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朋友的“爱与自由”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36566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小朋友的“爱与自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小朋友的“爱与自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小朋友的“爱与自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小朋友的“爱与自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小朋友的“爱与自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小朋友的“爱与自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小朋友的“爱与自由”我们的小朋友想爬了,想走了,想写想画想看书了,是我们教的吗?不是。每一个小朋友,在肉体出生时就内含了一个“精神胚胎”,里面记录着大自然为人类制定的发展计划。到了一定阶段,内在的精神力量自会依照这个计划,指导小朋友去触摸、探寻能够协商他发展的环境因素。而成年人所能做的,只是为他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这就是玛丽亚蒙特梭利,这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在100年前告诉我们的事实。它就像一颗原子弹,丢向了自以为是的成年人,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强烈震动。影响所和,从意大利到世界各地,从19世纪一直到21世纪。蒙特梭利其人1870年8月31日,蒙特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省。父亲是军人,母亲是

2、虔诚的天主教徒,十分重视对这个独生小朋友的教育。蒙特梭利从小便表示得个性倔强,自尊心非常强。上小学时,一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和她的眼睛,从此,蒙特梭利再也没在这位老师面前抬起过“这双眼睛”。出于对数学的浓厚兴趣,13岁时,蒙特梭利进入当时极少有女生选择的米开朗琪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以最优秀的效果毕业,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这也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笼统考虑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中学毕业后,蒙特梭利违背家长要她做教师或结婚的意愿,入读一所工科大学,专攻数学。1892年,蒙特梭利又排除万难,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当时的社会还非常保守,在她之前,医学院从未招收过女生,蒙特梭利

3、最初的申请也遭到了拒绝。但她选修了所有医学院的课程,并都取得了优异的效果,医学院最终不得不接受了她。她的大胆行为更加激怒了父亲,父亲和她断绝了关系,不再做她的经济后盾。蒙特梭利只能靠奖学金和做家教维生,生活非常艰苦。1896年,26岁的蒙特梭利以第一名的效果从医学院毕业,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但是,她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只能在罗马大学和属精神病诊所担任助理医师,主要任务是治疗智障儿童(当时意大利把智障儿童与精神病患者关押在一起)。在对这些小朋友的观察中,她发现,这些“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这种认识奠定了她“发展智

4、力需要通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同时,她还对法国心理学家伊塔和塞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伊塔曾在1800年对一个在森林中长大的“野孩”进行过治疗,并发表了实验报告。塞根则在伊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理教育法”,主张对智障儿童进行感官训练,在充分发挥生理功能的基础之上,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蒙特梭利研制了一些教具,协商这些智障小朋友“手脑并用”地增进智能。每天白昼,她都和小朋友们待在一起,对他们进行观察,并做了详细的笔记。经过分析比较,不时对教具进行改良。结果,两年以后,这些小朋友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为正常儿童举行的公共考试。在1898年召开的一次教育会议上,蒙特梭利发扮演讲指出:“

5、要克服智能缺乏,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一改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蒙特梭利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会后,意大利教育部长巴克色利即任命她为国立精神治疗学院院长(18 981900),对罗马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这些智障小朋友的惊人改变让蒙特梭利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既然智障儿童在“公共考试”中的效果并不比正常儿童差,那就说明,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是被抑制的。而且,智障儿童的心理水平虽比同龄的正常儿童要差,但与年龄更小的正常儿童却有很多一起点,如感官发育不完善,动作不协调,语言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她确信,自身为智障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

6、童,而且会获得更显著的效果。她决心把重心转移到正常儿童的教育研究上,找到一种真正科学的教育学。于是,她重回罗马大学,再度做起了同学,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所缺乏的就是验证的机会了。1906年,机会来了。“罗马住宅改善协会”决定为贫民窟中因家长外出工作而无人照顾的小朋友建一所学校,他们请蒙特梭利来担任组织工作。1907年1月6日,第一所“儿童之家”正式成立。在“儿童之家”里,都是色彩鲜艳的小型家具。小朋友们可以在教室里随便选择一个角落,然后把自身的桌椅搬过去。橱柜也是按小朋友的身高量身定做,里面放着各种教具,小朋友们可以任意选择。还有黑板、粉笔和

7、黑板擦,供小朋友们自由书写与绘画。更特别的是,教室里还摆放着美丽而易碎的玻璃或陶瓷饰品。假如哪个小朋友不小心把它们打碎,他将永远失去那些东西。这能使幼儿学会控制自身的行为。蒙特梭利对用于智障儿童的教具进行了改造,开始是用一些不同大小的圆柱、不同层次的色彩等,让小朋友来区别不同的大小和颜色,识别不同的粗糙程度,以训练儿童的视觉、触觉、实体知觉等。之后,再从感官训练逐渐过渡到智力教育,用字母、数字、绘画、算术和自然等方面的资料来启发儿童。一段时间之后,那些入校时胆小、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的脏乎乎的贫苦小朋友,变得衣衫整洁、举止文雅、神采奕奕。“儿童之家”的胜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来自欧美的观赏者

8、络绎不绝。1909年,蒙特梭利出版了使用于儿童之家幼儿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书出版后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建立起大量类似的“儿童之家”。1911年,蒙特梭利离开“儿童之家”,一方面开设培训班,举行国际会议;另一方面进一步开拓自身的研究领域,致力于青春期和新生儿的研究。当时,在蒙特梭利于罗马举办的培训班上,同学来自40多个不同的国家,人数多达四五千。1929年,“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丹麦成立,蒙特梭利任会长。到1952年蒙特梭利逝世时,欧美和印度等地都建立了蒙特梭利学会,“儿童之家”遍和世界各地。很多人并不知道,蒙特梭利还是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并于194919

9、51年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资格。早在上世纪20年代,蒙特梭利就萌发了利用教育改造社会、实现世界和平的思想。二战后,她的这种思想更为强烈。她到处演讲,宣传自身的主张。她坚持,实现世界和平,拯救人类,必需从儿童开始。教育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能理解、控制和建设现代社会的人。二战期间,蒙特梭利在意大利的学校被关闭,著作被焚毁,她自身也被迫迁居荷兰。直到1947年,她才受邀返国,重建“儿童之家”。1952年5月6日,蒙特梭利在荷兰与世长辞。但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却经欧洲传向了全世界,引发了一场旷日耐久的幼儿教育革命。“爱与自由”每一个理论都不可能完美

10、无缺,蒙氏也是。把一切都数学化,用非常精确的方式来教音乐;认为小朋友只喜欢工作,不喜欢无目的的游戏蒙氏的一些观点,遭到了当代教育家的讪笑。但这丝毫不能影响蒙特梭利在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作为 20世纪公认的伟大教育家,她几乎就是现代科学教育法的代名词。在当时保守的社会环境下,蒙特梭利提出给小朋友“爱与自由”。认为小朋友需要“自由”发展,而不是被教育。成人应该是协商小朋友发展的服务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这一创见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蒙氏教育最科学、最胜利的局部,就是改变了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蒙特梭利指出,当时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在成人的干预之下,很多儿童的发展出现了问题。而成人

11、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隐藏着一种微妙的东西”,这就是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无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身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这样就不可能真正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了解小朋友,也不可能实施恰当的教育。这一点,对中国这个一直以成年人为中心的国度仍具有普遍的意义,这大概也是蒙氏教育在中国广受欢迎的原因所在。蒙特梭利认为,人是精神的存在,在肉体形成的那一瞬间,同时还发生了一个“精神胚胎”,它会在幼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自动指导他的行为。也就是说,“儿童在自身的肉体中自然具备使自身获得发展的计划”。可惜的是,在我们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里,大局部小朋友在大人的无情干预之下,把这个“计划”丢掉了。基于此

12、,蒙特梭利把小朋友分为两类,一类为“ 正常”,即听从自身内在的声音,胜利地进行了自我教育;另一类为“非正常”,也就是自我的发展计划被干扰,从正常的发展中脱轨了。其实,所谓教育,不在于成人教给了小朋友什么,而在于妨碍了什么。某教育节目曾介绍过一位被严重妨碍了发展的小朋友她很小的时候家长就离婚了,妈妈没心情也没时间管她,大局部时间都把她固定在一个地方。结果这个小朋友上学之后,一切问题都来了。运动能力极差,不会跳绳,绳子都落到地上了,她的双脚才跳起来。写字总是上下、左右颠倒着写。经专家诊断,她是严重的感统失调,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但仍然不可能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敏感期”,也是蒙特梭利的伟大发现。她

13、在对儿童的长期观察中发现,幼儿在生命中的某一阶段,会特别热衷于某一些事情,她将之称为“敏感期”,有“秩序敏感期”、“细节敏感期”、“协调性敏感期”、“触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等。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溢了活力和激情。”她认为,只有在敏感期里的活动,才干使精力极大的集中。若在敏感期让儿童充分地获得经验,会使后来的发展受益无穷。而被破坏的“敏感期”,则可能对小朋友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自主敏感期”。这个阶段,小朋友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他会很介意是“你的”还是“我的”,“我的”事情我就要完全做主。处于自

14、主敏感期的小朋友,可能会特别不愿意和他人分享他的东西,但中国的家长往往把这看成是小朋友自私的表示,于是不时要求小朋友分享。小朋友在大人的压力之下被迫分享了,其实却一点都不“享”受这个过程。这样的做法会让小朋友非常没有平安感,结果就是,小朋友会对物质过分贪婪,而且在成年后也不能做到真正和他人分享,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人说,小朋友的生长过程就是努力逃开成人支配的过程。每个小朋友天然就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只是在能力不和之处,需要成人的协商而已。所以蒙特梭利常在演讲中替小朋友们说这样一句话:协商我,让我自身做(Helpmetodoby myself)。这其实也是对“爱与自由”最平实的解释。给予

15、爱,就是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协商,以“互爱”的态度,而不是“救世主”的态度;自由,就是让我自身慢慢来生长。这个“自由”,并不导致“为所欲为”。蒙特梭利认为,人类内在有对纪律和秩序的追求。只要给小朋友以彻底的自由,让其充分自我活动,就会达到有规律的状态。“给小朋友以胆量,给他们独立考虑的机会,让他们自身明辨是非,并以此来建立真正的发自内心的道德规范以和约束机制,这要比硬性灌输有效得多、也实质得多。”其实蒙特梭利终其一生,并没有总结过什么“蒙特梭利法”。她的孙子小玛利奥蒙特梭利也说:“她并没有一个理论体系”她也不喜欢他人把她研制的教具叫做“教具”,她说,她更喜欢称它们为“工作资料”。这是因为,蒙特梭利对儿童,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尊重。她曾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对儿童加以研究,只不过是接受儿童给予我的,并把它表示出来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