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上机实践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6386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上机实践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上机实践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上机实践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上机实践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上机实践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上机实践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上机实践工作单位:开远市第六中学电话号码:15925322492Emil:姓名:高月芳内容摘要: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关键所在。采取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上机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作品的思想性、创造性。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励学生做好上机实践。关键词:创造性 有效性 灵活性 主动性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关键所在。它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学生上机练习中,

2、不仅能看出他们的知识水平,而且能看出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一、指导学生上机实践,要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农村中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经历的限制,他们的认识往往带有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常常反映在他们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如我让他们“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你感兴趣的幻灯片”,很多同学就只会照着课本上的做“亚洲象象册”,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做“云南风光”、“丽江景色”等,但都大同小异,没什么创新。这些作品,反映了农村学生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创造性思维的贫乏。因此,作为

3、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时,一定要注意学生作品的思想性,准确地把握学生思维的脉膊,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走出农村、了解城市、了解世界。例如:在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目标让学生想办法来实现,比如决定到黄山旅游,我们来设计整个旅行计划,并把它呈现出来。该怎么做呢?再比如,六一到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庆祝六一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大赛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应用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在创造思维的作用下,创作出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二、指导学生上机实践,要准确地把握学生能力层次,实施因材施教。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我

4、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大部分是初学者,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小学上过信息技术课。因此,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而且,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一堂课就结束了。现在我们学校每班学生都在四十人以上,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我的做法是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5、。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三、指导学生上机实践,要注意方法的有效性。切实加强上机实习。上机实践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不经过大量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往,教师在上计

6、算机实验课之前,先要“讲实验”,即“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只会按照课本上(或教师抄)的操作步骤,一步步跟着做,而不理解各项操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项操作的目的。因此,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较难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

7、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操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理解操作的内涵,防止学生“盲目操作”,以确保学生上机“练有所得”。四、指导学生上机实践,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采取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上机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画笔一节中,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

8、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 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同学教全班同学操作(当小老师)。这种问题的提出,给那些电脑操作爱好者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同学们学习思路敏捷,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因为往往那些电脑操作爱好者,同时多数又是那些上课喜欢自由者)这样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然后,请做出来的同学,到教师机上,利用屏幕广播教学(教师机、学生机管理系统),当小老师,将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小老师的操作比教师的教学真的没有差。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计算机教学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形式要多样化,让同学们开心,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

9、倍的效果。例如,如果要传授的是新内容,而且理论性相对比较强,可以以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为主;如果是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可以以演示法、实验法、个别指导法为主。即使是相同的内容,教学目标有所不同,适用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所不同。例如,教学内容是“上网搜索信息”,如果教学目标是形成技能,那么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会比较合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甄别有效信息的意识,那么适当采用小组讨论法则是必要的。五、指导学生上机实践,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游戏激发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对

10、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作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爱因斯坦曾经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教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做一些基础练习的时候比如说让学生熟悉键盘,我

11、们可以给学生玩一些青蛙过河、打地鼠之类的键盘游戏。让学生熟悉鼠标操作也可以让他们玩一些纸牌、跳棋之类的游戏。再如:我在讲解“查找与替换”时,采用了四人一组,进行成语接龙的游戏,在一篇文章中提前输入由1234四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乱序文件,(1234,2341,2413,)要求第一个同学把1全部替换成一个成语,然后保存,关闭文档。打开小组中另一个同学保存的文档,由小组长分配打开文件的顺序,以免冲突。接着前一个同学的思路,进行词语接龙,把2再全部替换,如此下去,直到4也替换好为止。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且内容、格式最好,前三名给予精神或小的物质奖励(小红花或电脑播放一段音乐或一个小的FLASH贺卡等)。游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合作热烈。但是,我认为玩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学生必须在完成某一任务的基础上去玩游戏,这个是给学生的一种学习上的乐趣也是一种动力。总之,上机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作品的思想性、创造性。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励学生做好上机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