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期末复习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3618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交通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通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期末复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事故: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道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辆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事故基本要素:行为的特定性,车辆,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行为的违法性,造成损坏后果.原六大要素:车辆,在道路上,运动中,发生事态,原因为人为,有后果.分类:按道路交通系统要素(人,车辆,道路和环境) ; 按事故原因(主观;客观原因) ;按第一当事者或主要责任者内在原因(观察,判断,操作错误);按对象冲突组合 (机间,机人,机自身,机非,机物);按地点;按后果(轻微,一般,重大,特大)铁路交通事故:指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

2、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以及其他障碍物相撞,或者铁路机车车辆发生冲突,火灾,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铁路交通事件。分类:按照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即指非正在岗位执行任务的铁路职工和未持有效乘车凭证的旅客伤亡事故。 旅客:持有铁路有效乘车凭证的人和同行的免费乘车儿童以及根据铁路货物运输合同押运货物的人。交通事故分析:主要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交通事故进行分类,找出事故的重点或典型类型和形态,提出改进交通安全管理、汽车安全设计、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分析交通事故的主要方法:统计

3、分析法,分类法,统计表格法,直方图法,坐标图法, 圆图法,事故分析图,因果分析图,排列图法,故障树统计分析法:总体性,对事故总体进行调查研究,查明事故总体的现状,发展动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事故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等,以便宏观上定量地认识交通事故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定量性,通过具体的数据而不是文字叙述,来揭示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作用: A发现和确定事故高发的交叉路口、路段或区域.B分析交通事故的特征、规律性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C证实道路几何设计、行车道设计、交通控制等相关参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D鉴定交通管理方法的实际效果等)案例分析法:针对事故某一个体具体分析,微观。其目的在于再现事

4、故的全过程,为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和改善汽车设计的安全性提供科学的论证和依据。不列入交通事故的统计范畴A轻微事故B厂矿、农场自建的不通行社会车辆的专用道路,用于田间耕作供农用机具行走的机耕道,机关、学校、单位大院内,火车站、汽车总站、机场货场内道路上发生的事故C参加军事演习、体育竞赛、断路施工的车辆发生的事故 D在铁路道口和渡口E驾车行凶、自杀、精神病,酗酒者自己碰撞车辆F车辆尚未发动G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驾驶员的基本素质:视觉特性、反应特性、耐劳特性(疲劳)、酒精与其他交通事故现场:发生事故的路段和地点,以及与事故有关的车辆、人员、牲畜以及其他事故、痕迹、物证所占有的空间和时间。 特点:A.

5、现场存在的客观性和现场状态的可变性B.事故现象的暴露性和因果联系的隐蔽性C.事故现场的整体性和形成过程的阶段性D.同类事故现象的共同性和具体事故现象的特殊性分类:原始现场,再现现场,变动现场(正常变动、伪造变动、逃逸变动)正常变动原因:1.为抢救伤员2.现场保护不善3.自然原因、4.因执行特殊任务车辆或首长、外宾5.堵塞需立即排除6.其他没发觉伪造现场:当事人为了逃避事故责任、毁灭证据或达到嫁祸于人的目的,而故意变动或布置的现场。交通事故现场勘察:为正确判明交通事故案件性质,发现提取有关证据,证实事故发生经过,处理人员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实际调查,以及当场对当事人和有

6、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并将得到的结果客观、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的工作。内容:实地勘察、现场访问、现场分析。 方法:中心向外、由外向中心、分段步骤:静态勘查、动态勘查、现场复核、现场实验 程序:事故报告纪录,组织赶赴现人员(指挥人员、现场勘查、现场保护、调查询问、勘察检验、现场图测绘、摄影)现场封闭与认定(目的:保护现场、维持交通秩序、防止连锁事故、确定事故类型等)现场勘查(静态勘查,动态勘查)现场实验(道路附着系数、车辆性能、各种痕迹的成因)现场复核,解除现场。1 车-人 事故特点:车辆运行不受影响、痕迹较少、人员常发生变动重点:变动情况;轮胎痕迹;现场人体、血迹位置及与车辆距离方位;询问、确定

7、行人位置、路线及与各种痕迹距离;检查机车上与行人相关痕迹;行人横穿原因调查;发现感到危险、采取措施地点;车辆性能光线风向等;心理生理原因2 机-非 :地点多为路口、痕迹多,多位于车辆前端、自行车在地面留下刮痕重点:确定机动车、自行车位置与骑车者及相互关系;机动车与自行车印迹、刮擦痕迹及相关痕迹;自行车变形位置、方位;检查机动车上变形与痕迹;自行车载物重量、宽度、高度及碎片散落位置;查询相互发现对方位置、采取措施位置;调查环境、路面与视线;检查机动车与自行车性能。3 机-机 事故特点:碰撞、刮擦、车身破损、车辆运动状态改变重点:确定车辆停止位置和状态、车辆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轮胎印迹及突变位置与车

8、辆关系;检查散落物及相关因素;接触地点;伤亡人员相关信息;发现、感知与采取措施的地点;道路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车辆特征。交通遇险时的处置原则:应冷静;先顾人后顾物;避重就轻;先顾他人后顾自己;先顾方向后顾制动。基本原则: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和驾驶操作要求。 事故现场处置办法:立即停车,抢救伤员和物资,保护原始现场,及时报案事故后三个死亡高峰期:1.事故当时2.4至6小时(抢救越及时存活越高,因此要建立快速救援系统)3.6小时以后(因医疗水平不够)车辆的主动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如车辆视野;灯光;轮胎;新技术(如电子传感器,GPS,GIS)。 被动安全性:事故发生后起作用,如车身结构设计;驾驶室

9、内部设计;乘员约束系统(安全带,气囊,头枕,膝杠);其他保护措施(保险杠,车辆外部凸出物);其他安全措施(装安全防护网,携带消防器材)。事故再现目的:交通安全(分预防事故和减轻灾害);事故调查(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判断事故重点的安全问题及因果关系)附着系数:代表道路对附在其上的轮胎所能提供的抵抗滑动的能力。影响因素:纵向滑动、路面粗糙度、清洁度、干湿度、温度、胎压、轮胎磨损程度、车速。安全间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该留取的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非安全区段:最小停车视距内超车视距:机动车在对向两个车道的道路上,在允许超车的地方,为不致与被超车辆发生刮碰以及对向来车发生碰撞所应该具有的安全视距。 超

10、车行程:从超越开始到超越完成这段时间内,超越车辆所行走的路程。制动系统分类:按作用(行车驻车应急辅助);按制动操纵能源(人力、动力和伺服等);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机械式、液压、气压、电磁);组合式工作原理:利用与车身(或车架)相连的非旋转元件和与车轮(或传动轴)相连的旋转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来阻止车轮的转动或转动的趋势追尾碰撞的特点:被追尾车辆驾驶员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因此多为一维碰撞;恢复系数比正面小,形变在被追尾车尾部;追尾车停止后,前车一般会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追尾时,速度方向相同撞后运动过程:1.汽车处于制动状态:撞后运动不随转向轮转角变化,摩擦力放向与该车轮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与该车轮负荷成正比。2.未制动状态:平面滑移运动阶段;滚动运动阶段,车轮平面与其滑移速度夹角小到一定程度,阶段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