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章节练习201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6880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章节练习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原章节练习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原章节练习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原章节练习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原章节练习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章节练习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章节练习2013(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章节训练)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选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3.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

2、是其(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德国古典学 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5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理论性B阶级性C逻辑性D实践性7.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8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

3、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9.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0.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1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A.逻辑性 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1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

4、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14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15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是其(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16.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17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培根、洛克 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18.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5、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8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下列科学发现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有 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马恩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

6、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5.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A.相对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折衷主义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7.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

7、言8.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为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有A. 辩证法学说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09.1;09.10)2.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1.1)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品质。(z10.1;11.10;12.10)4.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2.7)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的精神的产物D理是天地万物之

8、根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6.对物质和意识

9、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9.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10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

10、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13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14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6划分唯物主义特性的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17矛盾的基本属性

11、有两个,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同一性B客观性C普遍性D特殊性18白菜,韭菜,芹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由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性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20.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2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

12、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2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24.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25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26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这个哲学道理( )A对立统一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C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D

13、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27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可以通过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31.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2.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3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