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36861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知识讲解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首先,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

2、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如人类在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改变水这个要素,就会使其它因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沙漠中的绿洲。又如,在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地区,但在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也发生变化。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呈垂直分布,而东非高原则属热带草原

3、景观。另外,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如赤道两侧低平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因而生长茂密的热带雨林,地面发育着砖红壤,森林内生活着多种动物,在这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原因,茂密的热带雨林等是结果。但在某些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人为的滥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气候、土壤、动物等,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显然,在这里植被的变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变化却成了结果。其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

4、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由于气候不同,导致两洲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说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区对整个北美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地理环境不同:东部圭亚那高原及奥里诺科平原为热带草原地区,同纬度西侧为热带雨林区;东部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区,同纬度西侧为热带草原及热带荒漠区;南纬以南,西侧为温带森林区,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则为温带半荒漠及荒漠区。显然,安第斯山脉对南美东、西部地理环

5、境的分异起着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脉这部分影响了它东西两侧的部分。再如,在地质史上存在冰期和间冰期,冰期时,大量地表水以冰层的形式被固结在陆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陆架露出海面,结果使陆地面积扩大,轮廓发生变化,陆上动植物分布也发生变化。同时,海平面下降还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蚀作用加强,河谷下切更深,陆地地形分割剧烈;间冰期,固结在大陆上的冰层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升并淹没了大陆架,陆地面积缩校同时,海平面上升,提高了陆地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力减弱,陆地地形分割也不厉害。 以上表明大陆部分冰川的伸展与退缩,影响范围扩及全球。在这里,显然冰川的扩大与收缩是原因,其影响

6、是结果,但另一方面,冰川的伸缩又是许多原因造成的。这里,同样也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各部分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可以互换位置的。再次,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自然综合体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其内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单独改变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难的。当然,在人类强有力的影响下,地理环境也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如由于人工灌溉、沙漠地区可以出现局部绿洲;由于人为滥伐,热带雨林可以局部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但一旦人类的影响停止,让其自然发展,只要大气环流形势不变,最终地理环境仍然要恢复它原来的面貌。这表明任何一个要素和

7、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地理环境整体的制约。以上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内部联系密切、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其中部分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体,反之,整体也制约着部分要素的发展变化。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

8、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自然带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地球表面按照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受其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类型进行划分的自然地理区域。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

9、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地带性规律:自然界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某些自然现象的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热能分布规律支配。最基本的规律是呈现带状分布,称为地带性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现象分布在某些地方呈现复杂状况。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三、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

10、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分析、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

11、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温通常随山地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一下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通常只要有足够的相对高度(一般500米),山地就会出现垂直带的分异。垂直地带性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制约。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

12、坡向等因素有关,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四、非地带性分布现象:问题一、何谓非地带性因素?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

13、律的现象。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如绿洲的分布,是呈现为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问题二、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3.局部环流和

14、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问题三、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两类因素的

15、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如澳大利亚大陆,其东部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和沿岸暖流影响,分布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但从整体讲,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前者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属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后者因受地形影响而成为高山植物区。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问题四

16、、非地带性分布属性分析。如下表。非地带性分布属性自然带典型分布影响因素分析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改变了地带性分布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阻挡地带性自然带空间范围受到地形的限制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地形分布地带性自然带中的斑状分布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超过600N;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洋流问题五、典型问题知识拓展分析。例如,如何理解全球大陆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存在的差异。要理解全球大陆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存在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