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知识点讲解-2019年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481797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知识点讲解-2019年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知识点讲解-2019年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知识点讲解-2019年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知识点讲解-2019年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知识点讲解-2019年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知识点讲解-2019年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知识点讲解-2019年高考化学清除易错点(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复习精品资料易错点09 化工流程瞄准高考1(2018课标)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pH=4.1时,中为_溶液(写化学式)。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电解后,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

2、得到Na2S2O5。(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gL1(以SO2计)。【答案】 2NaHSO3Na2S2O5+H2O NaHSO3 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2H2O4e4H+O2 a S2O52+2I2+3H2O2SO42+4I+6H 0.1282(2018课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

3、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金属离子Fe3+Fe2+Zn2+Cd2+开始沉淀的pH1.56.36.27.4沉淀完全的pH2.88.38.29.4回答下列问题:(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滤渣1的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_;氧化除杂工序中ZnO的作用是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3)溶液中的Cd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_工序继续使用。【答案】 ZnS+O2ZnO+SO2 PbSO4 调节溶液

4、的pH 无法除去杂质Fe2+ Zn+Cd2+Zn2+Cd Zn2+2eZn 溶浸【解析】(1)由于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S,因此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018课标)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1)KIO3的化学名称是_。(2)利用“KClO3氧化法”制备KIO3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KH(IO3)2、Cl2和KCl。“逐Cl2”采用的方法是_。“滤液”中的溶质主要是_。“调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KIO3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

5、主要为_,其迁移方向是_。与“电解法”相比,“KClO3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写出一点)。【答案】 碘酸钾 加热 KCl KH(IO3)2+KOH2KIO3+H2O或(HIO3+KOHKIO3+H2O) 2H2O+2e2OH+H2 K+ a到b 产生Cl2易污染环境等4(2017课标)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净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2)“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

6、4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TiO2x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 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3035404550TiO2xH2O转化率%9295979388分析40时TiO2xH2O转化率最高的原因_。(4)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5)若“滤液”中c(Mg2+)=0.02 mol/L,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110-5 mol/L,此时是否有Mg3(PO4)2沉淀生成?_(列式计算)。FePO4、Mg3(PO4)2的Ksp分别为1.310-22、1.010-

7、24。(6)写出“高温煅烧”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100、2h,90,5h(2)FeTiO3+ 4H+4Cl = Fe2+ TiOCl42 + 2H2O(3)低于40,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下降(4)4 (5)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PO43)=molL1=1.310-17 molL1,c3(Mg2+)c2(PO43-)(0.01)3(1.310-17)2=1.710-40Ksp Mg3(PO4)2,因此不会生成Mg3(PO4)2沉淀。(6)2FePO4 + Li2

8、CO3+ H2C2O42LiFePO4+ H2O+ 3CO2学方程式为2FePO4 + Li2CO3+ H2C2O42LiFePO4+ H2O+ 3CO2。5(2017课标)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还可使用_代替硝酸。(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_、_(填化学式)

9、。(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Fe3+ ; 双氧水(H2O2)(2) SiO2 (或H2SiO3);SiO2+4HFSiF4+2H2O(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Fe(OH)3 、 (OH)3 (4)45.0%pH45时Ca2+、Mg2+不沉淀,Fe3+、Al3+沉淀,所以沉淀B为Fe

10、(OH)3、(OH)3。 (4)草酸钙的化学式为CaC2O4,MnO4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5价,H2C2O4中的C化合价由3价4价,整体升高2价,最小公倍数为10, 因此MnO4的系数为2,H2C2O4的系数为5,运用关系式法5Ca2+5H2C2O42KMnO4n(KMnO4)=0.0500mol/L36.00103mL=1.80103moln(Ca2+)=4.50103mol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0103mol40.0g/mol/0.400g100%=45.0%。6(2017课标)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

11、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的主要反应为:FeOCr2O3+Na2CO3+NaNO3 Na2CrO4+ Fe2O3+CO2+ NaNO2上述反应配平后FeOCr2O3与NaNO3的系数比为_。该步骤不能使用陶瓷容器,原因是_。(2)滤渣1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及含硅杂质。(3)步骤调滤液2的pH使之变_(填“大”或“小”),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_(填标号)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a.80b.60c.40d.10步骤的反应类型是

12、_。(5)某工厂用m1 kg 铬铁矿粉(含Cr2O3 40%)制备K2Cr2O7,最终得到产品 m2 kg,产率为_。【答案】(1)2:7 陶瓷在高温下会与Na2CO3反应 (2)铁 Al(OH)3(3)小 增大溶液中H+,促进平衡2CrO42-+2H+Cr2O72-+H2O正向移动(4)d 复分解反应(5)锁定考点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1. 流程的呈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过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2. 这类题常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进行设问: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 反应物颗

13、粒大小: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等温度:反应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利用控制pH分离除杂;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 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一、原料处理的方法和作用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1. 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3. 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4.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更多转化)。5. 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