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2275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古代文学名解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本)基础知识: 1柳开在宋初自觉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 2北宋初期,柳开的古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华而不实的文风,是其后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3宋初,田锡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 4宋初,论诗主“性情”、“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融豪健、雅丽于一炉的宋初文学家是田锡。 5宋初,穆修曾校刻过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作用。(P2) 6王禹偁的文集今存小畜集三十卷,为作者晚年自编。(P3) 7.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家。(P4) 8宋初的晚唐体诗派中,林逋

2、最受世人的推重。(P5) 9人谓“梅妻鹤子”的宋初诗人是林逋。(P5) 10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为世所称。(P5) 11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作者是王禹偁。(P5) 12.杨亿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P6) 13西昆体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P7)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P9) 2.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P10) 3.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杨亿“真一代文豪也”。(P10) 4.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P10) 5.六一风神是欧阳修

3、散文的美学风格。 6.丰乐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P11) 7梅尧臣,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P14) 8苏舜钦,字子美。有名文沧浪亭记。(P16) 9王安石,字介甫,人称王荆公。一生以罢相隐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P17) 10现存王安石的诗文集有两个系统,一种是“临川本”,另一种是“龙舒本”。(P18) 11王令是受到王安石极为赏识的诗人,被称之为“奇才”。(P22) 12曾工出身于书香门第,人称南丰先生,著有元丰类稿。(P22-23) 13墨池记的作者是曾巩(P23) 1苏轼于熙宁年间写诗对新法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中小人陷害而引发“乌台诗案”。(P25) 2苏轼的议论文包括奏

4、议、进策、杂说等,而以政论、史论为突出。(P27) 3苏轼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P28) 4喜雨亭记是苏轼的亭台记。(P28) 5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小品文。 6苏轼的诗歌创作以被贬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P30) 7苏轼的诗按题材内容分为社会政治诗、山水景物诗、和陶诗和题画诗等。(P30) 8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解之画,画中有诗。”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的看法。(P32) 9苏轼的诗在宋代即被称作“东坡体”,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P34) 1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P

5、40) 2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有山谷内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P40) 3黄庭坚擅长书法,和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朝四大家。(P40) 4“苏门四学士”中唯有黄庭坚能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P41) 5严羽的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P41) 6当时人们将黄庭坚和秦观并称为秦七、黄九。(P45) 7陈师道的诗被称作“后山体”,和“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P46) 8陈与义号简斋。(P47) 9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说法。(P47) 10江西诗派之名起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P50) 11曾几自号茶山居士。(P53) 1晏殊

6、一生历居显宦要职,有“太平宰相”、“富贵词人”之称。死后谥“元献”,故世称“晏元献”。(P55) 2晏殊珠玉词今存一百三十余首,以唐圭璋全宋词所收最为完备。(P56)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感慨人生,凄迷要眇而婉丽隽永。 4柳永世称“柳屯田”,著有乐章集。 5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歌咏名城杭州的富庶和山水风物。(P61) 6歌妓词在柳永的言情词中占的分量极重。(P62) 7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P63) 8秦观的小令善于抒发哀婉的情感,成为“古今伤心人”的代言者。(P64) 9明人张綖(yan)诗余图谱中将秦观词作为婉约词的代表。(P64

7、) 10秦观字少游,自号邗沟居士。著有淮海集等,人称淮海先生。(P64) 11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字叔原,著有小山词,世称“小晏”。(P67) 12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句化用的是五代翁宏春残中的诗句。(P69) 13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P69) 14贺铸横塘路青玉案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P69) 15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被认为是贺铸的压卷之作。(P70) 16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曾提举大晟府。 17元丰六年,周邦彦献汴都赋,受到宋神宗赏识,由太学生为太学学正。(P71) 18周邦彦兰陵王柳虽名为咏柳之作,实际上是就惜别写

8、身世之感。(P72) 19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P74) 20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一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著有金石录后序、漱玉集等。(P75)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P79) 2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期间,与陈亮有一次重要的鹅湖之会。(P80) 3辛弃疾四十九岁时,其门人范开编辑的稼轩词甲集刊行问世,以后续有编刻。(P81) 4豪放悲壮是辛弃疾词的主导风格。(P85) 5张元干的芦川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P87) 6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的作者是张孝祥。(P88) 7刘过的龙洲词追步辛词,多慷慨悲壮之语。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2陆游的诗歌作品收入剑南史稿,今存九千二百多首

9、。(P92) 3陆游早年曾拜江西诗人曾几为师。(P92) 4陆由于律诗致力最勤,也最为人称赏,至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P95) 5陆游的入蜀记是一部旅行日记,也是他的自转的一部分。(P97) 6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作“诚斋体”。 7“诚斋体”诗歌以绝句最为出色,在这方面,杨万里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诗”和唐人的晚唐体。 8范成大在出使金国的过程中,除写了使金日记揽辔录外,还写了一卷使金纪事诗,由七十二绝句组成。(P100) 9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共有60首诗歌。(P101) 10朱熹死后谥“文”,人称朱文公,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韩文考异、朱文公文集等。(P102) 11

10、朱熹对诗歌内容和审美境界的执著追求,是冲淡平和的中和之美。(P103) 12朱熹的文道观实际上是调和了韩柳欧苏等古文家和周程等理学家两派的理论而形成的,持“文道一体”的观点。 13在南宋散文创作中,以扶危救倾的议论文成就最高。(P104) 1南宋中后期词坛,有清雅词派崛起,姜夔为此词派的开山大师。(P106) 2吴文英号梦窗。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是吴文英自制的宋词里字数最多的慢词长调。 3史达祖号梅溪,双双燕咏燕是其作品。 4王沂孙,号碧山,有碧山乐府传世。(P116) 5张炎著有山中白云词和词源。(P117) 6蒋捷,号竹山,有竹山词传世。他与周密、张炎、王沂孙曾被清人称为词坛宋末元初四大

11、家。 1“永嘉四灵”都是由于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 2南宋诗坛自杨万里起,就形成江西体和晚唐体并存的局面。 3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其后村词继承和发展了辛派词人的爱国主义传统及其豪放风格。(P121) 4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5戴复古自号石屏,有石屏诗集。 6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专著。(P126)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1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族诗人是耶律倍,现存海上诗,从中能体会悲愤深广的刚烈意气 2耶律隆绪存传国玺诗一首。(P134) 3耶律洪基的七绝题李俨黄菊赋是辽诗中少有的纯诗之作。(P

12、135) 4在辽代文学中,契丹族诗人的创作始终占主导地位,尤以女诗人的作品引入注目。其中萧观音的诗作存留最多,代表作伏虎林应制,指点江山,叱咤风云,风格雄健。(P135) 5寺公大师醉义歌是辽诗中最长的诗篇。(P136) 6辽诗主导风格:刚健质朴。 7金初文坛“借才异代”:金初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很少有作品流传;再就是由宋入金的文士蔡松年等 ,他们入金后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多。(P137) 8宇文虚中是金诗的奠基者。(P138) 9金初蔡松年主要以词著称,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P139) 10董解元根据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创作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P139-1

13、40) 11王若虚是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论文强调“辞达理顺”和“以意为主”,以不雕琢为贵。著有滹南诗话。(P142) 12元好问收集保存金代的历史文化文献,编成了中州集。(P143) 1前期元杂剧创作的中心有大都、真定、东平、平阳。(P147) 2白朴有词集天籁集。今存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P148)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P149)。 3马致远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今存杂剧汉宫秋(历史剧)、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岳阳楼、黄粱梦等七种(P150)。最能反映马致远由追求功名到参破功名而归隐的思想转变的作品是陈抟高卧。(P153) 4王

14、实甫杂剧华裔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P154) 5、被时人称为“小汉卿”的作家是高文秀。(P161) 6、石君宝秋胡戏妻的故事渊源:其本事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颜延年有秋胡诗,唐代则有秋胡变文,是一流传时间很长的民间故事。(P162) 7、元代水浒戏以高文秀的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最为出名。(P161) 1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可以当作作者的自叙看,展示出一种倜傥风流、桀骜不驯的个性风采。 2剧目:存目六十余种,存剧十八种,主要有谢天香、金线池、救风尘、窦娥冤、玉镜台、蝴蝶梦、鲁斋郎、望江亭、拜月亭、裴度还带、哭存孝、单刀会、两蜀梦,绯衣梦、调风月、陈母教子、五侯宴、单鞭夺槊。 3关

15、剧从题材上分历史剧、爱情风月剧和社会公案剧三大类。 4哭存孝、单刀会、西蜀梦、陈母教子是关汉卿历史剧。其中单刀会和西蜀梦是较早出现的三国戏,而且都是写关羽的。 5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是窦娥冤。本于汉代“东海孝妇”的故事,见刘向说苑,又见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搜神记。 6关汉卿创作的公案剧的除了窦娥冤,还有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 1自元成宗大德年间开始,元杂剧的创作中心由北方的大都转移到南方的杭州。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他爱情剧方面的代表作,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 4郑光祖写过不少历史题材的杂剧,其中写文人事迹的王粲登楼最为杰出。 5宫天挺剧作今存两种,分别是范张鸡黍和七里滩,均为历史题材作品。 6乔吉爱情婚姻剧有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其中两世姻缘取材于范摅云溪友议。 7秦简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