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墨杠的原因与消除方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4329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墨杠的原因与消除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印刷墨杠的原因与消除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印刷墨杠的原因与消除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墨杠的原因与消除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胶辊因素引起的墨杠。当胶辊与印版间的接触压力过大时,那么机器运转过程中,着墨辊与印版接触滚刷时,就容易产生冲击而引起震颤,这样摩擦力增大造成了条痕杠影。如果几根靠版式的着墨辊压力都太大,杠痕的密度将更大。对此,应通过调整胶辊与印版间的接触压力,保持均匀、适度的接触条件,消除过量的阻力后,墨杠才可得到较好的消除。 2.滚筒齿轮磨损、齿轮间隙过大或是齿轮间有异物聚积。当滚筒齿轮磨损、间隙或齿间中有异物粘附情况时,机器运转过程中,各滚筒齿轮间不能精确地啮合,使滚筒之间的线速度不够一致。此外,齿隙太大,滚筒也容易发生震颤抖动,形成印刷杠痕,使印品版面出现一道道与齿轮节距相近的墨杠痕迹。齿隙中有异

2、物障碍,又容易因顶齿现象而引起滚筒颤抖,使印品横向版面形成条状墨杠。对此,应通过重新调整滚筒间的中心距,减少齿间;对磨损厉害的齿轮,应更换新齿轮;对齿间有中异物粘附,应清理干净,方可达到消除墨杠的效果。 3.滚筒轴承出现较大的磨损。当滚筒轴头缺油运转或机器长期使用产生自然磨损时,使滚筒轴头与轴承间隙增大,配合不良,合压时因震颤而引起墨杠痕迹。对此,宜将橡皮内衬垫叼口处搞成梯形,以减少压印状态时的撞击,使墨杠痕程度减轻。另外,对滚筒轴承磨损严重的,应考虑采取镀补修复或更换新轴承,以消除墨杠痕迹。 4.印版滚筒或橡皮滚筒包衬过大。这两种情况存在的话,将因它们表面线速度不一致而引起条状墨杠痕,同时也因压印时滚筒产生撞击颤动,那么颤动时两滚筒的接触处容易产生摩擦而引发墨杠痕迹。此外,有时由于咬口部位印迹不明显(压力偏轻),垫纸条的垫得过多的话,也容易引起墨杠。对此,应准确调整好包衬厚度,尽量用最小的印刷压力,使墨层均匀转移,以保持滚筒间表面线速度的一致为前提条件。对于咬口部位垫加纸条时,应采用逐渐加热垫的办法进行,切不可一下子多垫,以免产生墨杠痕迹。 5.橡皮布松散,滚压时容易产生滑动摩擦,于是便出现了条状墨杠痕迹。所以,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绷紧,以防止产生印刷墨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