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9209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发表时间:2011-3-29 来源:luhongqing 阅读:710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吴江市高级中学 汤晓峰教 材 分 析教材与学情分析与对策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古代花鸟画。按照新课程标准,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花鸟画,让学生透过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鉴赏能力。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中国古代花鸟画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组织学生

2、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代表性作品的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的基本要领,作为中国古代花鸟画学习鉴赏的内容,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感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综合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中华民族艺术的伟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增长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学会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式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实现学科迁移,培养

3、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发现并感受艺术的美,并将美的情愫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学习花中君子的高尚品质并将之内化为做人的品格与情操。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注重寓意,但不要只从寓意着眼,而应更多地从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思想感情入手,启发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一些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即使有明确的社会寓意,但艺术表现、画家情感的表达总是主要的。教学难点花鸟画表现技法很丰富,历代画家不断有新的创造,如五代时期黄筌、徐熙创立的两种画风,明代徐渭、陈白阳的写意画法,清末以来,花鸟画家以金石书法入画等等,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教学内容1花鸟画家面对同一题材,依个人感受之不同,可以表现出多

4、种多样的美。2古代花鸟画作品被赋予不同的社会含义,但并不因为强调其社会性而忽视了审美表现。一些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可以使人感受到画家的性情、审美理想和精神寄托。3画家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达到“成竹在胸”,意在笔先。4对于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花鸟画家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5花鸟画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多种技法,表现手法很丰富。教学模式 多元互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 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阶段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思想揭题1. 屏幕: 以左右图片缓慢进入、中间图片和背景图片溶解、中调整学习状态,投入学习之中以动感和强音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激起学生的国古代花鸟画文字缓慢自底

5、部进入揭开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学习兴趣屏幕: 花鸟画表现的内容屏幕: 口述:中国古代花鸟画除画有花鸟、虫、兽、鱼、虾等。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表现的内容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花鸟画表现技法屏幕:问题:这两幅花鸟画在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口述:此图绘碧桃两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花瓣用细笔勾描后多层晕染,富有层次变化和立体感。全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妙品。画上空空幅面,无背景,仅画瓷盘及一枝枇杷、一棵兰花。画面“”形构图,枇把用沉厚的中锋行笔;瓷盘用笔看似不经意而为之,实则经过精心经营,细致推敲,那笔断意连的用线,不仅富于粗细浓淡变化,

6、还体现了瓷盘受光后的质感;几笔浓墨所画兰花瓣,不仅使画面得以均衡,更点醒了整个幅面的生气。屏幕:中国花鸟画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工笔画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写意画以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概念了解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两种不同的意境通过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两种不同的意境中国花鸟画的形成屏幕:远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殷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

7、鱼、龙凤等纹样。这些“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关系。河南临汝出土的彩绘陶缸地绘有鸟衔鱼的形象。学生评价彩绘陶缸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帛画中,龙凤飞舞生动。学生评价人物龙凤图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形成过程,评价中国古代花鸟画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学生评价中国古代花鸟画不同阶段作品的艺术特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及早进入主动学习。通过了解不同阶段的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珍惜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珍品。 汉大邑画像砖戈射收获图中的鸟兽,不仅造型能力有提高,而且注意神态的刻画。学生评价戈射收获图引导资料:彩绘陶缸腹部一侧绘有鹳鱼石斧纹样,以红

8、棕两色绘成,约占缸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绘有鹳鸟一只,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圆睁,口含一条大鱼;右绘一把石斧,斧头捆绑在竖立的木棒上端。此画笔法凝重,色彩醒目,形象逼真,反映了当时原始部族的渔猎生活,是我国原始陶绘中罕见的艺术珍品。人物龙凤图是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画风以墨线勾描,线条有力,顿挫曲折富于节奏的起伏变化,用黑白组合,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在人物的唇和衣袖上,还可以看出施点过朱色的痕迹。图中描绘一妇女,侧立向左,头后挽有一垂髻,并系有饰物,长裙曳地,腰细而修长,两手合十神态虔敬。在人物的上方,绘有 龙一凤,形态夭矫富有极强的动势,似乎正向天空飞升。画面呈现出风发昂扬的勃勃生

9、机。戈射收获图反映的是狩猎、生产的情景 。上半部是戈射图,两个姿态优美的湖畔猎手正在向群鸟引弓瞄射,疾、中间三个人弯腰采实,右边一人挑运,六个人的动态优雅,充满田园生活的诗意,画作描绘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花鸟画的形成中国花鸟画的形成 独立画科屏幕:中国花鸟画的起源比山水画为早,独立成科却晚于山水画。唐时才逐渐成为独立画种。屏幕:韩幹 照夜白图 问题:照夜白图中的线条与马的气势的关系是什么?屏幕:佚名 百马图卷问题:百马图卷的卷首与卷尾是何种结构?在气势安排上有什么特殊之处?屏幕:韩滉 五牛图卷问题:五牛图卷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时候?特别是线条的运用与上述作品有何不同?屏幕: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

10、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掌握中国古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的艺术成就,掌握线条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运用和点、线、面在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作用。了解花鸟画与生活、劳动的关系。以中国古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为契机,帮助学生掌握线条与气势、线条与动态、线条与情感、线条与装饰的关系,以百马图卷的呼应结构和五牛图卷的不同形态,帮助学生掌握中国长卷的基本结构和艺术成就。 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目光炯炯温顺倔强 根根细毛笔笔入微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唐时才遂渐成为独立画种?引导资料:照夜白图“照夜白”骏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匹坐骑。它昂首嘶鸣,四蹄飞骧,鬃毛竖立,膘肥肌健。韩幹曾对玄宗说

11、过:“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而此画以富有弹性的、遒劲的线条和略加渲染的绘画技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骏马的矫健和奔腾气势,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画马的精品。百马图卷这一长卷绘有九十五匹神态各异的马,及四十一位圉人,是一幅画马杰作。作品首尾呼应,有始有终,包括浴马、放马、驯马、喂马以及最后的梳理整装几个过程。画家以高超的技艺将马的各种姿态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或腾或倚,或酽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跋,踢驰跳跃,奔逐戏乐,毫端万状,岑极生动。马皆以墨笔勾画,然后敷色晕染。马尾鬃毛墨线细写,质感蓬松。全卷气势磅礴,神韵飞扬,让人叹为观止,依稀可见韦偃画马风范。五牛图卷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琐的

12、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这幅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出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乘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

13、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深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中国花鸟画的风格徐黄二体 流派分呈屏幕:五代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都是花鸟画

14、名家,他们不同的创作技法和个人风貌,使花鸟画从此他为两大流派,被后人称为徐黄二体 “黄筌富贵,徐熙野逸” 。屏幕:黄筌富贵:“双钩敷彩,用笔精细,不见墨迹”。画时先以淡墨勾勒,然后施以浓艳的色彩。重形似,重写生,重敷彩,形成浓丽、工精、富贵的风格。写生珍禽图五代 黄筌屏幕:徐熙野逸:“落墨为格,杂彩敷之,迹与色不相隐映。”重墨不重色,以水墨、粗笔、淡彩为主,求其情状、生意。落墨以为其枝叶蕊萼,然后敷彩,多在纸上作画,注意笔墨的自然妙趣,素有“落墨花”之称。玉堂福贵图轴唐 徐熙屏幕:徐黄二体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的成熟。了解“徐黄二体”的不同表现方法和不同表现风格,了解“徐黄二体”在中国古代花

15、鸟画中的历史地位。“徐黄二体”的不同表现方法和不同表现风格,明确徐黄二体的出现,是标志着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成熟。中国花鸟画的演变 文人水墨画屏幕:北宋中期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文学家纷纷参加绘画活动,不仅大胆创新,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反映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美术理论,给宫廷绘画占主导地位的美术界带来了新的活力。这股新潮日益发展,及至元代竟成为绘画界的主流,人们称之为“文人画”。其特点:1.作者多是文化人,有学问,区别于专职画家、画工和画匠。2. 重表达观念和情感,畅神、抒情、寄兴,强调主观的、个性的自我表现。3. 重墨轻色。4.人格化地表现梅、兰、竹、菊、松、石等 屏幕:枯木竹石图宋 苏轼人文画的创

16、导者与实践者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屏幕:岁寒三友图 宋 赵孟坚问题: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代表当时文人认为应该具备的节操与美德口述:屏幕:掌握文人水墨画的起因、特点、及对后来花鸟画的影响。了解题跋和用印可是成为画面内容和形式的这样组成部分。诗歌入画,更强调诗的意境和用诗来题画。书法入画,主张书画相通,强调笔法的书写性。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节和意趣。重笔墨情趣,轻刻意求似;重潇洒洗练,轻繁溽纤细;重天真幽淡,轻富丽工艳。以梅、兰、竹、菊、松、石等寄托画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