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80861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惠川:/我的纠缠态:量子力学(之三) “纠缠”(Entanglement)一词(德文的和英文的)是多才多艺的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于1926年发明的. 1935年,Albert Einstein(18791955)、B. Podolsky(18961966)和N. Rosen(1909)在著名的“EPR论文”讨论了量子力学中的纠缠现象. Niels Bohr(18851962)比David Bohm(19171992)、J. S. Bell(19281990)和A. Aspect更早意识到量子力学中的纠缠现象,在他的1935年答复“EPR论文

2、”的同名论文中已可见到这种意识的存在.近几年来,随着所谓“量子信息论”论文的迅速膨胀,“纠缠态”一词也迅速蔓延. 在谷歌和百度上现在起码可以搜索到30万条有关信息. 在现代物理知识2005年第3期上有一篇文章中说,“目前,关于纠缠态(Entanglement)的文章在国外一些科技期刊上屡屡出现,例如2004年的物理评论通讯(Physical Review Letters)几乎每期都登载有有关“纠缠态”的学术论文。”美国数学家Amir D. Aczel的一本新书题名就叫Entanglement: The Greatest Mystery in Physcs(Four Walls Eight Wi

3、ndows, part of the Avalon Publishing Group,2001;中译本纠缠态:物理世界第一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但是,他的这本书写得要比他的另一本书Gods Equation(中译本上帝的方程式)来得差劲. 上帝的方程式一书中有一些名言和实验分析,而纠缠态:物理世界第一谜一书则完全是Copenhagen学派的观点,在哲学上和物理学上都有值得推敲之处.在国内任何大学的物理学教学讲台上所教授的量子力学课程都是Copenhagen学派的观点,更何况清华大学我所在的数力系当时并未开设量子力学课程(现在不知开设了没有). 关于量子力学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原子

4、物理学”时顺带得到的. 因此,可想而知,这种知识是浑浑噩噩的,与现在大部分非物理专业甚至物理专业的本科大学生差不多. 我之所以能进入量子力学领域,与大量阅读物理学的课外读物有关. L. de Broglie(18921987)的非线性波动力学:因果解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和Erwin Schrodinger的关于波动力学的四次演讲(代山译,商务印书馆,1965)对我的影响极大. 这两本书曾在藏书颇丰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看到过(尽管当时并不能完全看懂),若干年后在上海的旧书店中购得(如获至宝). Schrodinger的关于波动力学的四次演讲(范岱年译,范岱年就是代山)现在已有北京大学出

5、版社的新版本.三.王福山老师时期的“纠缠”我结识王福山教授是由于Heisenberg夫人Elisabeth Heisenberg的书Das politische Leben eines Uupolitischen Erinnerungen an Werner Heisenberg(R. Piper & Co.,Verlag,1983;英译本Inner Exile:Recollections of a life with Werner Heisenberg,Birkhauser,1980;中译本一个非政治家的政治生活:回忆维尔纳.海森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从德文版和英译版的出版年份看

6、,这本书是很奇怪的:英译本早,而德文版迟. 王福山教授的中译本译自德文版,书里没有照片;但英译版中有39张照片. 我是在1989年1月于ICTP“Main building”图书馆中看到其英译本的,而是在1989年暑假于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现为上海书城南京东路店)一、二楼中间的夹层书柜买到王福山教授的中译本的,对比之下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王福山教授(信寄复旦大学物理系,几天后由金尚年转交王福山先生). 王福山先生于1989年7月20日回了第一封信.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至1993年11月12日),王福山先生回了我68封信并寄来了几本书、几篇文章和几张明信片. 关于我与王福山先生通

7、信中涉及Heisenberg的部分,已发表在拙文“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物理,1995,24(2)120124和24,(5)312319);涉及其它科学论题的部分,发表在“回忆Heisenberg的学生王福山教授:王福山先生言论钩沉”一文(网文)中. 前一篇“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原本是一个整体,因为太长,被物理杂志分为两部分;后一篇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杂志,于是就直接上网了.王福山先生对写每一封信都很认真,详详细细娓娓道来,尤其是他的一手“蝇头小楷”一直为我的挚友邱励欧所称道. 他后来又送给我一本一个非政治家的政治生活:回忆维尔纳.海森伯并在扉页题词. 另一个重要礼物是他送给我的他在Werner

8、Heisenberg in Leipzig 1927-1942上的文章“Einige Erinnerungen an meine Studienzeit in Deutschland”的抽印本,首页上他的题字“惠川同志留念 王福山 1993.11.12”可能是他的绝笔. 王福山先生还为我翻译编辑、拟议中出版的L. de Broglie论文集写过一篇“序”(至今未发表).我第一次见到王福山先生时,他正住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内. 我那次是在去湖南长沙参加“全国量子理论基础问题暨D. Bohm学术思想研讨会”途径上海时特意去看他的. 等我会议结束回来时,王福山先生已经出院. 他邀我去他家午餐,当天有

9、复旦大学物理系的金尚年作陪. 金尚年席间给了我一份他与王福山先生合作的有关Newton的文章的抽印本. 我看出来金尚年对王福山先生有点自高自大. 后来,金尚年的经典力学第一版要参加评审,托王福山先生写信给我;我给他在科大找到主审人徐燕侯教授(评审的实际执笔人是我). 但是金尚年后来到科大来时,竟然连照面都不与徐燕侯教授打一个,使我很不高兴,王福山先生对他也不满. 不过,在我的经典力学尚未出版前,我主要使用的教科书之一还是他的书(另一本是华东师范大学苏云荪的理论力学,苏云荪后来离开华东师范大学去挣钱了),相对来说,他的书与苏云荪的书比其它书要称手些,但书中也有些问题(我先用苏云荪的书,后来苏云荪

10、书用完了,才改用金尚年书). 金尚年退休后写过一本有关量子力学的小册子量子力学的物理基础和哲学背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但书中的内容不值得细读,水平显然与洪定国、关洪等人差得太远. 他又与社会上的一些反相对论的所谓“民科”搞在一起,我很不以为然. 金尚年做人做事都无法与王福山先生相比. 王福山先生是我所结识的老一代科学家中最平易近人的人(至今仍有人在文章中称颂他). 我每次回上海都要去看他两三次,每次看他都要与他长谈三小时左右(要不是王师母有病,情绪不稳定,我见他的次数还要多,时间还要长). 我与他的大公子王纯尧先生(他在经营两家公司)也有很好的交情;王福山先生过世后我还去过王纯尧先生

11、家好几次.我结识湖南师范大学的洪定国教授与D. Bohm(19171992)有关. 我第一次接触到“量子势诠释”是在读了Bohm的两篇题名为“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theory in terms of hidden variables”(Phys.Rev., 1952,85(2))文章(这两篇文章以及其它有关文章,很容易在科大图书馆查到)之后. 1988-1989年间我后悔由于自己的犹豫而未能早几年写信给de Broglie. 作为替代,1989年3月底4月初,我写信给Bohm,想从他那里得到一些资料并讨论一些问题. 4月17日,Bohm亲

12、笔回信如下: Apr 17,1989Dear Dr. Shen Hui-Chuan, Enclosed are some reprints that you requested. I suggest that you get in touch with Dr. Hong, who is at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the Causal Interpretation, and he has works here for a time. His full address is: Professor Hong Dinggu

13、o Physics Department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I enclose also a copy of his address in Chinese. Yours sincerely David Bohm Bohm的这封回信,使我立即结识了洪定国教授. 1990年4月,我应洪定国教授之邀,协办了在中国长沙市召开的“全国量子理论暨David Bohm学术思想研讨会”. Bohm的助手和合作者Basil J. Hiley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做了连续几天的专题报告. 报告内容当然是关于量子力学各种诠释方面的;其中主要是阐述(Hiley不

14、无幽默地说是“宣传”)了Bohm的量子势诠释. Hiley报告的讲稿和投影片被复印后分发给与会代表. 参加会议的有关洪(系综诠释),钱尚武,王国文(量子光学),顾之雨(A-B效应),黄湘友(双波理论),耿天明(Bell不等式),谭天荣,刘涤修(随机理论),方在庆(科学史),柳树滋(哲学家)等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共40余人. 在会上,洪定国教授散发了他的新著戴维玻姆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这次会议召开的消息由我和洪定国教授作了报道并登载在上海的自然杂志上. 洪定国教授与北京大学的秦克诚教授曾于1965年翻译出版过Bohm的Causality and Chance in Mod

15、ern Physics(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57; 中文版,现代物理中的因果性和机遇,商务印书馆,1965;我感兴趣的是Louis de Broglie为该书所写的“序”)一书. 2001年,洪定国教授翻译出版了Bohm的On Creativity(Routledge, 1998; 中文版,论创造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004年,洪定国教授与张桂权和查有梁两位先生合作,又翻译出版了Bohm的Wholeness and the Implicate Order(Routledge, 1980; 中文版,整体性与隐缠序,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洪定国教授翻译待出版的,还有Bohm的Science, Order and Creativity(Banlam Books, 1987; Routledge, 1989; 中文版, 科学,序与创造力,待出版),Bohm的On Dialogue(Routledge, 1986;中文版,论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