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骨与软组织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8490266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2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骨与软组织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医学影像学骨与软组织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医学影像学骨与软组织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医学影像学骨与软组织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医学影像学骨与软组织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骨与软组织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骨与软组织培训(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 学 影 像 学 骨与关节,陕西中医学院影像教研室 徐会吾,骨与关节,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一、X线检查 X线检查常能显示骨、关节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而且有可能作出定性诊断。平片是骨与关节系统最常用的重要检查手段。摄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任何部位摄片,都要用正、侧两个位置。某些部位还要采用斜位、切线位和轴位等。 平片应包括所摄骨及周围的软组织。四肢长骨片应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脊柱摄片时应包括相邻节段的脊椎,如腰椎片应包括下胸椎或骶骨上部。 两侧对称的部位,如患侧在片上有改变但不明显时,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摄对侧同一部位片,以资对比。,二、CT检查 CT不仅

2、能显示组织结构横断解剖的空间关系,可区分密度差别小的脂肪、椎间盘等组织,能显示细微的钙化和骨化,易于查出病灶,并能确定其部位、范围、形态与结构. (一)平扫 检查时尽量将病变部分及其对侧部分同时扫描,以便作两侧对照观察。一般行横断面扫描,根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决定层厚,一般为5mm或10mm。 (二)增强扫描 对于软组织病变和骨病变的软组织肿块常须进行增强扫描以进一步了解病变是否强化、强化的程度和有无坏死等。,三、MRI检查,MRI近年来成为骨和关节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它能任意切面成像,以及能很好地显示骨髓和软组织病变。 (一)普通检查:一般选用SE序列的T1WI和T2WI,抑脂序列和抑水序列可

3、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扫描层面常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三维成像。 (二)增强检查:同CT增强扫描。,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骨的结构 (1)密质骨和松质骨:密质骨构成骨皮质在X线片上显示密度高而均匀,松质骨由多数骨小梁形成网状,小梁间充以骨髓。 (2)骨膜和骨内膜:除软骨被覆的关节面外,绝大多数骨皮质表面都有骨膜。骨膜分为内外两层,骨内膜衬于骨皮质髓腔面和骨小梁的表面,与骨外膜内层的构造相似,但较薄。 (3)骨髓腔:骨的中央为骨髓腔,包括骨干段缺乏骨小梁的中空部分和骨端部分的骨小梁间隙。骨髓腔内充有骨髓组织。,长骨 骨干 干骺端 骨骺 骺板,脊柱,由33块椎体组成: 颈7、胸12、腰5、骶 5及尾

4、椎4构成,除1、2颈椎之间和骶尾椎外,均有椎间盘相连。除1,2颈椎外,成人的脊柱均由椎体、附件构成。 骶椎及尾椎分别融合成骶骨及尾骨。,正常脊柱X线表现 正 位 侧 位 斜 位,第三节 疾病诊断 1、骨骼与关节创伤 2、椎间盘病变 3、骨与关节感染 4、骨肿瘤,骨骼与关节创伤,骨折 影像学检查是骨折的临床诊断和观察的主要手段。线平片仍然是诊断、观察骨折,并指导临床治疗的最简便有效而常用的方法。 MRI、CT和超声可从不同的方面弥补平片不能直接显示软组织的细微结构和影像重叠等不足。,X线平片: 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 X线上骨折呈不规则的透明线,称为骨折线 密度减低的骨折线; 黑线 密度增高的条状

5、影; 白线 骨小粱扭曲或紊乱; 紊乱 碎骨片; 碎片 变形; 形态变,透明骨折线,致密骨折线,骨皮质、骨纹理扭曲,骨变形,骨碎片,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 横、纵、成角、旋转移位。 以近端为基准,描写远端 的情况。 对位:断端的接触面。 对线:二骨端的轴线。,对 线 不 良 对 位 不 良 解 剖 复 位,骨折断端的嵌入 骨折断端可能互相嵌入,形成嵌入性骨折。 临床诊断困难。X线片上并不显示透明的骨折线,反而表现为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系因相互嵌入的骨折断端重叠所致。,脊柱骨折,临床与病理 患者多有自高处跌下足或臀部着地,或由重物落下冲击头肩部的外伤史。由于脊柱受到突然的纵轴性暴力冲击,使脊柱骤然过

6、度前曲,使受应力的脊柱发生骨折。,常见于活动范围较大的脊椎,如颈椎5、6,胸椎11、12,腰椎1、2等部位,以单个椎体多见。外伤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甚至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等症状,由于外伤机制和脊柱支重的关系,骨折断端常重叠或嵌入,椎体变扁。,X线表现:,1、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骨皮质嵌压,由于骨端嵌入,所以不仅不见骨折线,反而可见横行不规则线状致密带 2、脊椎后突成角、移位,甚至发生椎体错位。 3 、常并发棘间韧带撕裂,使棘突间隙增宽,可并发棘突撕脱骨折,横突也可发生骨折。,CT检查,CT可以充分显示脊椎骨折、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以及椎管内骨碎片或椎管内血肿等。

7、 椎体骨折可分为爆裂骨折和单纯压缩性骨折,前者表现为椎体垂直方向上的粉碎骨折,骨折片向左右前后各个方向移位以及椎体的楔形改变。后者仅表现为椎体密度增高而见不到骨折线,在失状重建像上见椎体变扁呈楔形。CT较容易发现各种附件骨折和椎间小关节脱位,如椎弓骨折、椎板骨折和横突骨折。,爆裂骨折,腰1椎体粉碎骨折并脊髓末端挫裂伤,髋关节脱位,MRI检查,MRI检查对于观察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和软组织挫裂伤较好,尤其对于椎管狭窄的显示,脊髓挫裂伤和脊髓受压的程度,以及鉴别急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检查,脊柱椎体骨折以正矢状位观察为佳,骨折的椎体变扁,上下径变小。骨髓信号异常,急

8、性期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陈旧性骨折骨髓信号与正常骨髓信号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挫伤 骨挫伤是指由于外伤所致的骨小梁的断裂和骨髓的水肿、出血,而相应的软骨和骨皮质为正常,X平片和CT难以发现。 在MRIT1加权像上呈斑片状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骨挫伤的发现是很重要的,因骨挫伤可预示更严重的关节其他结构损伤的可能性,因此要仔细观察关节其他结构有无损伤。另外,骨挫伤本身亦可解释骨和关节外伤后的疼痛等症状。,椎间盘病变,椎间盘突出影像检查,椎间盘病变的程度由轻到重可分为 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性膨出,在CT图像上。椎间盘变性见

9、椎间盘内低密度氮气聚积,CT值为负值。 在MRI图像上,椎间盘变性T2WI上髓核高信号消失。 椎间盘膨出CT、MRI均表现为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椎间盘后缘与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形态一致即向前微凹,也可呈平直或对称性均匀一致的轻度弧影。,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变性 正常椎间盘,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多见,常有慢性损伤史,可发生在颈椎、胸椎与腰椎,以下腰椎最常见。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部分构成。椎间盘突出即后方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患部疼痛、脊柱活动受限及放射性疼痛。 椎间盘髓核如穿破软骨板,向椎体内突出,则称许莫氏结节

10、。,椎间盘突出影像检查,椎间盘突出 CT直接征象是突出于椎体后缘的局限性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出现钙化;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椎间盘突出,腰4-5间盘突出CT表现(中央偏左型) 软组织窗 骨 窗,腰-间盘脱出CT表现(中央型,间盘钙化) 椎间盘层面 腰椎体上终板层面,椎间盘椎间盘脱出CT表现 颈间盘脱出、游离 胸间盘脱出、游离 腰间盘脱出脱出CT表现 椎间盘脱出CT表现 颈间盘脱出、游离 胸间盘脱出椎间盘脱出CT表现 颈间盘脱出、游离 胸间盘脱出、游离 腰间盘脱出椎间盘脱出CT表现 颈间盘脱出、游离 胸间盘脱出、游离 腰间盘脱出椎间盘脱出C

11、T表现 颈间盘脱出、游离 胸间盘脱出、游离 腰间盘脱出、游离 腰间椎间盘脱出CT表现 颈间盘脱出、游离 胸间盘脱出、游离 腰间盘脱出胸间盘脱出、游离 腰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MRI检查,MRI矢状面图像上,突出的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后方突出,其信号强度与椎间盘信号一致。横断面图像上,突出的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突出于椎体后缘。局部硬膜囊受压、变形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以T2WI图像显示较好。,正常腰椎矢状面MRI表现 T1WI T2WI,中高信号,中低信号,中低信号,高信号,脊髓等信号,脊髓等信号,许莫氏结节、椎间盘变性,骨与关节感染,一、 骨髓炎 二、骨关节结核,一、 骨髓炎,一、

12、骨髓炎,一、 骨髓炎,一、 骨髓炎,二、骨关节结核,脊椎结核 脊椎结核是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的,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 临床 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发病隐匿,病程缓慢。全身症状可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局部常有脊柱活动受限,颈、背、腰痛或脊柱后突畸形。脊柱结核形成的脓肿,可产生压迫症状,如压迫食道和气管,引起吞咽困难和呼吸不畅;脊髓受压可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腰大肌脓肿可流注入髂窝,甚至可在臀部形成寒性脓肿。,线表现: 骨质破坏:由于脊柱承重关系,破坏的椎体常塌陷变扁或呈楔形,并常导致局部后突畸形。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因相邻两椎体的终板被破坏,髓核疝入椎体或被破坏所致。椎间盘

13、完全破坏后, 相邻的椎体可互相融合在一起。 冷脓肿:为病椎周围软组织的干酪性脓肿。腰椎结核形成腰大肌脓肿,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大肌轮廓不清或呈弧形突出;,腰2-4椎体结核伴脓肿钙化,CT: CT与线相比能更清楚地显示骨质破坏,特别是较隐蔽和较小的破坏;可帮助了解脓肿位置及大小,与周围大血管、组织器官的关系;可显示椎管内受累情况。,骨质破坏、死骨、冷脓肿,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冷脓肿,MRI表现: 1、对于椎体、椎体上下缘和附件的骨质破坏,MRI均能很好的显示,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脊柱结核多累及两个以上椎体。 2、脊柱结核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受累椎间盘也变窄,与邻近正常椎间盘相比,

14、T1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较低的信号。 3、对于椎旁寒性脓疡的显示,MRI可清楚的显示其大小、形状、范围以及对周围器官和组织的推压。寒性脓疡的信号强度T1加权像与肌肉相似,T2加权像为高信号.,4、脊柱结核的寒性脓疡、干酪坏死、肉芽组织以及移位的碎骨片可压迫硬膜囊和脊髓,MRI可清楚显示硬膜囊和脊髓受压的范围和程度。 5、使用GD-DTPA做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椎间盘及寒性脓疡的周边有异常对比增强。,骨 肿 瘤 一、 良 性 骨 肿 瘤 二、 恶 性 骨 肿 瘤 三、 转 移 性 骨 肿 瘤,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一、良性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 又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侵袭性肿瘤,根

15、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级为良性,级为过渡类型,级为恶性。 以2040岁为常见,男女之比为1.2:1 。主要症状是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线: 1、发病部位多见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为常见。 2、肿瘤有横向生长的倾向,其最大径线常与骨干垂直。 3、肿瘤多起源于干骺端,早期多为偏心性溶骨性破坏,逐渐向周围膨胀,骨皮质变薄或破坏。一般无骨膜反应。 4、膨胀的骨破坏区内可见纤细骨嵴,将肿瘤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房,称为分房征,这是该肿瘤的特征之一。 5、骨破坏区与正常骨分界清楚,若周围软组织中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良、恶性骨巨细胞瘤在线上并无明确分界, 以下几点提示恶性:

16、 有较明显的侵袭性,如肿瘤与正常骨界限不清. 骨膜增生较显著, 较大的软组织肿块. 患者年龄较大,疼痛持续加重或肿瘤突然生长迅速并有恶液质者。,良性,病理一级,生长活跃 恶 性,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 ,股骨远端恶性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线 ,二、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骨肉瘤 亦称成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骨肉瘤的主要成分是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还可见肿瘤性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临床与病理 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较多,20岁以内者占半数以上。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侵及骨髓腔产生不同程度的骨破坏和增生,病变向一侧或四周骨皮质浸润,可于一处或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