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求职感受分享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1230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求职感受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个人求职感受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个人求职感受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个人求职感受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个人求职感受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求职感受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求职感受分享(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求职感受分享 如果面试官问你任何一个问题,我们要想四个步骤,第一,今天我来是应聘什么职位的。第二,这个职位需要什么素质。第三,我通过回答眼前这个问题回答哪一个素质。第四,我怎么来反应,然后再开口。这是面试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做最合适的不是最优秀的。 对。你这段话用我们的话概括是面试是准备出来的,而不是发挥出来的。我跟刘翔赛跑,我跑输了,我说发挥不好,大家都笑了,因为我是发挥出来的,而他是准备出来的。面试都靠准备,而不靠发挥。 A同学用我公司的实习找了另外一个很好的公司,最终能够去一个很好的公司工作。但是B同学还是B同学,他永远没有行动。所以我们第一步要找一个实习。实习真的很重要。没有好的实习

2、,你的简历关很难过。 还有一个今天这个词,你的规划很好,不要跟我说明天这两个字,在我的课堂上我不允许我的学员说明天怎么样。你可以说未来我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要说我今天怎么做。很多同学说我知道该怎么做规划,我回去继续打魔兽,女生继续回去看韩剧。一定是今天要怎么行动。所以有规划、有行动,【马上开始做。】 以一份小的实习是帮助你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因为从学校到社会确实是跨越太大了。首先你要跨出去这一步。可以说是跨出去适应,也可以说跨出去受刺激、受刺激、受刺激,最后终于心态平和了。很多同学说,实习都是打字、复印,我说你还能干吗?你只能干这个。实习生真的干不了什么事。,要求员

3、工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较强的理解和学习能力,以及愿意吸收新东西的心态,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招聘方:最怕盲目应聘者 昨日的招聘会上,1600多个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机会是吸引求职者的主要原因。记者发现,虽然许多用人方仍然强调工作经验,但对于实力很强的大学生也是十分欢迎。 在一家机械传动制造公司招聘负责人面前,应聘生薜恒磊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几张创新性的设计构想图,就这样被用人方看上,而且被安排在产品开发部主管助理的中干职位上。 “他的这些东西虽然还很稚嫩,但一看就知道很有冲劲,让人带一带就会上路。”招聘方表示,最怕就是完全没有目的来应聘的学生们。在报告会上,林总和同学们讲起了当

4、年在交大求学的乐趣,出身社会后求职、工作以及独自创业的艰辛。他认为成功没有捷径,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脚踏实地,在一点一滴中才能实现经验的积累,最终走向成功。林总还提醒同学们,目前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水平要求颇高,所以一定要学好英语,不但要通过四六级考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卢总也在同学们的盛情邀请下讲述了自己从毕业到创业的经历,她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们不但要学好理论知识,还必须结合自己的求职方向进行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何鉴定真假钞票?专家指出:一看,钞票的水印是否清晰,有无

5、层次感和立体效果;真币安全线迎光清晰可见,假币的安全线平视可见,迎光则模糊不清;看人像图案是否有层次感、立体感。二摸,真币手感光洁、厚薄均匀并有韧性,假币厚薄不均、手感粗糙、松软、有涩感,还有的表面涂有蜡状物,手摸打滑;真币凹凸感明显,特别是人像处采用雕刻技术,可以感觉到人像发丝的层次感,但假币头发处很光滑。三听,真币纸张具有挺韧、耐折、不宜撕裂的特点,抖动、或弹人民币声音很清脆,假币声音发闷、容易撕断。(大学生初涉职场十一大病毒 支招专家:曾任飞利浦等多家外企人力资源经理的业内人士汪大正,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北京中青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郭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文霞,北京市毕业生

6、就业服务中心卢林主任,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推荐部齐云志主任,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李国忠老师,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陈基和老师。 病毒一: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 面对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招聘会,大学生求职哪个不是场场不落,送简历如撒传单,可由于屡试不爽,莘莘学子感到择业艰难的烦恼。正所谓浮必显、躁必急,因此各类“毒素”也慢慢渗入了人才市场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以及装帧精美的虚假简历甚至徒具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装”。例如,某外资巧克力厂商的招聘会上,一名应聘女学生向面试经理特别提出自己从头到脚连眼睫毛都是咖啡色的。 汪大正认为大学生在面试时是有“规”和“距”的。首先保持学生的本色是最重要的,清晰

7、简洁地介绍自我,准确地回答问题,然后,坦诚自身的缺点而不是回避。其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美国青年在应聘几十次、投放了几百份简历都没有成功后,他写了一份全是缺点的个人简历寄给了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但是没有想到他竟然得到了录用,人力资源总监的解释是他愿意接受一个敢于正视缺点的人,而不是想尽办法伪装的人。 病毒二:职业理想成为借口 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愿意归罪于学非所爱、学非所用。例如,一个学土建的学生在没毕业时就已经认定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可言,并自认为有一定的艺术细胞,立下了“弃理从文”的职业理想。他毕业后一心要当主持人,结果一事无成,最终靠学过的土建知识找了设计师的工作。 汪大正

8、指出当你不能在“兴趣”中寻找工作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兴趣”;当“肚子”和“面子”不可兼顾时,只能先解决“肚子”后考虑“面子”。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可以避免此类病毒,虽然那个学生认为自己有文学或艺术才能,但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报考这类院校,这是务实和客观的态度,在择业的问题上,也应该同样抱着谨慎而实际的态度,理想不是借口托辞。 病毒三:择业强求“门当户对”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喜欢按门第划分,如北大、清华就应对应IBM、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但是这样造成了大量未能如愿者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暴自弃。难道选择职业时真的要门当户对?例如,某名牌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如愿进入了一家国际公司,但是他很不满

9、意,他认为上司和领导都不如自己有能力,甚至为公司制定了未来的战略规划,但是不久公司就辞退了他,理由是他连和下级沟通30分钟的能力都不具备。 郭松说,择业是条件相对对等的选择,用人单位和个人双向的选择,所谓“门当户对”是不存在的。大学生求职中不应该有这种门第观念,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择业的大门向每一个大学生敞开,但是对自己的估计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失落感。双向选择的“双”字是相互认可和接受的同义语,如果因所谓的名牌效应被拒之门外,又何必偏要非它不入呢?名牌大学并不等于名牌大学生。 病毒四:毕业就业只顾伸手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时,普遍有一个心理的误区:他们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接下来的

10、就业工作是该向社会“伸手”的时候了,觉得应该得到和收获了。这样的心理定位首先会造成对环境的不适应,比如在工作时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之后怨天尤人,就像新司机上路一样,只苛求其他人对自己多照顾而不考虑自己会不会给人带来麻烦;其次很容易产生见异思迁,不满足不珍惜现有的工作,而想着其他更好的工作。 汪大正认为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的频繁跳槽,例如有的刚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却已经换了七八个单位了,问他们原因不是说不适合就是挣钱少。也许的确可能是环境影响他们的发展,如今我们也不鼓励那种“从一而终”的就业心态,不过谁都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但是只想着当将军而不想当士兵的人也绝不是

11、个好士兵。解决不好这个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将会停留在好高骛远的“空中楼阁”。 病毒五:择业指导不规范 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出现了两种病态的发展形式,一种是强化求职面试的技巧和攻略,自内而外的“武装”,细化到如何揣摩面试经理的丝毫变化以投其所好,有的职业顾问所教的职业技巧是在面试的时候怎样着装,怎样说话,甚至告诉学生该不该穿高跟鞋。另一种是用人单位直接大规模地“进入”学校,然后为学生尽快完成工作的“速配”。由于目前在很多高校从事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老师都没有受过职业指导培训,只是一些负责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而有的学校更愿意把企业的人事主管或职业顾问请到学校,集中给学生进行择业指导。 郭松认为

12、这样的择业指导和毕业教育的意义并不大,能够为青年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的专业人员是比较缺乏的。而实际上,这种职业指导师在大学生择业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周文霞提出毕业、择业、敬业应该是三位一体的就业教育,大学生急缺这种岗位教育。这种把就业指导变为找工作教育或人才招聘会的做法是需要反思的。 病毒六:人才的“揠苗助长” 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会说自己的压力太大,比如某个学生刚刚开始工作就已经规划好3年之内要挤掉主管,5年后成为总监,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万的职业经理人。为此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不惜花费几十万元读MBA,但最终因把身体累垮了没有完成公司的任务而被解雇了。 汪大正指出为什么现在的西

13、红柿味道不好吃?为什么翠绿的黄瓜却不再满屋飘香?原因是催化的作用,就是因为它们的生长过程违背了自然生长的规律,本来应该生长6个月的果子两个月就摆上了市场,虽然看上去又大又红,可味道却不再浓郁了,这就是催化带来的副作用,也可以说是现代版的“揠苗助长”。但是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就是对成功评判的标准和定义的模糊,我们过度宣扬了财富对衡量成功的作用,推出的某某财富排行或几大青年“财”俊,都给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平添了重重的压力,追求速成和暴富成为卸不下的重担。 病毒七:参加招聘会衣着不得体 病例:小李刚刚踢完球,就回寝室拿了简历奔向招聘会现场。他的球衣被汗水湿透了,腿上、球鞋上还带着操场上的泥巴。在招聘会上

14、,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看到他都会皱眉头。 齐云志:参加招聘会的着装虽然要留意,但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淡化的环节。只要按照朴素大方的原则穿衣,一般都不会有错。切忌两种情况:一是过分随意,这是没有素质的表现,会严重损害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二是“模仿秀”,如果穿着打扮得过于正式,则显得不自然,因为这并不是应聘者平时的自然状态。 卢林:干净整洁是衣着仪表的起码要求。本着招聘双方互相尊重的原则,用人单位的人绝不会穿着非常随意地到招聘会去招人,而同样应聘者也不能穿着随意地去参加招聘会。 李国忠:衣着是进行应聘前进行的物质准备中很重要的一项。我们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通常都会建议男生准备一身西装,不一定很贵

15、,但是这体现出了应聘者的素质。 病毒八:个人材料准备过详过简或不真实 病例:小周拿着10份自制的有50多页的个人材料走进招聘会场,就像搬着一摞书一样。拿到他递上来的个人材料,想找“英语水平”这一项居然找了两分钟的时间。结果多数他投材料的单位都只是草草问了他两三个问题就草草了事,因为他的材料翻起来太麻烦了。 齐云志:在个人材料的准备上,要分清什么是重点内容,什么是非重点内容。一般来说,现在的单位看重的通常不只是学历,而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因此能表现个人职业素质的经历、工作实践等内容要突出。 卢林: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要经手的个人材料有成百上千份,所以材料要简洁明了,一般以1至2页A4纸为佳。当中最好分为基本情况、专业成绩或证书、求职意向和基本要求、特殊要求几项。其中应该突出学校、专业、本人基本情况等主要内容,层次要分清,尽量不要有描述性的语言。求职意向广泛一些比较好,而特殊要求少一些比较好。 李国忠:材料中反映的情况一定要是真实的本人情况,这说明一个人是否具备起码的诚信素质。 病毒九:二次面试心态失衡 病例:一家企业经过甄选,选定了20个求职者进入第二轮面试。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