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8489133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教学课件《蒹葭》(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蒹 葭,诗经秦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一、诗经概说,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辑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又称诗三百。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诗经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已经难以考证,只知道其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来自民间,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保留着古代的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

2、的形式,只是后来舞姿与乐谱逐渐失传,仅留下歌词而成为诗。,二、诗经的编集 诗经的编集,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1.“献诗”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者讽刺 2.“采诗”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民情。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3.“删诗” 孔子删诗,三、诗经的分类 诗经是为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根据地域和音乐性质的不同,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160篇。 “雅”,朝廷正乐,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

3、多为个人抒情之作。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铺陈直叙。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是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是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五、诗经的思想内容,简单归结为周民族的史诗、 颂歌 、 怨刺诗、婚恋诗 、农事诗 、 征役诗等。 1、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史迹。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n )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生民

4、(一),2、颂歌 3、怨刺诗 小雅正月 燎之方扬, 宁或灭之。 赫赫宗周, 褒姒灭之。,4、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5、农事诗 6、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

5、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六、诗经的艺术特色,1.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 q ),齿如瓠犀( h q ),螓(qn )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2.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3.直抒胸臆的特色 以抒情诗为主,抒情平和,有节制,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蒹 葭,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6、。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解题,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之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7、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1)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4)从:追寻 (5)阻:艰险 (6)溯 游:顺流而下 (7)宛:好像、仿佛,译文:芦苇生长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顺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蒹 葭 凄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1)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 (2)晞:干 (3)湄:岸边,水草交

8、接的地方 (4)跻(j):高 (5)坻(ch):水中高地,译文:芦苇生长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顺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1)采采:茂盛,众多 (2)未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3)涘(s):水边 (4)右:弯曲 (5)沚(zh):水中的小块陆地,译文: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顺流寻

9、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蒹葭赏析,1.意象分析 蒹葭: 苍苍凄凄采采 1.突显了秋景愈加萧瑟 2.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适应口头文学记忆和传播方便的需要; 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从听觉上强化了音乐旋律感; 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白露: 为霜未晞未已。 表示时间变化,体现诗人焦急和惆怅的心情。暗示了追寻时间的延伸 道路: 长跻右。 表示追寻的道路越来越艰险。 伊人所在: 方湄涘、 央坻沚。 空间推移,伊人身影更模糊,更扑朔迷离。 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2.结构分析 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均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每章前四句。首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

10、伊人”。 第二层,每章后四句。描述追寻伊人而不可得的境况:道阻且长;幻象迷离。 全诗流露出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3.主旨分析 本诗之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一说,爱情诗;一说,明志诗;一说,人生哲理诗。各有其理,古人有言“诗无达诂”(没有确定的解释),我们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执著追求”之意,“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1、讽刺说,汉代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 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

11、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今人毛东天的诗经辨义: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2、求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 清代学者姚际恒:“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 ,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的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诗经原始:“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3、

12、求爱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 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 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4、诗意不定说,宋代朱熹作诗序辨说指斥毛诗序穿凿附会,认为:“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伊人,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 闻一多,5、人生哲理说,蒹葭具有丰厚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它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

13、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人生无常、精神失落的悲哀等等心灵的回响,都可以从诗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蒹葭的艺术特色分析,(一)“赋”、“兴” 手法的运用 1.“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感物起兴,类似于联想。 2.每章首两句都是借景起兴,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先写河畔芦苇很繁盛,夜来清露结成霜的景物,以便更自然地引出本诗的主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即诗人隔河企望,追寻“伊人

14、”。,3.“赋”:直陈其事,反复铺陈叙述。 每章后4句为赋。 4.“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5.“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6.“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7.以“秋景秋晨雾霭、烟水迷离”起兴而后以赋法叙写,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烘托了人物行动心态。“蒹葭”、“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8.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的感情。三章的起兴不尽相同,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

15、变化,不仅勾画出三幅不同的图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思念“伊人”的心绪。在铺叙中,诗人执著追求、企慕思见的情状,跃然纸上。,9.本诗以“蒹葭”起兴,由看见河岸边芦苇的绵长细韧想到了对“伊人”的感情,使诗人如痴如醉之情与秋雾迷离之景浑然合一;结合下文的反复追寻而不得,非常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萧疏清冷、彷徨凄切的意境,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创了蒹葭悲凄肃杀的意象,为后人所师法。,(二)重章叠句深化诗歌感情 1.白露 之“为霜”、“未稀”、“未已” 表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与追求者的执着。 2.道路 的“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 从不同的角度,步步加深道路的坎坷曲折

16、,暗示追求者的矢志不渝。 3.“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表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及追寻者的无奈和惆怅。 4.3章12句, 变动十几个字, 芦苇茂盛的状态, 追寻道路的曲折漫长, 伊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追求者的执著、坚定。,(三)感受诗的音乐美 音乐美: 节奏、音调、声情 韵脚 第一章: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凄、晞、跻、坻; 第三章:已、涘、沚。 叠词 苍苍,凄凄,采采 重章叠唱,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余音袅袅,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一章,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 该诗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