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481822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6 生态环境的保护(题型专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生物难点突破1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答案D解析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2广东省与外界交往密切,气候温暖,适合生长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多,使其成为全国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一般地说,外来物种大量繁殖 () 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不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C能有效丰富物种的多样性D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A 3中国生态

2、现代化水平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当时世界中等水平,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40名,2100年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20名,整体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中国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名列全球倒数第18位,国内也只有北京一地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B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D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答案C解析在可持续发展中,生产模式应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过程应当是没有废料,从

3、而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只有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才能缩短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4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答案D5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

4、)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答案D解析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一定会因此而毁灭 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B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C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D目前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答案

5、C解析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增加。7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 ()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禽类、蛋类为主 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答案A解析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类各种需求增加,从而会导致粮食短缺。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人们可以通过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来减少能量损耗。8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建立人口、环境、科

6、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答案D解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包括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措施,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野生生物资源。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减轻酸雨危害的有效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物种丰富度越高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答案B10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

7、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C解析由题中三个曲线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不会扩大。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B解析四川地震灾

8、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2干旱环境下,森林中树木的根系比正常情况下扎得更深且分布更广,根本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森林中植物生长旺盛C森林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答案:A13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解析:生态系统平衡时,植物与动物数量不一

9、定相等。答案:C14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A耕地减少B燃料需求增加C水资源紧张 D泥石流频发解析:泥石流是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盲目毁林造田间接引发的,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答案:D15现在的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臭氧层破坏 B水体污染C冰川融化 D滥伐森林解析:臭氧层破坏后,会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答案:A16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

10、地C人口增长 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答案:A17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有栖息地减少、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栖息地破碎化以及过度的人为干扰等。 答案:B18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11、C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提高物种的多样性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答案:B1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解析:“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进行的人为破坏。答案:B20如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

12、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最长久的国家是() 解析: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答案:B21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定性的影响,利远小于弊。人类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B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建立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生物圈中氮可以循环利用,但每年农田依然要施加氮肥答案:D22近几年马尾松林病虫害发生逐年递增,危害性病虫害不断出现。某地区马尾松林因松毛虫引起的病虫害,导致马尾松大

13、面积枯死。人们一般通过喷施农药杀死松毛虫。科研人员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寄生在松毛虫体内,可用来防治松毛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马尾松林大面积枯死,导致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林中松毛虫虫卵的种群密度C喷施农药使松毛虫产生抗药性突变,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D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解析:马尾松林大面积枯死,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A项正确;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林中松毛虫虫卵的种群密度,B项正确;喷施农药之前松毛虫种群中存在抗药性突变,农药只是起到选择抗药性个体的作用,C项错误;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农药往往使害虫的天

14、敌受害更大,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D项正确。答案:C23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图1是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性。(3)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4)我国许多景区水域都受到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混浊,透明度减小,从而导致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使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做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并可能危害到_的生物。(5)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鲫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