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染色体变异(题型专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481769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2 染色体变异(题型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22 染色体变异(题型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22 染色体变异(题型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22 染色体变异(题型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22 染色体变异(题型专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2 染色体变异(题型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2 染色体变异(题型专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生物难点突破1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代表着丝点,下表表示了由该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123476589b1234789c165432789d12345676789A.a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Bb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Cc是染色体着丝点改变引起的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C解析c由原来的23456变成了65432,发生了颠倒,不是由着丝点改变引起的。2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使第2号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PB的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

2、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答案C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盐酸酒精混合液可用于解离,卡诺氏液用于固定。显微镜可观察到少部分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4下图

3、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的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和,和分别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答案C5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原理和应用。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重复、缺失、倒位、易位,变异是不定向的,对生物的影响结果可能是有利、有害,

4、也可能无影响,故A、B、C均错误;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D正确。6.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答案D7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如图中W表示野生型,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

5、基因的突变体。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A基因a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d答案B解析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该酶有活性,说明只有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存在该基因,即基因b。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卵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B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则该生物为三倍体生物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单数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和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D9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

6、十个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答案C解析染色体中DNA的十个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而加倍。10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四倍体西瓜体细胞的基因组成B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C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D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答案A解析秋

7、水仙素处理的结果为染色体加倍,基因也加倍,而图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不能表示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基因组成;果蝇为二倍体生物,的基因型可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多1条第21号染色体,中的基因型可以表示其基因组成;雄性蜜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中的基因型可以表示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11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变化属于()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增添或缺失会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答案:C12下列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几种染

8、色体联会时的模式图,关于这些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含有2条染色体,4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单链B图2中的四分体形态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C图3中的四分体形态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倒位D图4中“十”字形图像是由于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染色体片段易位答案:C13下图显示一次减数分裂中,某染色单体的基因序列出现改变,该改变属于()A染色体变异中的一小段染色体倒位 B染色体变异中的一小段染色体缺失C基因突变中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倒位D基因突变中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解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根据题意和图

9、示分析可知:由于断裂,结果缺失了基因C和基因D,因此该染色单体的基因序列出现改变的原因是一小段染色体缺失,故选B。答案:B14如图是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果蝇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答案:D1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

10、苗解析: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判断是否为单倍体,不是看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而是看发育起点是受精卵还是配子,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多种,如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等。答案:D16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洋葱的不定根在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36h,可抑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和解离细胞D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答案:C7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

11、组的原理选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之一,在获得选育的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A纯种B杂种表现的优势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解析:杂交过程体现的是基因重组,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杂交是无法得到纯种的,杂交育种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比如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等。答案:B18现有高秆不抗病(Bbcc)和矮秆抗病(bbCc)两作物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高秆抗病(BbCc)杂交种的目的,下列有关快速育种方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年让高秆不抗病(Bbcc)和矮秆抗病(bbcc)杂交就可以达到目的B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可以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C制备纯合的亲本对长期培育杂交种是必

12、要的D只要使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就能实现快速育种的目的解析: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高秆抗病(BbCc)杂交种的目的,就必须先培育出BBcc和bbCC的纯合子,利用单倍体育种或连续自交的方法可以获得上述纯合子,因此本题应选C。答案:C19如图所示是单倍体育种的大致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F1花粉幼苗A若F1均为高秆抗病植株,则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B图中a过程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b过程使用的化学试剂应为聚乙二醇C图中过程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该育种方式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答案:B20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

13、图所示,则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解析:从图示看出,F1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答案:C21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实验: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

14、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实验: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B实验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D实验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答案:D22在栽培二倍体水稻(2N)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杂交亲本实验结果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A.该单体可由花粉粒直接发育而来B该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C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D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其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解析:由花粉粒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为单倍体,而不是单体,单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错误;该单体中染色体数目少了一条,其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