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6384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 行) 2002 北京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字2000008 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 司关于下达 2000 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自然保 护区和基本建设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 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自然保护区是 保护、研究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是人类认识自然、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基地。自 1956 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各级政府 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

2、力,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 成为了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树立了我国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 的国际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也日益加大,作 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建设内 容,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由于自然保护区类型不同、规模不一、基础设施 和管理条件变化大、建设内容复杂,为了因地制宜地确定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充分发挥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功能,使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合理而有

3、效,在总结以往自然保 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 本标准共分为 6 章 27 条。第一章总则,主要说明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 和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主要提出了保护区类型与规模 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工程项目构成,主要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工程项目;第四章主要 建设项目与工程量,分别类型和规模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各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和规模;第 五章人员配置;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别类型和规模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是对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 制的依据以及执行

4、中要注意的事项的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提出。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制订工作。 编写组 二二年九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1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3 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项目构成工程项目构成.5 第四章第四章 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主要建设项目与工程量.7 第五章第五章 人员配置人员配置.11 第六章第六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自然保护区工程项 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第二条 本标准是编制、

5、评估、审批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 也是主管部门审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第三条 本标准适用于经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 护区工程建设项目。已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与文化 遗产以及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有关国 际组织的规定。 第四条第四条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 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荒漠化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 森

6、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 法规和规章。 第五条第五条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应在“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 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的建设方针指导下,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优先保护、合理布局。一切建设项目应有利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利 于拯救濒于灭绝和珍稀的生物物种,有利于科学研究和促进科技进步。建设项目不得破坏 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的生长栖息环境,不得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二、分类建设、分区管理。分别按自然保护区类型确定建设与管理策略,有针对性地 安排必要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保护区内部划分功能区,实行分区保护与管理,严格管理保 护区域,

7、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利用项目在实验区适度集中安排。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自然保护区现状以及保护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建设 规模、工程量,以及建设重点、投资规模与建设期限。除投资规模较小的自然保护区宜一 次建设完成外,其它自然保护区可分期建设,首期建设期一般为 35 年。 分期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首期宜完成以下建设内容: (1)核心区与缓冲区的保护工程项目; (2)实验区开展保护管理所必须的工程项目; (3)近期必须开展的科研、宣教、监测工程项目; (4)局址、站址建设工程近期需要开展的项目; (5)道路、通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近期需要建设的项目。 四、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工程建设应

8、遵循自然规律,确保质量,因地制宜地积极采 用先进技术,建设项目符合保护对象需要。 第六条第六条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一、有相应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文件。 二、经相应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三、自然保护区有明确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 四、自然保护区有相应的林地、林木所有权或土地经营管理权。 第七条第七条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只能布设必须的科研监测、观察及保护性工程设施,并 2 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对防火了望塔、野生动物观测点等保护性、科研工程设施在条件许 可下应布设在核心区外。缓冲区可以布设科研观察、必要的保护性工程设施。实验

9、区除布 设保护性工程设施外,应适度集中布设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 第八条第八条 自然保护区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各项工程设施。同时,要与保护区内的其 它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相结合,不得重复建设。 第九条第九条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必须在现地综合调查、踏查的基础上,根据自 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工程项目建设条件,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原有 工程设施状况等确定。 第十条第十条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除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 准的规定。 3 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 第十一条第十

10、一条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建设,根据主要保护对象,对林业行业管理的自然 保护区分为三大类别六种类型,见表 1。 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表 表 1 类别类 型保护对象 森林类型自然 保护区 典型和有代表性的森林、稀树草原群落及生境形成的生态系统, 包括生态系统或物种已遭破坏,而又有重要价值、有待恢复的 地区,以及主要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公益效益的森 林 湿地类型自然 保护区 典型和有代表性的内陆与滨海滩涂的水生或陆栖生物群落及湿 地生境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珍稀、濒危湿地鸟类的栖息地, 河口与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 生态 系统 类 荒漠类型自然 保护区 典型和有代表性的旱生、沙生、盐生和高寒生物群

11、落及荒漠生 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野生植物类型 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原生地或集中成片地区及 特有、典型的植被类型分布区,包括应拯救物种、扩大种群和 保存基因而人工种植、驯化的移地保护区、种质保存基地 野生 生物 类 野生动物类型 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物物种栖息地、繁殖地、迁 移地或物种储存地,候鸟的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包括应 拯救物种和扩大种群而人工养殖、放养、驯化动物保护区 自然 遗迹 类 自然遗迹类型 自然保护区 以自然历史和文化遗产地、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和古生物遗 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地区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自然保护区

12、根据面积大小和自然性差异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 4 个规模等级,按照表 2 的规定确定。对于形状狭长、地块相对分散,或保护区内人口较多、 自然性较差的自然保护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规模等级。 4 自然保护区规模划分表 表 2 类型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森 林 类 型 15 万 hm2,天然 乔灌林地 70%或核心 区面积 50%。 (1)15 万 hm2,天 然乔灌林地70% 或核心区面积 50%; (2)5 万 hm2(不含) 15 万 hm2。 1 万 hm2(不含)5 万 hm2。 1 万 hm2 湿地 类型 20 万 hm2, 水域与常年 或季节性湿 地面积30% (1)20

13、万 hm2,水域 与常年或季节性湿 地面积30%; (2)8 万 hm2(不含) 20 万 hm2,水域与 经常或季节性湿地 面积30% (1)8 万 hm2(不含)20 万 hm2,水域与常年或季节 性湿地面积30%; (2)2 万 hm2(不含)8 万 hm2,水域与经常或季节 性湿地面积30% (1)2 万 hm2(不 含)8 万 hm2, 水域与常年或 季节性湿地面 积30%; (2)2 万 hm2 荒漠 类型 50 万 hm2,灌 草覆盖率 30% (1)50 万 hm2,灌草 覆盖率30%;(2) 20 万 hm2(不含)50 万 hm2,灌草覆盖率 30% (1)20 万 hm2

14、(不含)50 万 hm2,灌草覆盖率 30%; (2)5 万 hm2(不含)20 万 hm2,灌草覆盖率30% (1)5 万 hm2(不 含)20 万 hm2,灌草覆盖 率30%; (2)5 万 hm2 野生 植物 类型 (1)5 万 hm2; (2)1 万 hm2(不含) 5 万 hm2,国家重点 保护野生植物种5 种或重点保护植物 分布区面积30% (1)1 万 hm2(不含)5 万 hm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种5 种或重点 保护植物分布区面积 30% (1)0.5 万 hm2(不 含)1 万 hm2, 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种5 种或重点保护 植物分布区面 积30%; (2)20 万

15、 hm2,国 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种 10 种或核心 区面积50% (1)20 万 hm2,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种10 种或核心区 面积50%; (2)10 万 hm2(不含) 20 万 hm2,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动物种 10 种或核心区面积 50% (1)10 万 hm2(不含)20 万 hm2,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种10 种或核 心区面积50%; (2)2 万 hm2(不含)10 万 hm2,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种10 种或或 核心区面积50% (1)2 万 hm2(不 含)10 万 hm2,国家重点 保护野生动物 种10 种或核 心区面积 50%; (2)2 万 hm2 自然 遗

16、迹 类型 10 万 hm23 万 hm2(不含)10 万 hm2 0.5 万 hm2(不含)3 万 hm2 0.5 万 hm2 注:上表中不止一个条件的,只要满足其一即可。 5 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项目构成工程项目构成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分为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宣传与教育 工程、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社区可持续发展工程五个方面。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建设项目构成见表 3。 自然保护区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表 表 3 项目名称森林 类型 湿地 类型 荒漠 类型 野生植 物类型 野生动 物类型 自然遗 迹类型 界碑、界桩、标示牌 保护管理点 检查站点、哨卡 野外巡护路网 森林防火 围栏 重点野生动物与栖息 地保护 重点野生植物与生境 保护 栖息地与生境改善 植被恢复 湿地保护与恢复 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