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读写丛话》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5039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诗词读写丛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诗词读写丛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诗词读写丛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诗词读写丛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诗词读写丛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诗词读写丛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诗词读写丛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艺术文化占据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一大部分,诗词歌赋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词文化演绎至今,留下了无数灿烂的瑰宝,徘徊在这座雄伟华丽的殿堂之外,便让人心潮澎湃,若是能有幸走进亲中一窥究竟,实在是三生有幸!关于诗词,在接触这门课之前我几乎是一窍不通,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我也只能说了解了其中九牛一毛而已,可以说距离这座圣殿的路途还很遥远,只能远远眺望,想象着其中的华美。所以,我也只能说是浅谈张中行大师的这本巨著诗词读写丛话。正如作者所说: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交换情意的工具。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却也是很多人所忽

2、视的。最明显的例是日记,除李越缦、鲁迅等少数人之外,愿意把小本本摊开,请大家欣赏,某日与夫人或丈夫吵架,某日想吃对虾而无钱买,等等,是绝无仅有的。大部分人还是回过来,笼而统之说表情达意。书中写道:“语言是人类创造的最笨的工具。”联系到中国便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意思。我并不这么想,语言文字,究其本意,是要:抒幽情。否则要之何用?阅读诗词,第一就是感受其情意和诗境,将自己融入那个年代那个场景,仿佛就与诗人比肩而立。好的诗词往往能一句将人带入其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情感幽微,力量却未必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诗与吟诗,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写的诗

3、因人而异,诗体也就因此千差万别,比如:打油诗;应制诗;应酬诗;玩笑诗等等,百花齐放。说到吟诗,更是各有千秋,一首诗怎么读,读出什么味道,取决于读者对这诗的理解与融情,写诗是一门学问,吟诗更是。诗词,以“情”为骨髓,所以写要发乎情,读要止乎情;离开情,到其他场所游走,至少为了节约,最好还是不写,不读。诗词有别,虽殊途同归,都是情感的流露,但两者在意境上还是差别很大。诗的已经阔,词的意境窄。诗,用来承载浓烈的情,深沉的感;词,则是需要用来吟唱,内容和意境都要简洁明了,情感偏向于清淡。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古今音的区别。诗词是依照中古音系统作的,为了保持音乐性,要依照中古音的系统读。这是原则,或

4、理想;真去读,就不能不顾事实的一面。事实是我们不能完全照办。理由很多,其中最有力的一项是,以普通话为标准,我们已经没有入声。问题由音乐性来,相当复杂,甚至相当微妙。有些字古时怎么读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大部分字的古音还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纠察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分清古今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做到,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文中提到过“偏爱”两字,顾名思义,就是指对特定的诗词格外喜欢,走到哪都想哼两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种感情,对自己的创作会产生很大影响,乃至于会不自禁地仿写,但也说不上好坏,也就一笔带过了。讲完了读,再讲讲韵,实际上我也是初出茅庐,所知甚少。

5、诗词要去唱出来,才有韵,这也是对于我们现在的一大难点。困难之一,学什么要唱什么;困难之二,守旧不如从今;困难之三,理论与实际相去甚远;困难之四,字,形、音、义是一体,音从今,容易代入今词;困难之五,与诗相比,词限制更严。说了这么多读的,唱得,到了笔头上还是一头雾水,这事我深有体会。多读,只是在诗词的圈子里打转转,写不成。我作诗填词也无非是附庸风雅,想叫人看看我也能写诗填词。要动笔写,首先自己要有内涵,肚里要有墨水;其次要有情,“强说愁”不可取,即使写完了读上去也是生硬。“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季。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般柴。”这事用诗的形式说理,情在理

6、在。诗体无非是格律,平仄无非就是那么十几种循环往复,但其中变化却十分多,一三不论;第一句用邻韵;失粘;拗字拗体等等,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押韵和对偶。关于补救之法,甚至是特许犯规的例子此处不再多讲,邻韵和失粘有必要重复一下。近体诗押韵限制严格,即一首诗里,韵字要用属于一韵的,否则算出韵,不合格律。可是第一句例外,可以仿古体诗,用邻韵的字,个人觉得,许用邻韵是解放,会使作者更加方便。如“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五律押二冬韵,第一句韵字用了一东韵的“中”。说到粘的格律,与“对”相比,拘束力像是宽松一些,唐朝早期,甚至盛唐,诗作还间或有失粘的。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句仄起,第三句平起了。押韵,对偶是路人皆知,但严格来讲,此中要求也是十分严格,没个几年功夫也是悟不出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首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似简单,却十分有底蕴,气势雄浑,功底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