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490551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国民经济的恢复教案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与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等史实。分析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与巩固政权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数据,提高学生用数据统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分析历史资料,归纳、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正确地把握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初期经济形势及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就,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通过了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奉献的人

2、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课题: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观察引领学生进入学习课题展示材料: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的有关材料教师提问: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维持政权”与“发展生产”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回答:发展生产是维持政权的先决条件,稳固政权又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能力。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当时的经济形势如何?补充材料:旧中国历史上主要产品产量最高的是1936年,与世界主要国家对比:原煤产

3、量占苏联的31%、占美国8.8%、占英国的17%,钢产量占苏联的2.5%、占美国的0.8%、占英国的3.5%,电力产量占苏联的10%、占美国的2%、占英国的16%。而当时中国的人口比苏联多2倍,比美国多3倍,比英国多8倍。教师提问: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阅读教材“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后,观看教师展示的材料思考回答让学生看图表、数据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历史现象和本质。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认识历史现象,全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展示材料: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的有关材料: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

4、,实为中共经济上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企业中旧的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积极性。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师提问: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问题,在新生政权刚刚建立之时,如果你是新中国领导人要恢复和发展经济,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学生回答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帮助学生对党和政府面临的具体经济问题有所了解,设置情境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来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战略、策略到具体政策进行全面系统周到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广阔性。教师提问:对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5、的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本采取什么政策?基本依据是什么?教师提问:这一政策属于什么性质?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中所占的比例:按职工人数为18.3%,按总产值算为48.7%,固定资产则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的17.8%。教师提问:政府对私人工商业如何调整?阅读思考回答:一是当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较大,占有重要地位;二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发展国民经济会产生积极作用。三是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与官僚资本不同,民族资产阶级解放前就与中共合作反帝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后也有可能跟共产党继续合作,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主要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改变生产盲目性和无政

6、府状态,逐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上来。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它与官僚资本的不同。理解党和政府有区别、有步骤地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教师提问:党和政府在解放、提高农村和城市生产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回答:在农村:在确认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在城市: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围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同学们概述这些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原因。思考回答: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举,有

7、区别、有步骤地对待私人资本,注意政策和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分析原因:经济的极端落后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初步建立起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起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人民政府针对我国经济成份复杂的特点,实事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比较、概括,培养联系地看问题、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教师提问: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出了哪些英雄模范人物?看书回答孟泰、耿长锁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励他们奋发图强、立志成材、报效祖国,唤起同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PPT展示: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和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教师提问: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观察思考: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对比新中国前后经济情况的变化,体现党的伟大和英明,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布置课后练习检测学生知识学习和认识提高的效果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你有机会参与政府决策,你会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怎样的规划和设计?考查学生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