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92275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欲望的作文题目 篇一:作文 欲望 作文 欲望 妈妈,为什么那些人要侵占我们的土地呀?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拉了拉妈妈的衣角,作文 欲望。 为了钱,为了满足贪财的欲望&&母亲目光迷离,头发凌乱,疲惫地答道。 钱是一种什么东东哦,为什么人们都如此痴迷于它?女孩好奇的问。 钱啊,母亲双眉颦蹙,是一种可以决定人生死的物质,它有时很可怕,有时又如一名天使般带给人们希望,初中一年级作文作文 欲望。 分享好文 那我们不要它,不要钱。女孩充满童稚的声音响起。 母亲神情复杂地望着女孩,半晌,才说道:你还太小,不懂。 女孩轻轻地叫出声来:妈妈,我们走吧,他们动工了。 走吧,走吧&&

2、;母女俩消失在一片烟尘中。江西萍乡上栗县上栗镇中初一:肖思怡篇二:欲望与写作 欲望与写作 欲望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公有制决定了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的形式,从根本上取消了人对物质的非分要求,人的本能欲望和个人情感也被排除在文学表现的视野之外,稍有越轨就会招致批判。 “文革”期间,人的日常生活被高度政治化,政治欲望空前膨胀,人与人的关系成为纯粹的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欲望话语叙述被搁置,身体在文本中处于“缺席”的状态。 新时期文学欲望话语叙述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复苏过程,源自对人的生命本能的发现,并由此发展到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肯定,具有思想和文化启蒙的意义。欲望叙

3、事是在1980 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张承志、邓刚、张炜等对人的原始生命 力的歌颂,张欣辛的在同一地平线上、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对原始生命本能的确认,在思想启蒙、人性解放和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上都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张贤亮的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食”与“性”两个方面肯定了人的自然本能,证明了人不仅是精神的存在,而且是一种生命的存在、物质的存在。小说以主人公深切的肉体和精神体验对一个人的原始本能欲望和主体的内在精神追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宣泄,叙事结构沿袭了中国古代主体人格成长的传统模式,即将他者对主体的本能欲望的压

4、抑作为对主体的考验与磨砺,作为主体道德完善的必经之路,对欲望的具体描述采用了审美化的形式,艺术表现唯美、含蓄而节制。在文本中,欲望不是目的,而是人性表达和主体精神成长的工具,有意凸显欲望的社会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审美观念都处于解构与重构的关键时期,信仰迷失、道德沦丧、金钱至上、快乐主义、感官主义、性泛滥等现象普遍存在。人的欲望具有多样性与生成性的特征,在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出题材和叙事策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注重表现权欲的“官场小说”,有刻意表现物欲追逐的“商场小说”,有张扬情欲的“情爱小说”,有专门表现女性意识的“女性写作”,有关

5、注身体的“身体写作”,等等。欲望穿越了题材、性别、家族、地域等外在叙事表征,成为文学叙事的核心,欲望化写作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创作模式。以陈染、林白、徐坤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作家把身体和“性”作为叙事的焦点,身体是她们探测女性无意识隐秘欲望的切入口,她们对女性身体器官及其感觉的描述,没有停留在器官感觉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女性的潜意识。这种私人化写作的身体叙事挣脱了现代国家、民族等宏大的现代性话语叙事模式,女性作家从身体入手,完成了对女性意识的阐释。她们笔下的身体是被女性化、私人化、唯美化了的女性身体,是女性独立意识的外化。“身体写作”是女性作家解构男权话语的叙事策略,旨在表现女性真实的自我,对抗女性“

6、被书写”的命运,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和文化价值取向,文本具有颠覆性和革命性。 1990 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女性身体也成为可供消费的商品,身体成了消费市场的最大卖点。从最初的染发、美容、减肥到现在流行全球的隆胸、整容,身体不断被整形、重塑。商家只要瞄准女性的身体需要,从内在到外在,从营养品、保健品、化妆品到首饰、服装、各种小饰品,甚至避孕、节育、人流,各种性药品和器械等等,时尚杂志、减肥药、健身房、美容院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物质层面上的女性身体消费高烧持续不退,从而激起了文化生产领域对女性身体消费的极大热情,而陈染、林白们的女性个人化叙事具有现代主义的精英意识和浓厚

7、的纯文学意味,无法满足文化市场的需要。于是,“身体写作”与“美女经济”联手打造了“美女作家”一夜成名的神话,商家(出版社)赚取了大把的钞票,“美女作家”也名利颇丰。 1999年卫慧的上海宝贝发表之后,“身体写作”成为专有名词,专指那些表现都市年轻女性的个人私密生活和性感体验的文本,后现代“身体写作”的主题词是酒吧、毒品、性交、性高潮、快感、酒精、吸烟、狂舞、尖叫、迷乱、纵欲等等,代表作有卫慧的上海宝贝、蝴蝶的尖叫和棉棉的糖、盐酸情人等。卫慧、棉棉们不再对女性的身体进行诗意化叙述,而是直接把性作为生命的核心意义来表现,身体被圈定在肉欲的小世界。这与世纪末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因为没有超越文化超越历史

8、的身体,她们这一代绝没有张贤亮、刘恒、苏童等人笔下人物所体验的饥饿感,所以性饥渴就成了她们生命的最基本的困惑,朱文笔下的性饥渴多是写男性,“身体写作”则是写女性的性体验。特纳说:“人的肉体表现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没有超越社会,也不是处在社会之外。“美女作家”们对女性肉体的浓厚兴趣是特” 定文化语境下的一种叙事策略。但文本中充斥着吸毒、滥交、同性恋、花样繁复的性交体验等内容,弥漫着颓废、虚无、绝望、堕落的世纪末情绪。主人公们沉迷于物质享受的温柔陷阱之中,任性娇纵,追求感官享受与刺激,稍不如意,就愤世嫉俗、空虚绝望、自暴自弃。现代人早已意识到肉体接触和性放纵并不能彻底消除现代性的孤独本身,缓解人的

9、物化与异化,身体写作在解放身体的同时,也暴露了时代精神的匮乏,废都的“两性相悦”、朱文的“美元”(我爱美元)、林白们诗意化的身体叙事都没能消除现代人的孤独感,实现主体的自我拯救,卫慧们自然更做不到。九丹、木子美等则走得更远,其文本将女性的隐私、身体、欲望暴露于低俗的男性阅读市场,彻底放逐了精神和理性,散发着一种腐烂的气息,“身体写作”使文学从世俗走向了粗俗和低俗。 从实质上说,“下半身”写作是人类欲望膨胀、羞感丧失的必然结果。舍勒指出:“羞固然是性生活的一种审判性良知,一般而言,它同时也是良知起源的一个最重要的泉源。”旧约神话关于人类偷食禁果的叙述就将羞感反应看作善恶知识的起源,小孩成长时最初

10、的良知冲动也是羞感反应。丧失羞感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这一判断彻底解构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在挑战现行秩序的同时,也对良知这一人类属性进行了放逐和颠覆,在文学上的表现就是以欲望为中心,从上半身一路下行走向下半身。试想,如果人类都用下半身思考,文学只表现下半身,那人类岂不要回到洪荒时代吗?篇三:命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 命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 作文天地 07-14 1044 : 命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 【按】2004年,我看到法国高考文科的题目: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因为找不到休谟的原文,无法作法国高考题写有关评论文章,于是

11、就以“结伴欲望和孤独”为命题,请学生也来写与休谟同题的作文。结果发现,不少学还写出了不错的文章。现选登一篇如下: 结伴欲望与孤独 在街上,时而可见老年夫妇搀扶着缓缓地行走。此时我便会投以敬畏的目光,仿佛他们正举行着一幕庄严而又神圣的婚礼,却踏着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的节拍,油然地滋生时光易逝的悲哀感,悲哀中却渗透着幸福。他们互称对方是自己的“活手杖”,谁也离不开谁。 然而老天并不会让人间圆满,让人人有所依靠。她的他先撒了手,或他的她先弃世入土。残年孤独的境况是悲惨的。 奶奶的背弯了,步履也踉跄,缺少了几分欢喜,多了几分忧愁。没有了人生中的另一半。即使有再多的子女孝顺,也像少了点什么。在外人看来,奶

12、奶白天总是忙碌于家里家外,偶尔与同龄人说上几句,随后又操起了手中的活儿,似乎他有永远干不完的事,就这样麻木了。熬过了白天,又如何度过睡眠少、易惊醒的漫长黑夜?枕头边少了说知心话的人,只听得时钟滴答作响,悲从中来。 孤独的痛苦,也许可以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或者使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突然打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地说着别人听得厌倦的话。但孤独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 卢梭的晚年是孤独的,但他那洋溢着生命热血的心灵赋予了孤独以新的寓意。他面对孤独,浮想联翩,欲罢不能。他在孤独中找到了一个补偿,这就是创作。孤独提供了他晚年创作的惟一灵感,创作使孤独不再那么可怕和黑暗了。他

13、用孤独之火,照亮了自己的余生,又点燃了生命。卢梭利用这孤独的时光,寻找到一个人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自身平衡。孤独曾使许多杰出人士奈何它不得,而唯有卢梭不同凡响地为孤独谱下了华彩的篇章。作为一个人,卢梭是真正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智者和强者。 相依相携同甘共苦是难得的品质。贫穷时不似朱买臣之妻离弃丈夫任其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由贫穷向富贵之时,不嫌糟糠之妻,虽不能(未必)相敬如宾,但内心有一种深重的情在流动。这样便是极好的品质。但孤独也并不可怕,它并不都是悲剧,悲剧往往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笔财富。在时间的流沙上,向着孤独和痛苦,也是向着永恒。 【点评】结伴而行是人类共有的欲望。然而,人人都可能面

14、对孤独。众叛亲离者的孤独是咎由自取,不被理解的先驱者终会走出孤独。惟有老年失去伴侣的孤独,是将伴随人到生命的终结。特别是当前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家庭,一旦失去相依为伴的另一半,那更是独守空房,让依依往事伴着眼前的凄凉。那么,如何把孤独看成上天赋予你的财富,进而享受这笔财富呢? 小以这篇短短的议论性散文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做了回答。文章先从她街上所见和奶奶的悲痛,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人们强烈的结伴欲望。尔后说明晚年的孤独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悲惨的。接着以“孤独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再举名人事例论证分论点。最后在结论中进一步指出人们应该如何结伴而行,如何“向着孤独

15、和痛苦,也是向着永恒”。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质疑与答复: 铜生质疑:1.该文大谈卢梭朱买臣,而休谟只字未提。2.该文既想结伴,又想孤独,似乎自相矛盾。 林秋人老师答复:谢谢朋友的及时点评。对朋友的质疑回答如下: 1、因为当时找不到休谟的文章,无法评论其文章的哲学价值。所以我只是以“结伴欲望和孤独”为命题要求学生作与休谟文章同题的作文,而非作法国高考题,这一点我在按语中已经说明。但可能没有说明清楚,引起误会了。等下我用红字加以补充说明。 2、该文的意思是结伴是人的欲望,但孤独却是人生难以避免的痛苦,特别是老人,失偶后总会走向孤独的。因此要学会面对孤独,用丰富的精神生活慰藉自己孤独的灵魂,奏响生命交响曲中最后的华章。 3、其实,人的欲望有时就是互相矛盾的。例如,你希望结伴而行,因为你拥有亲人和同道者;但有时你不得已地宁可选择孤独,因为你与环境格格不入,如陶潜的结庐左人境,而无车马喧;还因为面对纷繁的世界,你需要理清自己的思绪,如朱自清的独自在荷塘夜游。对吗?请指教。 再答铜生先生:其实小的文章中没有想要孤独之意,只是因为“老天并不会让人间圆满,让人人有所依靠。她的他先撒了手,或他的她先弃世入土”这是何等无奈而又令人痛心的事情!所以,文章提倡人们应该调整心态,面对残酷的现实,勇敢地“走向孤独”,倘若能如卢梭,那么就有可能“走向永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