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483609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音乐上册红旗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能够背唱管弦乐曲红旗颂主题。教学重、难点运用对比、模唱等方法感受乐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前奏音调和乐曲主题。能够背唱乐曲的主题。教材分析红旗颂是一首单乐章的管弦乐曲,创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乐周作为开幕式首演。乐曲气势宏伟、旋律优美、结构严密、配器精细,音响丰满却又通俗易懂,是我国管弦乐作品中的精品。乐曲一开始由小号奏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音调为素材的引子,先在bB调、后在c调上奏响,接着圆号在c调上再次重复这一音调,然后强大的低音闯入,奏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首句音调“”,从而引入优美的、歌唱性极强的歌颂红旗的主题“红旗主题”谱

2、例。这一主题由弦乐器奏出,在钢琴的和弦和木管跳跃的音型伴奏下,显得格外明朗绚丽,富有激动人心的温暖感。接着这一主题提高大二度,在D大调上弦乐器和木管乐器重复演奏,气势更加辉煌,钢琴用流水般的音型伴奏,表现了人民激荡的情怀。接着“红旗主题”稍作变化,作为连接部在G大调出现:在“”音调的不断重复推进中,乐曲进入了浩浩荡荡的具有进行曲风的中部。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不断的调性变化,形成一往无前的气势,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主题不断出现,终于迎来了“红旗主题”的再一次出现。但此时音乐的情绪已经有了变化,在进行曲速度的背景和弦乐器三连音音型衬托下,这一主题已变得矫健雄壮,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

3、勇战斗、奋勇向前的步伐。接着“红旗主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主题交织鸣响,其实越来越强大,在密集的五连音、七连音音型的推动下,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红旗主题”在c大调上再次再现,更显宽广、浩荡,接着长号、大号奏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句音调,并迅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主题汇合,两者或交替出现、或相互重叠,在“”全奏中结束全曲。这首乐曲所用的音乐素材并不多,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音调,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首句,三是作者创作的“红旗主题”,作者将这三个主题巧妙地编排组合、交替重叠,形成了一首气势宏伟的管弦乐曲,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

4、师播放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师:大家听出了这个乐曲片段的名称吗?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乐谱。师生一起跟琴模唱。二、欣赏部分管弦乐曲红旗颂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和结尾部分。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由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曲红旗颂,这首乐曲的开头和结尾处蕴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调,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请同学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进行比较。聆听乐曲中的“红旗主题”。师:每一首乐曲都有它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欣赏“红旗主题”旋律。学生听后结合音乐要素谈谈这段主题带来的感受及特点。学唱乐曲中的“红旗主题”。教师出示“红旗主题”谱例,并再次聆听“红旗主题”旋律。教师弹琴带领学生慢速

5、学唱“红旗主题”,反复几次以便加深记忆。播放“红旗主题”旋律,师生试着跟唱,进行巩固。比较“红旗主题”再次出现时情绪上的变化。教师播放“红旗主题”再次出现部分。学生听后结合音乐要素谈谈这段主题中的情绪变化。“红旗主题”的第三次出现又回到宽广、歌颂的感觉。最后乐曲在国歌句的音调中结束全曲。三、完整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师:管弦乐曲红旗颂所用的音乐素材并不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音调、首句的音调和作者创作的“红旗主题的音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的音调和首句的音调,是具有语义性的音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象征着中国人民追求幸福和解放的理想,象征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等。与红旗主题编制组合,具有缅怀烈士、颂扬幸福、鼓舞斗志的意义。这三个主题音调巧妙地编织、组合在一起,他们在交替重叠中形成了一首气势宏伟、激荡情怀、感人至深的乐曲。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管弦乐曲红旗颂,同学们被它的宏伟气势所打动,请同学们在课后再次认真聆听这首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