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1082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共武隆县委办公室电子公文电子公文专用章武隆委发201016号 核收:中共武隆县委武隆县人民政府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2010年3月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314”总体部署和我县“1234”发展战略,切实抓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理念统筹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深化农

2、村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促进“农户万元增收”为重点,强力推进“五个一”产业化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五大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五大惠农工程,配套完善五条保障措施,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二、目标任务实现农业增加值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29元,培育增收万元户32550万户,占总农户比例达到35%。粮食播种面积70万亩,产量稳定在16.5万吨;生猪出栏70万头,畜牧业产值11亿元,畜牧业深加工销售收入2亿元;蔬菜播种面积30万亩,产量35万吨,销售收入6亿元;烤烟种植面积6.1万亩,产量16万担;实现林业总产值6.5亿元,增长20%;实施森林工程造林25.9万

3、亩以上。全年新申评绿色农产品品牌5个,有机农产品1个。新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0个,其中培育一类专业合作社13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15%。农业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率达到2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三、工作重点(一)强力实施“五个一”产业化工程,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武隆绿色、生态、自然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五个一”项目,强力推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动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蔬菜、烤烟、中药材等骨干产业强势发展,重点发展林下养羊、牛、鸡、蜂以及胭脂萝卜种植和森林旅游,不断壮大林业产业,培育壮大笋竹

4、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水产、蚕桑、苎麻等产业。加快推进“一头猪”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加快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继续推广洋二元、渝荣号、荣昌猪等优质种猪5000头,建设3个统一供精站和50个供精点,全面推广生猪人工受精技术,提高生猪品种质量。抓好双河乡零排放养殖场建设试点,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养殖和零排放养殖。全年出栏生猪70万头。同时充分发挥我县林下优势和草地优势,积极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牲畜和土鸡、肉鸽、蜂蜜等林下特色畜牧业,出栏肉牛3.25万头,山羊出栏22万只,小家禽出栏200万只。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发展企社联动、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大户,培育壮大华隆饲料、金博农

5、业、盛荣食品等一批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加大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力度。全年供应主城无公害猪肉4500吨、绿色牛肉1000吨、绿色土鸡50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11亿元,其中加工、销售产值2亿元。引导和扶持企业创建畜产品品牌,申评绿色、有机食品。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完善动物标识和免疫可追溯体系,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加强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快推进“一棵菜”产业化项目。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成片,抓大扶小,全面推进”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加快蔬菜基地建设。以双河万亩高山蔬菜核心示范基地为重点,示范带动,推动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实现蔬菜播种面积30万亩,年产量35万

6、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加大蔬菜品种结构的调整力度,巩固双河乡品种结构调整成果,扩大品种结构调整范围,努力提高蔬菜种植科技水平。大力创建蔬菜绿色、有机品牌,进一步提高武隆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路子,支持发展冷链物流和蔬菜深加工,培育和壮大民得、港峰、蓝群、仙女色素等物流和加工型龙头企业,扶持和规范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健康运行。探索建立蔬菜种植基地自然灾害商业保险机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一匹烟”产业化项目。控制烤烟生产规模,稳定烤烟种植面积,确保烤烟种植面积7万亩,产量达到16万担,产值1.1亿元以上,烟叶税2400万元以

7、上。全面实施烟叶标准化栽培,强化科技兴烟措施,加强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努力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成功创建全国第六批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进程,制定基本烟田保护办法,探索烟叶专业化生产组织方式,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攻关,降低烟叶病虫害损失,推动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一味药”产业化项目。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走“公司+基地+农户”和“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重点发展厚朴,新发展中药材5万亩。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实现加工总产值8500万元。扶持和规范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个,实现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优质化和专

8、业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重庆中药研究院武隆分院,形成有较强实力的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加快推进培育“一根笋”产业化项目。抢抓森林工程实施机遇,大力发展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笋竹产业。建立“市场主体+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新发展方竹、雷竹基地2万亩。加强对现有笋竹基地的管护和培育,力争全年鲜笋产量达3000吨。加大对笋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全年加工鲜笋1500吨,产值2500万元以上。把林产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兴林富农的重要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中药材、笋竹、特色林果、茶叶、林下养殖等林上林下经济,全年力争实现林业总产值6.5亿元以上,增长2

9、0%,培育林产业增收万元户10600户。(二)建设五大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整体形象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土坎规划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引导集中蔬菜、中药材、苕粉、苎麻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向园区集中,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园区优惠政策,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力争把该园区建设成为农业出口加工园区。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围绕蔬菜、中药材、茶叶等种植业,在仙女山、双河连片规划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新建高标准蔬菜基地5万亩,高山蔬菜核心示范基地1万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万亩,启动仙女山茶博园建

10、设,扶持和规范专业合作社3个,新农村亮点示范工程2个。把该园区建设成为全县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县现代设施农业展示区。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园区)”。以鸭江、庙垭、凤来、平桥、长坝、和顺为重点,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方式,扶持发展一批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土鸡、肉鸽等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并完善1个生猪原种猪场,2个祖代种猪繁殖场,3个父母代扩繁场和10个规模养殖小区、5个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设施设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粪污处理技术,加快现代生态养殖发展,把我县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畜产品基地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重点示范区。打造“桐梓山扶贫开

11、发示范区”。围绕乡村旅游,突出特色产业发展,集中精力打造火炉车坝和保峰、岩峰扶贫示范区。重点发展生猪、土鸡、蔬菜、冷水鱼、经果林等特色产业,打造全县的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快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硬化巷口至桐梓山城乡统筹扶贫开发示范区主骨架“扶贫大道”,启动梦冲塘流域车坝段整治工程,规划建设农村集中供水示范点和大型农村沼气池建设集中供气点,实施农房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启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挖掘和包装一些乡土文化、绿色食品,使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真正成为扶贫示范区的主导产业;加大示范区内扶贫机制的探索创新力度,建立农村扶贫互助协会、“城乡互动结亲帮扶”和扶贫集团帮扶三大示范点,把该区建成全国

12、扶贫开发示范区。打造“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八配套”要求,在巷口镇广杨至江口镇谭家连片建设1万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落实基本烟田、烟水、烟房、烟路、烟机、育苗设施、基层烟草站(点)、防灾减灾体系等配套建设,示范区内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组建烟叶生产育苗、机耕、植保、烘烤专业服务队,探索专业化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烟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传统的烟叶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全县现代烟草农业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三)实施五大惠农工程,推动农业农村和谐发展打好脱贫攻坚工程。围绕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标,继续强力推进扶贫开发。投资1亿元,推进桐梓山、白马山、

13、杨柳山、芙蓉湖四大贫困片区综合开发;投资4000万元,推进8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深入开展“城乡互动结亲帮扶”活动,深化县级扶贫集团对口扶贫和干部结对帮扶,加强与市级扶贫集团和其它扶贫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推动“九个一”帮扶。全年争取各类扶贫投入5000万元以上;加强农村信息化扶贫工程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发挥信息扶贫作用;建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100个以上,覆盖贫困村达到100%,互助资金规模突破1000万元;全面实施贫困农户信息动态管理,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到户政策,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推进改善民生工程。推进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规范管理城乡低保,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信息动态

14、管理机制,确保应保尽保,城市、农村低保发生率分别控制在13%和6%以内。增强城乡社会救助能力,新建四星级敬老院1所,建设灾民集中安置点2个,改扩建中心社会福利院1所,新建社区服务站3个。巩固和加强殡葬改革成果。创建市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1个。投入2000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1000户。把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来发展,加大劳务培训力度,进一步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潜能,确保培训农村劳动力9000余人次,新转移农村劳动力9360人,其中有序转移4500人。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5以内。打造新农村示范工程。以“四村创建”活动为抓手,统筹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仙女山双河统

15、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市级新农村示范区)和武仙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率达到23%;在10个乡镇建设沼气池后续服务站,在50个村建设沼气池后续服务点,推进沼气池后续服务小区物业化管理;广泛开展“美德在农村”、“文明进农户”等文明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整治农村小(一)型、小(二)型病险水库,建立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机制和配套政策,引导群众整治、维修部分山坪塘、渠堰工程。建成接龙水库工程。推进大沙河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

16、2座、维修4座农村水厂,解决3.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设沧沟、鸭江等乡镇堤防2处,建成水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程1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新增灌面0.6万亩,改善灌面0.4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2万亩。投入1500万元,推进农房风貌改造,全年完成改造1000户。强力推进森林工程。紧紧围绕“455942”建设目标,全年投入资金3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完成造林25.9万亩以上。重点实施速丰林基地5万亩、城周森林屏障1.5万亩、高速公路红线外景观林带1.49万亩、特色经济林1万亩、低效林改造6.13万亩、绿色村镇建设2.5万亩、县城建成区绿化0.1万亩、国省县乡道绿化2万亩、水系周边绿化和低效林改造2万亩、建设城周森林屏障1.5万亩、矿山植被恢复0.2万亩。四、保障措施(一)加大农业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持续增加“三农”投入。财政资金用于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