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1082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农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农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农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时刻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国自1978年以来实施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了市场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之中,从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市场经济也加剧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的竞争又主要是技术的竞争。因此谁先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有条件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在激

2、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农化企业更是迫切期待着科技创新。一、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而科技创新可以说是我们农化企业的生命。我国农药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行业总体水平有大幅度提升,产量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原药生产国。我国现有农药国家定点生产企业约2700多家,其中原药企业600多家,可生产原药350多种,行业总产能维持在85-90万吨/年,但大部分农药品种均为仿制品种,自主创制的品种数量不足10%。但市场规模只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的6%,只是世界第五。年销售额在一干万元以上的只占总数的17%左右,而年销售额在五百万以上的只占30%。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只占整个市场份

3、额的不到4%,15家最大农药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25%左右,而世界上前8家农化集团(拜耳、先正达、巴斯夫、陶氏益农、孟山都、富美实、杜邦、住友等创制企业)销售额已占到全球农药市场的80%以上。农化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水平相对较低,技术力量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创新不够,研发的产品档次偏低,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的中高档产品较少,没有完善的创新体系,几乎没有自己的专利品牌,主要是仿制国外产品,难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从九九年到今我们企业的销售额虽然有增长,但利润率却很低。我们的效益为什么上不去?一句话:我们缺乏科技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只能被

4、动地和别人打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中国化工集团的农化企业,既不是资源垄断型企业、也不是市场垄断型企业,完全处在竞争领域,若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多在低端竞争,量大利薄,盈利能力差,没有竞争优势,那企业就面临被市场残酷淘汰的危险。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减少对外依存度,加大对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制剂及其专用助剂的研发,不断推出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微乳剂及泡腾片剂等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新剂型的农药品种,来提升农化产品在国际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科技创新对很多高新企业来说,甚至对我们农化企业来说,都是生命线,是我们企业本身的生存要求。二

5、、科技创新成为我们农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而其中一个最大的矛盾就是日益凸现的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据统计,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仅为1/10,水资源仅为1/4。与此同时,由于技术落后和长期粗放经营,我国单位产出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损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和发展机遇。这一战略抉择和机遇,

6、不仅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技有一个特点,对产品来说,产品的周期缩短了,如果你不创新的话,马上就被淘汰了。比如说现在的照相机,过去20年以来,几乎是8个月就换一个版本,8个月就换一个新产品,我们的手机一样不断有新产品推出。新产品的推出就意味着有老的产品要退出市场。农化产品也不例外。一个农化制剂企业若在23年内没有新品上市,原来的产品就会面临萎缩和被淘汰的危险,企业也会被逼到市场边缘的困境。农化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7、,意味着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也就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转变,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7年,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品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高毒农药替代进展顺利,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农药技术创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关键原材料、零配件和重要制造设备、测试仪器依赖进口,国内配套产品技术上的差距,成为农化企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只有切实依靠科技

8、进步和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农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科技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农化企业对新制剂的开发关乎着农药的有效利用与使用寿命,关乎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农药生产和使用领域长期存在一系列问题:落后甚至淘汰的技术工艺仍在使用、资源浪费严重、假冒伪劣盛行、侵权现象依然存在、污染环境等等。有些企业仅从药效出发热衷生产乳化剂产品,可融性液剂中加入了大量有机溶剂,这些产品甚至用于大田作物和水果蔬菜等,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很多企业没有条件购买必要的环保设备,要么违规排放,要么兑水排放,对周边的居民健康和生态环

9、境产生危害。其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对用户的人身安全、经济上产生损害并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十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了对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制剂及其专用助剂的支持力度,丙烯酸系共聚物盐分散剂和含氟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新剂型产品批量进入市场。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微乳剂及泡腾片剂等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新剂型已开发并应用于草甘膦、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阿维菌素、乙草胺、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骨干农药品种,有效降低了苯类有机溶剂在环境中的释放,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二次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利用当代科学技术,还可以不断扩大人类劳动的对象和内容,从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

10、面临的资源和能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式由于全球性问题的凸现受到人们的质疑,特别是资源和能源日益短缺,引起了世人深切的忧虑。因而,比较现实的态度是,利用当代高新技术,不断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不断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和能源。利用科学技术,将能源和物质投入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以重新加以利用。农药在农业及其它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农业丰收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科技攻关,毒死蜱、二嗪磷、吡虫啉等一大批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随着高毒有机磷农药退出历史舞台

11、,我国农药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杂环农药、含氟农药、手性产品及生物源农药的开发成效明显,新型除草剂发展迅速。现代农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农业产业技术革命。选择性除草剂的广泛应用,使直播水稻的大面积推广成为现实;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和土壤熏蒸剂的使用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很多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更是离不开农药的使用。可以说,没有农业化学品就没有现代农业,没有农业化学品世界将发生饥荒。农化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保障。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毫无例外地促动了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温家宝总理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演讲中指出:“显著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我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间环节。”农药的发展是持久的,与时俱进的,农药的技术创新工作也永无止境。农化企业的的科技创新,是农化企业立足当今市场自身生存的需要,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药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