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3973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新华网江苏频道月日电(记者李灿、蔡玉高)十八大代表、江苏省长助理、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在讨论十八大报告时表示,的报告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赋予了科技前所未有的责任,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和最新要求,是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更大贡献! 徐南平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

2、委、省政府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科技创新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突出体现为“个重要标志”:一是年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到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奋斗目标。以此为标志,江苏省进入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新阶段,确立了科技、教育、人才“三个优先发展”的战略格局。 二是进入“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地把创新驱动战略确定为核心战略,召开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大会,将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落实“六个注重”、“六个新步伐”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

3、此为标志,形成了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以科技现代化促进基本现代化的鲜明导向。 三是在开启率先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根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江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研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以此为标志,江苏进入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攻坚期,经济发展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轨道。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在“两个率先”中战略地位的深刻洞察,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认识和行动,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徐南平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

4、省上下的不懈奋斗,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年来,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倍,突破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申请分别增长倍、倍和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倍,超过万亿元;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距离“十二五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仅有年,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大攻坚克难力度,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为率先基本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科技经济紧密结合

5、,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将研发机构建在企业,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将人才工作重心转向企业,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家培养,推动企业成为选才、引才、用才主体;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把落实情况纳入科技创新工程考核评价范围,做到应免尽免;将创新资源集聚到企业,支持企业整合各类创新要素,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加大企业研发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独立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优化高新区、县(

6、市、区)和经济强镇的产业布局,形成“一区一战略性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 第三,着力优化区域创新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乡镇、创新型园区建设,大力提升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服务、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第四,着力构筑人才高地。实施载体、项目、金融、服务“四位一体”联动配套,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苏南人才特区建设,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江苏创新创业。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

7、 第五,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科技创新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建立面向应用需求的科技评价制度,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高新园区、科技企业集聚。 第六,着力推进科技惠民富民。进一步实施民生科技促进行动,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民生科技产业发展。加强应用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加快建设“三新”科技社区,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来源:新华网 【央视网专访十八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助理徐南平创新,是我一直坚持的事业 央视网第80期高端访谈:十八大代表访谈录 嘉宾简介:徐南平,男,汉族,1961年4月出生,安徽桐城

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江苏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兼江苏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徐南平院士主要从事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是我国膜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央视网消息(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沈玮报道)研究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陶瓷膜”技术,创立两家高科技公司,并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院士,徐南平一直在创新创业领域探索求新。当他华丽转身,从象牙塔中走出,成为江苏省省长助理、省政

9、府党组成员,兼任省科技厅厅长时,他所专心的依然是科技创新事业。从个人创新到带领一个经济大省创新发展,徐南平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又收获颇丰的道路。近日,央视网记者对十八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助理徐南平进行了专访,访谈实录如下: 央视网:我们知道,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带头人,曾经也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副校长、苏州市的副市长,如今您担任江苏省省长助理、省科技厅厅长,您是如何看待身份的变化?以及您身份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徐南平:这么多年来,尽管我个人身份有所变化,但始终在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学生时代,我是跟着老师学习做研究,工作以后是自己摸索着做

10、创新,与同志们一起共同探索创新的本质内涵。就我而言,只不过是从过去一个人做科研,逐步扩大到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一个企业、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一个省份一起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追求,这也是作为一名党培养出来的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奋斗理念。我个人身份的变化,见证了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整体进程,见证了江苏从科教大省向创新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2月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同年4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做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部署重大决定,同一天,省委常委会集体谈话,来自高

11、校的20名干部赴有关市和部门挂职,我是其中的一员,受组织委派到苏州挂职,负责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通过干部队伍结构的调整,加大创新型省份建设力度,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苏州工作的两年,中心工作就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统筹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到省政府工作的五年,中心工作就是统筹创新型省份的建设。七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力推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江苏具体化,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创新型省份建设新路子,进一步强化了创新发展的导向,激发了全省上下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大解放大

12、发展。总体来看,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从09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进入了科技创新活跃期,创新正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把握创新本质内涵 打造创新领军企业央视网:您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您创立了两家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样的经历对您担任目前的职位有何帮助?对于科技创业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您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与他们分享?徐南平:首先,科学家、企业家的头衔对我而言是过誉了,但从事科学研究和创办企业的经历对我现在从事政府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创新从本质上讲应该是经济学范畴的概念,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要素的重新组合。科学家主要是通

13、过研究的手段,把经验、原理、数据等知识要素组合起来转化为创造力,企业家则是运用市场的手段,把技术、成果、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转化为生产力。这两个方面的经历,使我对科研和市场的性质以及艰辛有着更直接的理解,工作沟通上也会更方便一些。江苏的发展历程也顺应了这样的规律,上世纪80年代从乡镇工业起步,“苏南模式”引领全国,其实质是农民资金、农村土地、农业劳动力与“星期日工程师”技术的组合,上世纪90年代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质是劳动力、土地、市场、政策等要素与国际先进产业技术的新组合。当前我们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核心也是通过创新要素的重新组合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创造更加先进的生产

14、力,真正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的轨道。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好创新的本质内涵。创新是生产力要素的新组合,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能否成功,能否提升创新能力,关键取决于要素的组合能力。要树立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抓住科技、人才这个最重要的要素,同时要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其他要素与科技人才的组合,围绕最优秀的人、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配置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创新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希望企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瞄准市场需求,整合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发展后劲,打造国际化创新型

15、领军企业。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科技型企业家的成长,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像重视党政领导干部一样重视科技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拥有战略眼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企业家。以制度和体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央视网:当前,江苏正处于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创新”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徐南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就创新组织而言,基本可分为政府主导的创新、政府与企业共同主导的创新、企业主导的创新等三种模式,从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创新应该由企业主导才更富效率和活力。因此,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构建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尤为重要的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激励创新的动力机制,全面激发创新主体的热情,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二是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构建有利于企业整合配置要素资源的良好环境,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分析江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挑战,比较突出的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资源瓶颈环境压力。破解这些难题,关键要靠创新驱动,主体在于企业。当前我们正处于政府与企业共同主导创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