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4672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整体观民族中心主义:也叫“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文化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自然的、正常的和优秀的,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一切文化的思想。- 文化沙文主义-种族主义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全盘赞同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是非不分的虚无主义文化整体观:首先指的是人类学家们在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时,必须研究与该行为有关的其他方面的行为,即多角度、多

2、方位地研究人类经验的众多方面。其次,文化人类学家在比较各民族文化时,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再就是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人无论从地域还是从时间的角度看,都比其他学科广阔。简答: 1.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普同观;文化适应观;文化整合观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2).背景分析法,也称社区关系研究法,人类学家在解释某一独特群体的行为时,往往会把该行为与更广阔的背景联系起来进行

3、研究。 也就是用背景构架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3).跨文化比较法,也称为交叉文化研究法、泛文化研究法等,指的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志报告中抽样,把抽样的资料作统计分析,藉以说明或验证假说,探究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的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 (4).主位与客位研究法,主位研究法也称为自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客位研究法也称为他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5).小传统与大传统研究法,所谓“大传统”,是指“一个文明中,那些内省的少数人的传统”,即指以都市为中心、以绅士阶层和政府为发明者和支撑力量的文化;所谓“小传统”,则是指“那些非内省

4、的多数人的传统”,即指的是乡民社会中一般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文化。 3.什么是大传统和小传统?他对研究中国的民间文化有什么意义?试举例说明。 所谓“大传统”,是指“一个文明中,那些内省的少数人的传统”,即指以都市为中心、以绅士阶层和政府为发明者和支撑力量的文化;所谓“小传统”,则是指“那些非内省的多数人的传统”,即指的是乡民社会中一般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文化。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1.简述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基本思想:第一,因为人类本质一致,所以,文化的发展必然是单一性的; 第二,各族文化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但有快慢差异;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 主要观点

5、: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 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 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 性。评 价: 批评: 第一,片面强调单线进化,认为世界所有民族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发展,不能跨 越。事实上,由于传播和涵化,许多原始民族都跨越若干个发展阶段。 第二,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对文化的功能、结构和象征的研究。 第三,把制度假设成为个人为达到自身的目的,有意识、有目标地设计的产物,将个人理性当作是调节制度形式的原则,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种用主观的观点来追溯文化发展

6、的倾向,从而加入一种外来的形貌来“重新思考”某种制度。 第四,仅仅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了情绪与习惯等非理性因素在文化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不加分析地认为各个民族的原始习俗都是原始时代的残余,事实上,有些民族的习俗是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 第六,有些学者据以立论的资料不可靠,结论与事实不符。如摩尔根的“蒙昧低级阶段以果实为食物的观点,就与事实相违背” 。贡献: (泰勒)给文化下了经典型的定义;指出文化是进化的;方法论方面的重大贡献:比较法、残存法、统计学方法;2. 新进化论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引进了更多的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2)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

7、进化是由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 3)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新进化论还重视文化进化的多线形和特殊性。4)研究方法,新进化论重视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3.传播论的理论要点及其局限性。 (1)人类的独立发明是有限的,文化的采借多于发明。 (2)相信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说明发生过的历史关联的机会就越多。 (4)认为进化论忽略了传播迁徙,并从传播角度重构人类文化史。局限性:忽视文化自身有和生物一样的进化过程4.如何理解文化特殊论和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特殊论:“每个文

8、化集团(族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该 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 因此,世界各地相似的文化现象不能用传播论或进化论来解释,正确的做法是 重建该文化所走过的独特的道路,因为文化有其特殊性。文化相对论:各民族文化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反对“欧洲中心论”以 及“白人优越论”。5.试指出文化与人格理论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文化与人格”学派常被称作“文化中的人格”、“心理人类学”、“心理文化分析等”。文化与人格理论强调文化因素与个人因素或由个人产生的心理事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重点研究的是依文化而变化的个人,如个人是如何必然受到特定社会或

9、文化要素的影响,如何在该文化的范围内构筑自己的人格等等。6.迪尔凯姆对人类学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迪尔凯姆的理论核心:社会整体论a.社会文化与生命形式一样,只以整体的形式存在;b.整体对于个人具有超越性、支配性和强制性;c.一种社会事实不能脱离社会系统的整体去研究;d.比较法只能在社会类型想同的情况下运用。2.在社会整体论的基础上,迪尔凯姆从生物学借来功能概念,提出功能研究法。3.对宗教文化的研究,迪尔凯姆对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宗教现象的研究。4.原始分类,同样显示了文化整体论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分类是集体意识的反映。5.迪尔凯姆的人类学遗产后来演变为两种颇为对立的传统:

10、一种是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强调社会结构与功能的概念;另一种是以莫斯、列维-施持劳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他们更重视观念层次、心智结构的研究,将分类作为文化的特征。7.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功能主义有什么区别?并简要概括两人的主要贡献。马林诺夫斯基关键概念是文化的制度和功能,强调文化制度对人的生物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拉德克利夫布朗关键词是社会与结构,强调社会结构的平衡和人与文化对结构的适应。与马林诺夫斯基不同的是,他认为文化是在社会层次上而不是在个人需求层次上发挥功能的。马林诺夫斯基主要贡献:1. 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2. 巫术宗教问题3. 田野工作的贡献,提出田野工

11、作的三条原则。布朗主要贡献:1. 结构功能论要点2. 结构功能的方法8.什么是象征?如何理解象征人类学的“象征”?无论什么物体、行为、事件、语言,成为某种意义之媒介物的即是象征。对象征人类学者来说,象征是意义的“浓缩形式”或多种意义的联想。9.什么是解释人类学?解释人类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国人类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思潮。格尔茨将可以单纯地称为“民族志”的范畴特别称作解释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意义与解释,解释人类学也是对象征所具有的意义的解释。从总体上说,解释人类学也属于象征人类学,之所以分开,是因为它更加注重于意义的阐述,更注重于地方性知识,并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很独特。我们既可

12、以将解释人类学看作是象征人类学的某种特别的分支,又可以将其看做象征人类学的发展的极端。10.结合实例说明如何理解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结构”。结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各事物的构造形式或外表; 二是各事物的组成成分或原料。第三章 田野调查法基本概念:田野工作: 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主位和客位:主位指被调查者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分类和解释。客位指人类学调查者等外来者对事物的看法、分类和解释。主位研究强调的是从文化内在的角度分析、理解事件;客位研究强调文化外部的立场和解释大传统与小传统:无明确概念,雷德菲尔德在乡民社会与文化

13、中首次提出,用以说明在复杂社会种存在着两种不同层次的文化传统,并认为小传统在文化系统中处于被动地位。文化震撼:为了适应完全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精神压力。报道人:人类学在田野调查中结识的能帮助他们了解当地文化的当地人。谱系法:是搜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形式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谱系分析方法以个人为中心从家庭成员出发到整个世系群,是田野工作中解开人群分类的第一件事和出发点生活史:是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顾式叙述。田野笔记:在访谈过程中或参与观察过程中当场记述下来或及时补充完善的资料,偏重当地人的观点田野日记:记录田野工作

14、期间田野研究者自己的个人经历、想法、恐惧、迷惑、突破,以及在田野工作中的问题等内容。简答:1 什么是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有哪些?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研究取向:主位与客位;大传统与小传统;小规模社会与大规模社会2 何谓小规模社会和大规模社会?结合中国研究谈谈你自己的理解。小规模社会(small-scale society):同质性高,简单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关系,与外界联系少。大规模社会(large-scale society)研究:地理范围较大,文化的同质性减弱,出现职业多元、社会分层与人口

15、流动,内外关系联系增加,已卷入国家与世界一体的市场经济之中。3 谈谈你对田野调查进入方式的理解。进入田野的方式:a 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行政管理机构)自上而下进入b 非正式渠道进入进入角色的方式:尽快向当地人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以及让当地人信服自己的研究行为并不会对其生活造成任何威胁。4 你认为田野调查中有哪些“重要观察点”?请联系实际论述。n 在田野调查中,参与观察固然应当涉及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们认为,以下一此特定的场合和活动是参与观察特别是初到一个社区进行调查时要特别关注的,我们称之为“重要观察点”。 n (1)重要观察点之一:社区布局。n 社区布局是指一个社区内部生产、生活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