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高宁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23095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高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高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高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高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高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高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高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录 摘要 .1一、琵琶的发展史 .11、称谓的发展 .12、形状及演奏形式的发展 .13、琵琶在各代的发展在琶天子成帝高湛,便都是演奏 .2二、独特的彝族音乐 .21、烟盒舞 .32、海菜腔 .3三、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 .31、创作背景 .32、曲式结构 .4四、彝族舞曲各段的音乐特点.51、自由的引子 .52、优美的主旋律 .63、高潮及过渡段 .74、朦胧、柔美的再现部分 .115、不同风格的彝族舞曲.11五、总结 .12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音乐系 音乐学学号:07810106 姓名:高宁 指导老师:刘晓摘要:琵琶,这件古老的乐器由神秘的丝绸之路起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

2、在我国也流传了千年。在这千年历史的河流中,彝族舞曲便是近代琵琶乐曲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它拥有着浓郁的彝家风情和新颖独特的曲式结构,还在传统的复三部曲式中添加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节奏及演奏技巧,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彝家月色。本文通过对乐曲意境及表现手法的赏析,加深人们对此曲的了解和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关键词:琵琶;彝族;彝族舞曲一、琵琶的发展史1、称谓的发展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可谓是中华艺园中之魂宝。不过这件传统的民族乐曲,其实是在很久以前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它起端于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传入我国,后在我国不断地演变,便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

3、,而我国琵琶的这个称谓也是音译于波斯语的“Barbat”。 琵琶手册庄永平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版 第5页琵琶在刚进入我国时最先是译为“批把”的,大约至魏晋时,又根据我国琴、瑟等弹奏乐器的用字习惯,才把这两字的挑手旁或目字旁去掉,增加两个“王”并列的“琴”字头正是变动词为名词,成为“琵琶”两字而沿用至今。 琵琶手册庄永平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页2、琵琶琶gz形状及演奏形式的发展在古代,确切的说是秦汉至隋唐的一大段时间内,“琵琶”一直是各种弹拨乐器的总称。当时的琵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约由汉代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直项(长颈)琵琶,另一种则是大约由南北朝传入我国的曲项(短颈)琵琶

4、。直项(长颈)琵琶又可称为秦汉子,当然从这“秦汉子”的得名可以看出它是经过了我们汉族人民一定的改良而形成的,此乐器后经过多年的演变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阮咸等乐器。而曲项(短颈)琵琶从外形上来看则更贴近我们现代所见的四弦琵琶,颈短且端部略向后弯曲,在传入我国后,经过了我国一代代人民地改良以及与我国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便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四弦琵琶的定今天阮咸乐器的鼻祖。 琵琶在进入我国后不仅其形状、名称有所改变,连演奏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从刚传入我国时的在马背上的横抱、用拨子弹奏,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斜抱手弹。斜抱,能够使演奏者们解放出左手,使左手按音更加地灵活,而用手弹则能够更好地解放出

5、右手,使演奏技巧更加的丰富。这样的转变不仅使琵琶的演奏姿势更加的优美也能使琵琶的演奏形式更加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建国后,琵琶民家们又根据西洋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对琵琶品位进行了添加,使得琵琶的表现力更加的完美。3、琵琶在各代的发展琵琶,至进入我国后就一直颇受人们的喜爱,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都特别喜爱琵琶,因此不管是在哪个朝代都有不少演奏琵琶的高手。说到喜爱琵琶的帝王,南北朝时期的周武帝宇文邕(yng)和北齐武成帝高湛,便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幼主高恒更是因整天沉醉于琵琶自弹自唱,而被人们冠于“无愁天子”的称号。在民间,康昆仑和段善本二位先辈的“斗琴”故事更是流传了千年,至今仍是脍炙人口、流传不衰。特别

6、是到了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相信是无人不知的,它在颇具文学性的同时,也充分的显现出了琵琶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在加上唐代燕乐的盛行,琵琶便迎来了其音乐发展史的第一个高潮。直至明清,琵琶在独奏曲方面取得极大的进展,从而出现了我国琵琶历史上的第二个高潮。到现代,琵琶音乐虽发展程度不如唐清两朝,但仍有不少像汪昱庭、李芳园、华秋萍、林石城等这样的琵琶好手,给中国琵琶界带来了第四个高潮。二、独特的彝族音乐彝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和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样,他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从古到今都有爱唱歌的传统,甚至有“ 有嘴不会唱, 白活在世上”这样的谚语,因此在彝族,音乐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彝族的分布十分

7、的广泛,支系也十分地复杂,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和自然环境等诸多的因素, 使的彝族的音乐文化风格各异,个性独特, 内容丰富多彩,音乐形式也种类繁多。1、烟盒舞就舞蹈来说, 同一舞种的舞蹈就常常会因为支系的不同而称谓、跳法不相同, 甚至同一支系中的同一舞种也会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在这些流传下来的舞蹈中,现今最为流行的就有跳月舞、 跌脚舞、 烟盒舞、 花鼓舞、 跳笙、 金竹舞、 铜鼓舞、 快乐的罗梭等多种。其中的“烟盒舞”,因其旋律优美、深情而颇受彝族人民的喜爱,更是被王浩然先生改编成了彝族舞曲主旋律。烟盒舞其实又可称为 “ 跳弦”或 “ 跳乐”, 主要流行在滇中、滇南彝族支系中,

8、因为舞者手弹木质烟盒而得名。烟盒舞的伴奏乐器一般是四弦( 即彝族月琴) 、小三弦和微型二胡。它的舞蹈动作多以对动物习惯动作的模仿居多, 诸如 “ 鸽子度食”、 “ 猴子掰苞米”、“ 螃蟹打架”和“ 鹭鸶拿鱼”等 200多个套路。这些都是彝族人民通过对动物的独特动作的模仿而创作出来的,它处处反映着彝族人民原始的思维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彝族舞曲增添了不少自然的民族乡土气息。 2、海菜腔而就唱腔而言,流传在红河地区的“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和四腔)便是深受彝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大型多段套曲。其中的“海菜腔”不仅是这四大腔之首,也是海内外知名的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歌品种。“海菜腔”又可称为大攀

9、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在彝族的尼苏支系还有一个“曲子”的传统叫法。海菜腔是指在海、湖上所唱的歌曲,源于彝族“吃烟草”活动,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海菜腔的演唱,十分具有生活气息,有的时候站在船头“拉”一腔,就会唱得鱼儿冒出水;有的时候站在山头“喝”一声,也会唱得鸟儿飞出林。海菜腔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朗朗上口,是彝族人们在劳动期间即性发挥,在触景生情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的,它不仅是彝族人民培育出来的民族艺术之花,也是我国人民群众才华和智慧的结晶。因此,它这婉转、悠扬的曲调,也被彝族舞曲的作者多次的引用至乐曲中。三、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1、创作背景彝族

10、舞曲是王惠然先生于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音调编写而成的。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場面。当时(1956年),作者在随原公安军文工团在滇西南一带演出,在接触到彝族音乐后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于是在经过长期的酝酿后,终于在1960年创作出了这首经典的作品。对于那段美好的印象,他曾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饺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中外名曲欣赏

11、孙继楠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版而作者的这些经历便成为了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而对于学习彝族音乐的过程,王惠然先生又这样写道:“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中外名曲欣赏 孙继楠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版就这样作者在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中探寻中,在彝家的歌舞海洋中寻觅中,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创作出这首动人的乐曲。它不仅是少数民族音乐的表现,也是王惠然先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努力创作出来的艺术结晶。2、曲式结构彝族舞曲是一首旋律优美抒情、节奏粗犷强悍的乐曲,它充分的描绘了一幅在朦胧、迷人的彝家山寨夜色下,青年人围着火堆欢快舞蹈的场面。在五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它与同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