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典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7355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典1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中历史知识典1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中历史知识典1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中历史知识典1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中历史知识典1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典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典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历史知识典籍历史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国家的形成 (1) 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区域:黄河、长江流域 (3)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耕经济的发展。(4)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2、夏商的政治(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公到家天下)3、商朝的政治。(1)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2)突出表现:通过占卦给予决定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以藩屏周。(2)含义:封邦建国 (3)受封对象:姬姓贵族;功

2、臣;先代贵族。 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评价 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疆域;暂时的满足了西周贵族的需要有利于稳定政局。 消极:分封制初期对巩固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诸侯国势实力增强,明显的威胁甚至削落了周王室的统治。(5)春秋末期分封制的瓦解 原因: (1)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 (2)政治:诸侯国强大周王室衰微 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的分配与继承制度。(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矛盾。(3)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3、。 (4)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5)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6)影响: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的地位。(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区别:(1)目的不同:分封制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是为了权力的继承保证王权的稳固。(2)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在封国内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3)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

4、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4)结果不同:分封制下诸侯国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力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宗法制在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直到今天仍有影响。联系: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铺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5、。课时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背景: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中国。2、理论来源:法家思想 3、实践:商鞅变法 4、战国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时期。5、建立:(1)确立了至高无上皇权的地位。(秦始皇嬴政采用了“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2)皇帝制度的确立: 由来:三皇五帝的传说; 基本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之上。本质:君主专制。二、 郡县制1、 形成: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实行,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普遍实行。2、 特点:郡守和县令有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3、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不同点:

6、分封制:(1)朝代:西周实行(2)产生基础:是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3)官员产生的方式及权力:官位世袭,拥有封地 (4)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独立。(5)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郡县制:(1)朝代:秦 (2)产生基础: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3)官员的产生的方式及权力:皇帝任免;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土地 (4)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绝对服从中央。(5)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的集权和统一。 相同点: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地方的行政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4、 实行郡县制的原因:(1)周朝分裂与动乱的教训。(2)来自内部外部的种种挑战。(3)有效

7、的防止匈奴对边关的骚扰。(4)强化对边缘地区的直接控制。(5)是其政治制度客观限定的结果。5、意义:(1)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管理。(2)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3)维护了国家的统一。(4)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三、三公九卿 1、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2、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史称“九卿”。 3、职责:(1)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2)太尉:主管军事。(3)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4、影响:(1)有利于权力的集中。(2)加强中央集权制。(3)提高行政效率。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内容: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

8、地方机构的郡县制。2、特点:(1)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皇帝直接任免中央或地方的官吏。 3、作用:积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2)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3)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 消极:形成了暴政统治和腐败,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课时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特点(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落、分散。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一、法令出一1、含义:历代官僚体制和中央、地方的管理体系有所变化,但都以维护黄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即“法令出一”。2、特点:(1)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君臣关系:“主子”和“奴才”的关系。3、弊端:皇帝的独断

9、性,随意性影响政治决策。二、君权和相权1、历朝代削弱相权的措施(1)西汉汉武帝时期:频繁任免丞相;设“中朝”(又称“内朝抑制丞相为首的“外朝”势力。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代: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丞相行政权。2、三省六部制:(1)中书省(草拟);(2)门下省(执行);(3)尚书省(审核);六部:(1)吏:考核,任免四品一下官员。 户:中央的财政国库。礼:贡举、祭祀典礼。兵:军事。刑:司法、审计事物。(4)特点:以分权达到集权的目的;相互牵制和监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5)发展: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6)目的: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10、集权。(7)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是我国管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成熟。3、宋代:设政事堂为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长官是枢密使(军事);三司长官三司使(总理财政)。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朝:(1)中央:御史大夫 (2)地方:监御史2、汉朝:(1)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台(东汉至元的中央监察机构)(2)地方:刺史3、 宋朝:提点刑狱司、通判。4、 明初至清末:都察院。5作用:(1)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腐败;有利于政治清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2)消极:专制制度本质决定其效

11、果有限,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张枉法的形势司空见惯,使监察系统受到破坏。四、选官制度的变化1、发展: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2、(1)根本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的展。(2)直接目的:集纳人才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3、世官制:(1)实行时间:先秦时期 (2)依据:血缘宗族(3)范围:贵族 (4)特点:官位世袭 (5)评价:下层人士没有机会参政。 (5)发展:世官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4、察举制:(1)实行时间:秦朝至魏晋南北朝(2)依据:才德门第(3)范围:贤良,人才(4)特点:封闭以官举士权操于上(5)评价:百姓不的

12、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5、科举制(1)实行时间:隋唐至明清时期(2)依据:考试成绩(3)范围:面向所有的知识分子。(4)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入仕的机会。(5)实质:控制人才,将强君主专制。(6)原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 阶级关系:南朝后期土族势力衰落,庶族地主的发展,要求参与政权。政治:扩大封建统治的础。6、科举制的评价:(1)积极: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中学风气的形成;追求一定的公平公正。(2)消极: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得人;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五、行省的设置1、行省的设立发展

13、:(1)汉初郡国并行制(2)秦汉行政规划区:州、郡、县。(3)唐宋行政规划区:道、路、州、县。(4)元代:行省制度。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3、意义(影响):(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3)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4、行省设置的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六、思维扩展府兵制到募兵制1、府兵制的改革 (1)内容: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2)特点:兵农合一,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3)影响: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扩大兵源,壮大了军事实力;清楚了胡汉分治的遗迹。(4)隋

14、唐的府兵制与西魏府兵制的区别 不在军民异籍、兵农合一。2、唐朝调整、完善的府兵制(1)措施:外轻内重;实行兵将分离;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自备武器粮食。(2)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加重了农民负担。(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军队叛乱。3、府兵制的崩溃(1)原因:均田制的破坏,失去了经济基础;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府兵的地位不断下降。4唐朝募兵制(1) 目的:增强军事实力 (2) 内容:国家招募男丁,供给衣食免征赋税。(3)影响:积极:募兵制减少了农民兵役的负担节省消耗。消极:容易形成军阀是以后藩镇割据的根源。课时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君主专制政体强化明朝:(1)明太祖:废丞相,

15、权分六部属于皇帝,宣布成为定制。(2)影响:达到高度集权的目的。一、内阁制1、 确立:明朝明成祖设立内阁制2、 原因:(1)直接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2)根本原因:强化君主专制3、弊端:宦官专权4、发展:(1)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2)明成祖:设内阁5、影响:(1)皇权进一步加强(2)宦官参政政治黑暗。6、丞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一)相同点: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二)不同点:丞相制:(1)地位:法定、制度、赋权(2)职权:参与决策(3):制约皇权。 内阁制:(1)地位:非法定、资询机构、不能统领百帅。(2)职权:无决策权 (3)对皇权的作用:不能制约相权。7、西方的内阁制与中国的内阁制的区别: 无实权:受司礼监牵制一、中央军机处1、 时间:雍正年间2、 原因:(1)根本:加强专制统治,巩固清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