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8448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编]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编]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而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 翻译: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 3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翻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之禄(陈情表 )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

2、宴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翻译: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鸿门宴 )(七)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

3、褒禅山记 )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翻译:厌恶(嫉妒)他的才能,不能任用他(七)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已:停止。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

4、层的意思。今以钟磬 qng 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翻译: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翻译:后来以“ 吴地民众暴乱” 事由向朝廷报告,追查下来诛杀了这五个人。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五、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 “它的 ”(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司马迁廉

5、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 ”“它” (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 “我(自己) ”或者“你的” “你”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 “那个” “那些” “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 “这个” “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这)5指示代词,表示“

6、其中的 ”,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苏轼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 可” 、 “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 恐怕” 、 “或许” 、 “大概” 、 “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 难道” 、 “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 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 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屈原离骚)【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 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