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简报(第四期)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3635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简报(第四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简报(第四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简报(第四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简报(第四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简报(第四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简报(第四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简报(第四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办: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 张愿军 2013年12月25日2013年10月15日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工作简 报(第四期)创刊心语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这个时代又是充满各种诱惑、矛盾和机遇的时代。新的时代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跨世纪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优秀的、出色的,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具有哪些优秀的素质呢?冯教授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林口中学 张波 冯恩洪教授高屋建瓴,报告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如数家珍,如话家常,娓娓道来. 发人深省,回味无穷。我从中受益匪

2、浅,现写一点浅薄的体会,以激励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首先,冯恩洪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要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感上去感化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心理。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增强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教学策略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坦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善于感受学生的内

3、心世界,能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处理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以真诚的爱赢得学生的接纳和认同,使自己的言行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就是要通过分层教学,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在课前应先深研教材,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其次, 冯恩洪认为,创造适合

4、学生的教育是个性张扬的教育. 冯老讲了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讽刺了应试背景下的教育现状,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这要求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有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

5、共同生活者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坦诚相处,将自己的所思所虑直率地告诉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接纳这些感情,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表面行为、态度,而且要理解较深层的,本质的情感。二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个性,才能培养个性,才能发展个性。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来对待,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把学生的人

6、格、情感和需求放在知识同等主要的位置;其次,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负责,使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第三,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中思维的活跃性和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有创新欲望的人才。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发展个性。学生的个性不是学校和教师能培养出来的,学校和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承认学生有个性差异的前提下赏识其个性、保护其个性和张扬其个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自己发展个性。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发现有个性的学生并能对其个性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能对人生产生积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要赏识学生个性,给他们以自信;保护其个性,给他们以尊重;张扬其个性,给他们以成功。学校要用制度来

7、保障学生个性的发展。再次, 冯恩洪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特长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专业学习小组和有关的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结合我校实际,可成立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开展中英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文艺汇演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每周都坚持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或比赛中,张扬个性,如白鹤亮翅,展示自己特长,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

8、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应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学校、家庭及社会要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校内外和谐一致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场。总之,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是个性张扬的教育,是特长发展的教育。 林口中学: 胡宗云

9、通过学习学校内涵发展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应该怎样去尽我们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育的内涵很广泛,其实也很简单。应包含理智之爱,它紧密关系着人得发展,与人得精神有关。因为教育是人得心灵的教育,而非理智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只能造成教育的灾难。教育自身的意思是:一个人提高另一个人,一层浪推动另一层浪,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得灵魂,未能引起人得灵魂深处的触动、变革、发展,就是一种失败的教育,就不能成为教育。 而真正地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得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

10、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有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地教育理应成为负载我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实践和研究优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更多的力量。 传授知识、完善人格、唤醒学生的心灵成主观意识,给学生的信心,我想这应该是教育的内涵。 教育内涵的实现,应该是人

11、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文化素养是现代化、文明化的标志,但不能以偏概全,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丢弃哪一方都是致命的。文化素养和知识、道德既有密切联系,也有重要区别,文化素养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概念,也可以在生活中不自觉的表现出来。能力有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获取信息、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创造能力等必备的能力,教育应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不能只追求文化素质,否则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累,因为偏离了以人为本的道路。创造力是最为重要的,可以创造新理论、产生文化新思想、新观念,发明新技术,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 教育是永恒的事业,是一代代教师的追求。这种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起理想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烧起理想的火花。我希望林口中学的教育充满理想!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 主 办:镇雄县林口民族中学主 编:张愿军副主编:郭登友、张波编 委:谭英 文琴 邓云 邓建唯 陈丽娟 申开凤 邓声浩报 送:镇雄县教育局项目办 昭通市教育局项目办日 期:2013年12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