业结构的转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2、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全国及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看,当前经济运行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研究和比较内蒙古区域产业结构能力转换,有助于了解区域产业结构所处的水平、相对变动和发展潜力;对制定地区产业发展策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现实意义。 1. 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条件。是否具备良好的转换能力,反映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综合素质和潜力,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

3、重要。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很多,一切影响生产要素和部门生产条件的因素,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业结构及其转换。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的方面1:需求因素、供求因素、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因素。 从需求角度看,地区的需求水平、需求规模等需求因素拉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消费层次越高,消费结构变化的越快,对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压力越大。 供给推动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积累能力和供给弹性。技术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结构转换的源动力。地区的创新能力越强,产业结构的转换动力越大。高的投资与储蓄,高的供给弹性为产业结构的转换提供了空间。 随着生产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地区产业

4、结构的变动越来越多地与其开放程度、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有很大的联系。所以一个地区的吸引外资情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的需求与供给,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转换能力。 2. 产业转换能力评价的指标选取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任何一个单一的指标都不可能全面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因此,要从整体衡量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应选取多个指标2综合评价。根据以上影响因素选取以下指标进行分析(见表 1): / - 2 -表 1 各盟市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具体指标 单位 创新能力 X1科技经费支出总额 万元 X2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比重 % X3人均 GDP 元

5、积累能力 X4 GDP增长率 % 供给因素 供给弹性 X5第二产业占 GDP比重 % 规模水平 X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 X7城镇居民非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 需求因素 需求层次 X8农村居民非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 % 吸引外资程度 X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单位数 个 3. 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3。因子分析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构造因子变量;二是如何对因子变量进行命名解释。本文调用 SPSS 13.0软件对 2005年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和

6、分析。 3.1 收集数据 通过查阅年鉴资料,收集与表 1中 9个经济指标相关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得到表 2。 表 2 整理后的原始数据表 盟市 指标 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比重(%) 人均GDP(元)GDP增长率(%)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城镇居民非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农村居民非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单位数(个)呼和浩特市 43178 55.59 29049 45.22 37.35 102.2 66.92 80.84 35 包头市 9965 58.71 35086 48.78 53.02

7、101.7 67.50 80.73 24 呼伦贝尔市 2368 53.86 11971 23.80 30.32 102.5 70.96 81.37 9 兴安市 630 48.92 7513 19.88 28.38 101.7 70.42 75.14 4 通辽市 2247 62.33 10616 18.85 34.00 102.1 71.85 77.53 9 赤峰市 1343 59.74 7894 20.69 36.87 102.3 68.20 78.44 8 锡林郭勒盟 864 89.64 17093 26.79 48.46 102.2 63.14 83.14 2 乌兰察布市 559 87.4

8、7 10592 25.67 40.11 101.7 70.72 74.72 5 鄂尔多斯市 2049 61.52 40169 74.38 52.53 101.8 72.32 84.93 21 巴彦淖尔市 1564 67.05 12560 21.65 38.05 101.8 69.08 82.43 8 乌海市 173 71.67 27272 37.30 63.09 101.7 69.55 82.49 3 阿拉善盟 299 101.42 30587 28.44 58.83 101.0 72.16 84.11 3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 20064 3.2 数据处理 对表 2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9、,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表3)。本文根据因子分析法对应的累积贡献率大于 80%的原则提取前 3个主成分因子。 / - 3 -表 3 公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因子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F1 3.332 37.025 37.025 F2 2.739 30.439 67.464 F3 1.398 15.536 83.000 由表 3可以看出 3个主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 1,并且累计贡献率为 83.000%,说明这 3个公因子已经基本反映样本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分析问题。 3.3 建立载荷矩阵 对提取的 3 个主因子 F1、F2、F3 建立原

10、始载荷矩阵(略),但此时各因子的典型代表量不是很突出,不便于对因子解释,所以对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旋转后的矩阵如表 4所示。 表 4 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变量 指标名称 F1 F2 F3 X1 科技经费支出总额 0.058 0.777 -0.333 X2 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比重 0.511 -0.706 -0.119 X3 人均 GDP 0.888 0.422 0.141 X4 GDP增长率 0.675 0.609 0.188 X5 第二产业占 GDP比重 0.928 -0.209 0.036 X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0.547 0.373 -0.53

11、1 X7 城镇居民非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0.073 -0.046 0.947 X8 农村居民非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 0.788 0.072 -0.176 X9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单位数 0.193 0.948 -0.075 从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在第一个主因子 F1在人均 GDP(X3)、GDP增长率(X4)、第二产业占 GDP比重(X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X6)、农村居民非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X8)上的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第二主因子 F2在科技经费支出总额(X1)、固定资产投资占 GDP比重(X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单

12、位数(X9)上的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吸引投资能力的因子;第三个主因子 F3在城镇居民非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X7)上的载荷较大,可以作为反映城镇需求层次的因子。 根据各地区的主因子得分,以各主因子的特征值为权重,计算各盟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名(表 5)。 表 5 各盟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因子分析得分 城市 F1得分 F2得分 F3得分 综合得分 排名 呼和浩特市 0.082 2.204 -1.063 4.822219 3 包头市 0.804 0.894 -0.077 5.018929 2 呼伦贝尔市 -0.992 0.274 0.014 -2.53805 7

13、兴安市 -1.404 -0.124 0.873 -3.79692 10 通辽市 -1.045 -0.067 0.611 -2.80918 8 赤峰市 -0.929 -0.168 -0.557 -4.33192 11 锡林郭勒盟 0.539 -1.085 -2.392 -4.51847 12 / - 4 -乌兰察布市 -0.547 -0.806 0.530 -3.29087 9 鄂尔多斯市 1.305 1.123 1.262 9.18833 1 巴彦淖尔市 -0.240 -0.391 -0.183 -2.12674 6 乌海市 0.949 -0.565 0.097 1.750246 5 阿拉善盟

14、 1.479 -1.289 0.884 2.632448 4 表 6 各盟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组比较 组别 盟市 相对较强(4) 鄂尔多斯市 包头市 呼和浩特市 相对中等(-4,4) 呼伦贝尔市 兴安市 通辽市 乌兰察布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阿拉善盟 相对较弱(-4) 赤峰市 锡林郭勒盟 3.4 分析与评价 由表 5可以看出,在 F1的得分中,阿拉善盟居首位,这说明其发展水平较高,在这 12个城市当中,阿拉善盟的行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少,只包括 3个旗县级行政区域,依靠地广人稀、资源丰足的优势积极建设经济开发区,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在 F2的得分中,呼和浩特市居于首位,这说明呼和浩特市的创新能力和吸引投资能力较强。这主要是因为呼和浩特市的乳业、电子信息业、电力、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具有特色和核心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已经或正在形成,另外其境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意开发区坚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立区、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