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推断-副本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2490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推断-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文化常识推断-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文化常识推断-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文化常识推断-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推断-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推断-副本(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推断(说明:每队代表依座次根据提示,运用常识进行推断。时限3分钟。共两轮。答对一次记10分,答错则淘汰答题选手。)1、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请推断衡阳是以什么来命名的?(山)2、请根据这首唐诗推断一个节日:“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中秋节)3、今年是我国农历甲午年(马年),请推算下一轮马年是农历什么年?(丙午年)4、请根据我国古代兄弟排行称谓,推断最小的一个是什

2、么?(季)5、父亲的出生年是农历丙申年,他27岁得子,请推算儿子出生是农历什么年?(癸亥)6、“古稀之年”是多少岁?是由那句古诗而来? (70岁 杜甫的“人生七十古来稀”)7、根据“如日中天”一词,推断这是一天的什么时辰?(午时,即1113时)8、“阳关大道“一词,原指通往什么地方的道路?(西域)9、“数九寒天“是指寒冷的冬季,请推断民间的“九”是从哪一个节气算起的(即“进九”)?(冬至)10、根据成语推断相关的历史人物: 韦编三绝:(孔子) 洛阳纸贵:(左思)11、请根据“知音”的典故,推断伯牙弹奏的一支古典名曲是什么?(高山流水)12、下面这首诗歌去掉了标题、作者,请根据内容推断一个时令节

3、。“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立春)13、江苏省有一个江阴市,按古代的说法,它的地理位置属什么方位?(长江的南部)14、请根据成语“东施效颦”推断出一个农历纪年?(己丑)15、2014年冬奥会已在索契举行,下一届将于2018年在北京的昌平举行。2018年正好是我国一次重大变法的纪念年,请根据今年是马年的信息,推断那一年是农历什么年?(戊戌年)16孔雀东南飞里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请根据“人定”推断大约是什么时候?用地支计时是什么?(2123时、亥时)17、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

4、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请根据此推算出农历五月有两个什么节气?(芒种、夏至)18、“起五更,睡半夜”是用来形容人们的辛劳的,请推断“五更”大约是什么时候?(4点6点)19、请根据“淮左名都,竹林佳处”(姜夔扬州慢),推断古扬州的地理位置。(淮水东面)20、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请问“四时”指哪四时?(春夏秋冬)2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二十八),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登泰山记)。请根据“戊申晦,五鼓”推断其具体时间。(二十九日,是这月的最后一天,早上4

5、6时)22、古代交友有“杵臼之交”、“生死之交”等,请根据以上例子,再说出两个“之交”。(布衣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总角之交、车笠之交等均可)2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是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散文名篇赤壁赋的开头,请根据“壬戌之秋”推算他在元丰二年(1079)被贬的干支纪年。(己未年)24、古代皇帝的妻子,一般称皇后,那么,你知道皇帝本人对皇后怎么称呼?(称“梓皇”)25、请根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推断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26、宋代词人柳永望海潮中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诗句。请根据“三秋”推断具体时间? (九月)27、古人取名于字,喜欢用排行。请根据“班固,字孟坚”推断他排行第几?(第一)28、根据一首唐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推断一个传统节日。(元宵或上元)29、左思有“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文句,是说自己多少岁时就舞文弄墨,善于写作文章了。(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