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6383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听课笔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课程定位自然辩证法是高层次的政治教育类课程属马列哲学体系,但与现代科技和中国社情民意密切相关,是文理合一的交叉学科。课程教学宗旨:阐述马列,毛邓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硕士生提升辩证思维能力,获得当代STS认知,最终融入中国科技共同体。课程教学要求:政治与学术并重,科学与人互鉴;鼓励独立思考,容许个性差异,倡导审慎批判意识。多专业混编大班课堂教学以课常讲授为主。 课程教学规范严谨,各个环节都照章办事,课程成绩依据期末考试评定。学生出勤率与成绩直接相关,无故缺课者实行1,2,4,8,16倒扣分,缺课超过1/3者取消考试资格。自编讲义: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纲要,购置办法:社科部唐老师(文

2、学院3楼),以教学班为单位集中发售,8元/册。参考文献:*马列毛邓原著和释读,A1,A2,A8;*邓小平科技理论和中共科技政策;*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西方科学哲学;二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课程1 绪论11学科的历史渊源辩证法在古希腊哲学中已创立,强调运协发展变化,思想素材丰厚。19世纪的黑格尔哲学是马列哲学的理论源泉,对自然辩证法影响甚大。自然辩证法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思共同创立唯物辩证法思撰著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20世纪初,列宁撰写唯物主义与逻辑批判主义,捍卫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哲学的本性马列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以唯物辩证法为立论根本,强调社会实践第一性,弘

3、扬科学理性,变科学的合理性进供辩护。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各个学科的关系:各有侧重,双向互动,相辅相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然辩证法研究重点和体系构造:四大板块: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科技观+比较科技政策13创立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完善和发展30年代苏联学者创立自然学科,并体系化,3070年代,自然渗透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马列主义在苏联东欧失势,自然辩证法亦然。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在30年代传入中国,解放区是学习和传达室播中心,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与息息相关。解放后,学习借签苏联,对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产生较大影响,60年代,毛泽东大力倡导。改革开放以后,孕

4、育成型,邓看重现代科学技术,倡导第一生产力思想,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当代中国自然辩证法正在重大突破,如扶持高新科技,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取缔打击“功”,重树科学道德,在哲学层面已有反应。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创立与发展概况;自然辩证法与现代中国的互动关系;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2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积极价值: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且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态的东西中,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历史局限:缺少科学实验与分析,带有直观思辩和猜测的性质,它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画面的各个细节。中国古代自

5、然哲学自成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全然不同。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其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体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浸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2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兴起16,17世纪,科学实验和理论方法逐渐紧密结全起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主义思潮兴起。牛顿力学体系是近代科学的颠峰之作,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机械唯物主义的特点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由神灵操纵的庞

6、大面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近代机械唯物自然观的利弊得失:*与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形而上学性;*变革时代催生全新的思想:#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与探索,对欧洲哲学批判别继承;# 欧洲科学与哲学相互渗透,联袂并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真谛:#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实践观相结合,凸显党性和阶级立场;辩证唯物的物质观,运动观,发展观,时空观,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本章的学习要点: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利弊得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立场观点和

7、方法;4人与自然41 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自然演化创造了人类,劳动的作用居功至伟;(唯物史观)# 社会实践休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就是多样化的劳动,是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是“最重要的实践”实践全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改变了自然,也改变了人类自身。# 自然界和人类的进化发展没有止境 现代人的体质,心智,行为仍在进化,社会形态的进化也与此同步42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 古代人类被迫屈服自然# 近代人类力求征服自然# 现代人类屡遭自然的惩罚# 当代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和相处20世纪全球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自然观备受瞩目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

8、定和发展43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天然自然:客观的,第一性的,先在,无限的#人工自然:人化的,第二性的,创生的,有限的#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内在联系 两者本质统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变动趋势: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天然自然渐向人工自然转变,在现代社会中,天然自然逐渐消失,人工自然大幅扩充增长,#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44 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经济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

9、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 “五个统筹”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人与自然)# 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新型国家本章学习要点1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2分析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3当今社会的生态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4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5科学认识与科学价值科学认识活动遵循共同的规范 认识主体; 认识客体; 认识手段和中介;科学认识与哲学,人文和日常认识全然不同: 实践检验是科学划界标准,可检验性和客观实证是科学区别非科学伪科学的根本标志。科学认识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特征: 可检验性(客观对象,可控条件下研究,可重复检验

10、); 系统性(逻辑工具,形式结构,内容完备自洽); 主体际性(科学范式相近相通,指称一致,主体通约,社会承认); 思维创造性,准确预见性;科学认识过程:获取经验事实,提出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式科学假说,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理论; 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系统性和相对独立性;科学事实渗透着理论与科学认识过程相关科学事实1科学事实2科事实3科学事实验4科学定建以规定和实验结果凛基础,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普通性。科学假说是科学性与假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科学理论是同科学概念,原理,定律,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具有其理性,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能和预见性53科学价值观当今时

11、代,科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科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科学精神(求真务实,探求真理,开拓创新,有条理怀疑)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两种科学价值观的论争科学价值中立说科学是关天地各种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知识,属于“是什么”的问题,伦理是关于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当怎样”的问题,科学追求真理,价值追求功利;科学负载价值说 在理论方面,科学认识事物的本质,本章学习重点科不认识的基本特性;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两种科学价值观;6科学理论的形成61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的界定 科学问题都

12、有现实依据,且与科学发展水平有关; 合理的科学问题都有明确的指向,表有可解性,且暗含求解套路; 科学问题源自社会实践 现有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 理论内部的矛盾 不同学派的争论 社会观现实需要 科学家的兴趣和心智偏好 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 常识问题、无知问题、虚假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可以分为事实问题、理论问题、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等。 在研究工作中,适当的选择科研选题 社会需要原则,理论创新与创新性原则,科学逻辑原则,和现实可行性原则,适度超前冒险原则。62科学事实的获取获取和积累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基础;科学事实是单称的客观陈述,具有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尽可能给出定量描述,通常还要说明

13、实验和理论背景;科学事实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获得,这两种方法各有适用范围;观察和实验不仅要注意预期现象的出现,而且要留心意外的事件,不期而遇的事件可能导致科学发现;观察实验与科学理论的辩证关系:这不是简单的反映关系,“白板说”并不成立;科学理论都有观察实验依据,担都经过了科学思维加工处理,蕴含了人的主观创造;观察实验也渗透着科学理论,描述和解释方式都有“理论负载”,观察实验的价值取决于科学理论;科学活动是依据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设计观察实验,构造科学理论;63科学假说的形成科学假说的界定:依据现有理论和感受,对未知事物的推测性说明或解释,是新科学理论的雏形;科学假说的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科学事

14、实(科学发现,反常实例)原有的理论的推广和衍生;协调理论内部的矛盾;纯粹的思维创造性(实际意义若有若无);科学假的特征:有科学依据,合乎逻辑规范;思维创造的能动性,个体认识差异较大;科学认识的探索性,多数是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少数幸存下来,过渡进化为科学理论;构造科学假说是科学认识的经之路;本章学习重点:科学问题的来源,科学课题的原则;实验观测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科学假说产生条件,科学假说的特征;7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71逻辑评价是指科学理论是否合乎逻辑认知科学理性 相容性评价(理论背景) 自洽性评价(逻辑严密) 科学悖论 简单性评价(科学认知偏好)72经验检验是指直接诉诸经验来检验理论的真伪,但经验检验原则尚未取得共识 经验证实(经验主义,归纳主义,实证主义,操作主义观点) 反驳证伪(批判理性主义,演绎主义,证伪主义观点) 范式比较(历史主义,系统论观点)73科学理论评价的困难 科学理论的鉴别和评价意义重大 科学共同体需要去伪存真 国家和社会各界需要扶优汰劣 理论的鉴别和评价困难重重,异常艰辛; 实践是终极标准,但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