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本第4章核心练习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6886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本第4章核心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基本第4章核心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基本第4章核心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基本第4章核心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基本第4章核心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基本第4章核心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本第4章核心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考点75.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单A.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单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7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3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01W17多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

2、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4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99L 4单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5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91W22多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B.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C.人的本质活动D.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E.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06-4单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04-1单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单A.客观反映B.真实反映C.社会反映D.主观反映9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努力,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07-4单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

4、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10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多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单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00W3单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

5、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考点7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13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意义在于多A.宣告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B.为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开辟了道路C.以此为基础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D.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提供了科学历史观的指导原则考点78.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14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包括多A.主体性要素B.客体性要素C.实体性要素D.渗透性要素15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1996单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6“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

6、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单A.生产力B.生产方式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17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或主导因素是单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科学技术1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02W3单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1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现在多A.它是生产力中的实体性要素B.它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C.它渗透在生产力诸实体要素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它是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形式20关于生产力的命题中理解正确的是多A.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表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B.生产力具有社会性和

7、历史性C.生产力由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两大要素构成,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人的要素,劳动资料是生产力中的物的要素D.生产与人的需要的内在矛盾决定着生产力要不断地发展考点79.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2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99L3单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22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03-4单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23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这是单A.广义的生产关系B.直接的生产关系C.一般的生产关系D.狭义的生产

8、关系24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单A.生产关系B.产品的分配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25生产关系是多A.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B.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C.生产力的形式D.人类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26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02W5A.交换B.生产C.分配D.消费考点8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2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涵义在于单A.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B.它揭示了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过程C.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D.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28“资产阶级在它的

9、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表明单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9“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哪个说法不说明上述观点单A.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30“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个观点说明了单

10、A.人为因素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B.在一定条件下,拔高生产关系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它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考点8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单A.道德进步是评判历史功过的惟一标准B.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功过的惟一标准C.道德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D.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32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正确思想的哲学理论依据是单A.社会意识对社

11、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考点82.经济基础的内涵33经济基础多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沟通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中介环节D.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34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的内在关系表现在它是单A.生产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B.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C.市场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D.宏观调控的具体实现形式考点83.上层建筑的含义35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称为单A.经济制度B.上层建筑C.经济体制

12、D.社会形态36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1999多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考点8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3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91W10单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3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94W2单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考点8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3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是多A.生产力

13、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考点86.社会形态的内涵40社会形态是指单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1近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09-3单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生

14、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考点87.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42马克思主义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06-18多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43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02W17多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

15、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44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00W18多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45“如果资本主义的死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94L11多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因D.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E.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考点88.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46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的充分发展,而是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单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某些历史条件下不起作用B.社会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而没有统一性C.社会发展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D.共性寓于个性之中47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