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韩国人的我们意识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87KB
约2页
文档ID:84972584
韩国人的我们意识_第1页
1/2

恨」凝聚为集体意识?要检视韩国人的「民族性」,那么「恨」可谓其中最经典之论述从内部社会观之,包括古代士大夫与平民的尊卑关系,权贵阶级对民间的掠夺控制,构成社会中族群间各方面与条件的差距与分野,庶民便产生「恨」的意识社会上既存已久的男尊女卑型态,女性因作为被支配一群,遭受男性蹂躏欺凌,也激发「恨」的滋长历史上,朝鲜半岛历来所遭遇的内忧外患、国家被日本消灭侵占、二战后又面临外国势力割据与南北分裂、甚至在威权独裁时期所累积的愤怒与压抑心理,构成了韩民族的「恨」这个「恨」在韩国人生活中透过许多方式表现出来,甚至深化我们常见的韩国印象「恨」是种立基于不安而想前进或反扑的共有情绪因为它的共同存在性,而促使韩国人倾向藉由群众力量宣泄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萧新煌就在二十五年前所撰的〈韩国人的恨〉一文中就曾提到,「恨」不只是内心状态,更能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甚至凝聚为集体意识集体性与从众性而韩国人正好就是一集体性与从众性相当强烈的族群,爱好集体行动长期以来只有单一民族生活的韩半岛,缺乏长期与外族交融互动之机会,形成集体对外的氛围韩国社会有严重的排外现象,在察觉面前的人,其显露表征与生活方式和「我群」有所不同时,倾向不予来往或采集体排斥应对。

早年在韩国甚至还有餐厅拒绝客人独自前往用餐,因为这样的人被认作「可能无法融入社会」、「可能遭受大家排挤」而被视为异端曾有韩国心理学者认为,韩民族历经日本侵略、韩战与国家分裂等历史事件,使得大家集体拥有遭受冲击后所显露出的精神特点,这论述或许也可作为韩国人从众与好团体行为的一解释由于地理条件与历史背景上处于中、日、俄及战后的美国等外部强权介入而无法真正独立自主,以致韩民族面对外部世界相当团结,表现出的可能是好胜、有强烈进取心,想要争取第一或最优在这种集体从众的氛围下,少数者的声音被忽视,社会价值被桎梏在单一体系中,缺乏多元并立的声音,最后形成不由自主的盲从,若非诉诸集体的力量,则单一个体都不那么重要在《熔炉》中,孔枝泳笔下的主角姜仁浩也拥有这种性格他曾心想:「我们只是巨大社会的零件罢了,少了我们,世界依然能够运转」,他也曾打算以「我不想,可是那样也没办法大家都这么做!」来推托因为面对学生遭性侵、面对社会不公不义,过分集体性的结构,单打独斗是一种无力作为大部分的韩国人都认为自己是祖先“檀君”的后代,并以自己是单一民族而自豪韩国在近代遭受日本侵略,后来又成为分裂国家,所以更加强调这种信仰当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时,国家的团结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在潜移默化之下,单一民族的观念就得到了不断的强化。

单一民族的思想在韩国社会对国家性、社会性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韩国人易于接受这种单一民族意识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韩国人具有单一民族的观念是因为他们比其他国家具有更强的文化同质性此外,韩国人使用单一语言——韩国语,这也让他们感觉到很强的民族同质性 在强调单一民族的韩国社会中,与个人相比更重视集团利益的共同体文化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共同体文化认为个人社会性的一面比私人的一面更加重要,人们站在集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性格也更加突出在韩国,共同体以民族、国家、家族、地域等形式得以特别强调,这种现象表现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族主义、地域主义等形态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共同体文化表现为血缘主义、地域主义、关系主义、上下序列文化、聚会文化等等    从经济的角度上来看,由于韩国曾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由血缘相联系的亲族关系成为了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从思想的角度来看,高丽时期佛教被封为国教,由此形成了强调因缘的文化;到了朝鲜时代,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理念,强调以父族血统为中心的血缘文化上述这些因素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血缘主义文化强调血缘的文化成为构成子女奉养父母、父母爱护子女的完美家庭共同体的重要社会性依据。

然而,另一方面这种血缘主义在韩国的大企业中屡见不鲜,产生了以家族为中心经营的“阀族经营”或“阀族体制”的弊端虽然韩国社会至今仍然重视血缘关系,但在社会的很多领域已经开始了摆脱血缘主义的努力    韩国的共同体文化使人们对自己的故乡怀有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演化为对特定地域怀有特殊感情的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它表现为地域主义此外,由于过度地强调共同体文化,催生了与个人的个性和能力相比更重视相同的血缘、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学校出身等等的关系文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