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97612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水利信息化规划前 言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的产业,水利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省水利厅领导对水利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我们根据水利部水规计2001504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了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我省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础性文件,期望能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l)根据全国水利信息化全局要求和我省水利信息化的实际情况,明确“十五”期间的建设任务,包括水利信息化公用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2、以及重点应用系统的建设,并科学描绘 2010年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蓝图。(2)按照“统一规划,各负其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分步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不同业务系统在不同建设时期的建设内容和相互关系,强调资源(软、硬件及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开发。(3)该规划力图全面反映我省水利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摸清我省水利现代化对水利信息化的需求,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设框架。所以,该规划既是向水利部和相关流域机构制定全国和流域水利信息化规划提供的基础性资料,又是我省水利系统各单位信息化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依据。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规划中提出的建设任务属于水利信息化建

3、设基础工程和骨干工程,它将构造水利信息化的整体框架,但在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本规划不可能包括全省各市(地)和水利单位所有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内容,尤其在应用系统的建设方面,每个地方和部门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地方和部门不能被骨干工程包容的应用系统,在规划建设中也必须遵循全国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部颁的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和规范。信息化技术发展非常快,在许多情况下,规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因此,在具体技术的采用和经费预算方面不可能象水利工程规划那样准确。尤其是“十五”以后到2010年,只能在“十五”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的远期目标。

4、本规划着重点在于明确我省水利信息化需要做那些项目以及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以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编制全省水利行业的信息化规划还是首次,由于时间紧迫和经验不足,本规划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其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改进。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人士能对规划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一章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现状(一) 必要性山西省国土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在河流水系上分别属于海河与黄河两大流域。黄河流域面积为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主要河流有汾河、沁河、三川河、涑水河等。海河流域面积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

5、积的38(见附图1),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4毫米,受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东南部和北部降雨量相差很大(见附图2),局部性的洪涝灾害年年发生(见附图3),但整体上是十年九旱(见附图4),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建国50多年来,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与水环境恶化、旱涝灾害威胁仍然是我省水利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要解决好山西新世纪水的问题,就必须调整治水思路,转变治水方针,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这个历史转变过程中,要贯彻执行“科技兴水”和“科学治水”的方针,把依靠

6、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出路,并把水利信息化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用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在当前信息网络化和各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过去信息系统采集和传输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信息共享困难的局面应该得以改善。为了整合和改造现有的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指导今后我省水利信息化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水利部水规计2001504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制定我省水利信息化规划非常必要。l、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汛抗旱水平、防治水污染的需要信息是防汛抗旱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抗旱形势、科学地制定防汛抗旱调度方案的依据。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

7、采集的准确性及传输的时效性,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及时、准确的预测和预报,制定相应的防洪抗旱调度方案,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己建工程设施的效能。防洪、抗旱、防污是我省水利部门的三大任务。目前全省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防污需要水量、水质、水工程等多方面的信息,决策所涉及的因素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保障水资源保护决策的及时和准确。2、水利信息化是提高水资源管理决策水平的需要水利工作要从过去重点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转变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注重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要从过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转变为在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

8、注重非水利工程措施的建设;要从过去对水量、水质、水能的分别管理和对水的供、用、排、回收再利用过程的多家管理,转变为对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科学决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水利信息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技术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我省水资源管理决策水平的必要手段。3、水利信息化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政府充分开发和利用庞大的信息资源,是正确、高效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环节。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从开发利用、广泛获取信息资源来更好地管理复杂的政府事务,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政府因

9、特网站等手段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与广大公众之间的联系,使社会各界有效地监督政府的工作。我省水利政务信息化的实现,是我省各级水利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4、水利信息化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我省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利信息化对于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推进城镇化进程十分必要。水作为一种日益紧缺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它的状况受到各个行业以至每个公民的关注,向各个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水利信息,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实现我省水利信息化可以促进社会各界对水利事业更加广泛的关心和支持。(二

10、) 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就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板桥水库失事造成重大损失之后,全国各级水利部门开始对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我省水利信息化工作也从此起步,通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历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省水文水资源局为主要力量,建立了包括水质、地下水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全省水文信息采集处理体系,基本建成了“全省水文数据库”,在水质和地下水监测方面,部分实现了信息处理计算机化。我省水利系统其它部门对工情、灾情和水土保持监测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水利系统基本实现了从市(地)到省的水雨情信息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可同时向水利部及相关省市和流域机构进行转发。七座大

11、型水库有六座建立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省水资源研究所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方面处于全国较先进水平。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出图率达到100%,并开始建设计算机局域网。省水保局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规划实际工作中。万家寨引黄工程正在投巨资建设庞大的工程运行监控系统,引黄工程管理局建立了机关办公局域网,配套了文书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因特网上建立了万家寨引黄工程网站。夹马口电灌站在灌溉信息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我省水利系统出版的山西水利、山西水利科技和山西水土保持科技三种刊物都有了数字光盘版。厅机关计算机文字处理基本普及,各业务处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水利报表统计软件

12、系统,财务部门普遍采用了财务电算化软件。2001年,省水利厅机关新建了有320对信息点的计算机局域网,并建立了网络管理中心(见附图5)。为了机关办公网的信息安全,厅机关局域网采用了内外网双布线和双网络设备系统,客户机采用物理隔离卡双硬盘引导系统,机关办公网与因特网实现了物理隔离。厅机关局域网用户可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互联网资源和收发电子邮件(见附图6),开通了山西省水利因特网站,可定期发布信息供所有因特网用户访问。目前,市(地)一级有运城市水务局和晋城市水利局建设了局域网。目前广域网实现的功能有:各市(地)与省水利厅的网络连接,通过FTP 站点,共享厅局域网的部分资源;可访问水利厅内网办公网站;

13、可实现(市)地与省厅之间的邮件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省厅和各市(地)机关办公自动化的水平逐步提高,开始实现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计算机管理。通过以上的信息化建设,锻炼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2000年成立了省水利信息化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并指导全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三)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成绩虽然有一定成就,但问题还是不少,简单可以概括为:一是在我省水利系统中,一些干部和职工特别是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计算机,对水利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用缺乏正确认识,全省水利行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低,尤其

14、对网络应用的操作技能不高,专业信息化技术队伍对于WINDOWS下和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开发工具还掌握不好,缺乏实际开发经验,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对许多水利专业知识不了解,知识复合型的高级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全省水利系统员工的信息化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水利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较为落后,全省799处雨量站(其中自记雨量站484处)虽然密度尚可,但布设不尽合理,有待调整。有142处报汛雨量测验仪器超期运行,自动化程度低。全省有64处水文站,分布密度不够,全省有三分之一的面积为水文空白区,水文站中无任何过河设备的有17处。常规的水文测验仪器得不到及时更新,严重制约着测量精度,报汛站通信设施落后,缺少

15、备份设备。水库站缺乏必要的水文测验设施,影响水文测验精度。全省60处墒情观测站点偏少,达不到为抗旱服务的要求;地下水观测井753孔,其中专用井123孔数量太少,不能全面控制地下水的动态;水质监测点129处,目前仅限于地表水,其站点分布尚不能完全控制污染河段,同时,没有对入河排污口、大气降水水质及地下水质开展监测。有几个市(地)的防汛无线通信网受传呼台干扰,需进行改造。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的信息传递还建立在人工无线或有线基础上,没有进入快速而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省内主要流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尚未形成全省水利公用信息平台,开发应用水平较差。基础数据库

16、平台除了水文数据库外,许多基础性的数据库没有建立起来,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一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大部分保存在纸张上难以共享,有的甚至保留在个别工作人员的头脑里,尤其是基础水利工程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滞后,使得水利工程数据库基本空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利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刚刚开始。计算机网络传输平台建设还不完善,厅机关局域网虽然和各市(地)水利(水务)局实现了网络连接,但有些还是单机拨号连接,应用广域网卫星的市(地)通信带宽仅为38.4Kbps,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厅直单位和市(地)水利(水务)局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刚刚开始,许多单位在进行部门计算机网络建设时,忽视了信息安全的问题。信息安全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对许多信息安全技术还很不了解,某些方面还难以达到国家保密局的要求。四是各种应用系统开发应用发展水平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