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新媒体考研专业信息简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09861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传新媒体考研专业信息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传新媒体考研专业信息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传新媒体考研专业信息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传新媒体考研专业信息简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中传新媒体考研专业信息简介1移动新媒体技术方向移动新媒体是以向移动便携终端提供音视频多媒体内容为主要目标、以多媒体信息处理和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和核心技术的综合性多媒体信息管理和传输系统,融合了广电领域和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三网融合的推进,移动新媒体技术方向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方向,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方向着眼于广播电视和移动新媒体领域的重要科技问题,依托我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新媒体研究院的综合科研实力,结合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开展多媒体通信、手机电视、高级信道编码调制、信源编码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2、。本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移动新媒体相关基础理论,熟练掌握FPGA和DSP设计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具备移动新媒体系统基本研发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国内对移动多媒体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方向理论研究与系统设计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2网络新媒体技术方向本方向是计算机科学和新闻传播的交叉学科,以新兴媒体的集成、制作、管理、分发等支撑技术以及新兴媒体产业链、经营模式等实务为主要研究对象,面向培养既具备突出计算机技术、相关技能又对新媒体产业有一定了解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鲜明突出的交叉融合特点。本方向研究生课程比重为:技术类80,产业类2

3、0。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布式异构新媒体资源的汇聚、管理及分发;(2)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电子阅读器、网络出版等新媒体内容的制作及其支撑技术;(3)电视台业务综合管理应用软件研究与实现等;(4)网络新媒体内容创作;(5)新媒体技术与产业应用等。本方向旨在为新媒体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方向毕业生发展空间广阔,传统广电媒体与新闻机构的新媒体事业板块,新媒体产业经营以及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的信息增值业务以及广大的社会内容制作机构都对此类人才具有持续旺盛的需求。3媒体大数据方向 本专业方向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跨媒体内容、用户媒体与消费行为、复杂关系网络大数据及其在跨媒体传

4、播效果测量与评估系统、舆情信息分析系统、图像与视频理解以及其它创新型媒体大数据应用,同时,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针对各类移动互联应用系统,以大数据为工具和载体,研究如何提升其服务特性和用户体验,增强有效的移动互联媒体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基于新兴融合媒体和新一代移动互联信息环境的数据化媒体信息服务系统。本方向既是目前国际上TMT研究领域前沿,也是体现中国传媒大学传媒与信息科学交叉优势的方向之一。 在研究方法上,重点在于跨媒体大数据的采集、存储、测量和挖掘方法。在媒体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方面,重点在于搜索引擎、音视频监测、云存储以及网络系统架构等;在处理和分析方面,重点在于大数据挖掘、在线学

5、习算法等;在移动互联新技术研究中,重点在于主流移动互联终端技术、可穿戴设备、新型柔性设备(如电子纸)技术、以及4G-5G移动网络应用、以及移动互联与大数据的融合技术;在移动互联应用研究中,重点在于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化移动媒体服务、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等移动互联应用研发相关技术。 本专业方向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媒体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能力、以及移动互联技术和应用研发能力的复合型研究人才。研究生通过努力学习,具备媒体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的应用技术基础,并能独立设计和实现有实用价值的算法和系统。在移动互联网络崛起、移动终端增长迅猛以及媒体融合的大数据时代,社会各界对于媒体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

6、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适合在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智库、媒体机构、IT行业、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市场调研、广告与公关等领域从事研发、分析、技术管理等工作。4互联网信息安全方向 互联网是当今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互联网是技术、文化、信息传播融合的平台。随着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信息安全在信息安全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信息安全是本校具有特色的研究领域。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应用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对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新媒体、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点等具有深刻的了解。从而理解互联网信息安全

7、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具备独立开展与互联网信息安全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校的互联网信息安全方向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研究基础,教师团队具有良好扎实的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本方向的一些特色领域上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网络新媒体安全;(2)融合网的安全协议及认证;(3)网络舆论传播与舆情分析和引导;(4)网络战及高级持续威胁攻击与防御等。 本方向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密码学、内容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技术、融合网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漏洞分析和利用技术、软件安全与软件分析理论、软件攻防技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学等方面。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