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9118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邮市_初中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课题鼎湖山听泉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共二课时)授课时间主备周从中审核卜向明统稿吴振宇执教班级学生姓名成绩订正、笔记栏学 习 过 程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精读精讲第八段.完成课堂背诵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难点: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二、预学导学1.预习检查,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积累本课字词,重要词语抄写两遍。 (2)结合课文内容填

2、空。鼎湖山听泉一文的作者是 ,从文章结构来看,它是由两条线索交织写就的:一条是游览顺序,另一条是 。后者从 、 、 、 这些词语的运用中可以看出。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听泉中感悟到什么? 3.三读课文,在第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在课本中注明你现在还有什么疑问。 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读课文思考:本文作者为什么写鼎湖山的景物时,着力刻画山泉呢? (三)按照“吟哦讽诵”的要求,反复诵读第8节,思考:1.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泉声的?从哪些角度来表现的? 2.为什么先举乐音,再举本体? 3.作者如何把泉景与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的? 4.“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指

3、的是什么?订正、笔记栏 (四)指导背诵:朗读和背诵提示:这是一组排比句,基本结构为“那是”。第三、四分句,略有变化,整齐之中而有飘荡。读时要体会全句的语气变化。“应”和“定”两字要重读。1.指定两人次朗读后三段“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2.全班朗读“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发出不同的声响”。3.快速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五)语言赏析。学了鼎湖山听泉一课,不仅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妙,而且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优美。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感受?它是怎么写的呢?先来比较两个句子,看一看哪一句好,好在哪里?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

4、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再来读一读这两句,看看又有什么不同?1.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

5、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把习作写具体、写美,可以同时用几种表达方法,那样效果会更好。(六)难点点拨:品味下列句子,思考问题。1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此中“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2越向高处,树越密,绿密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为什么“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3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那么“高贵之处”在哪里? (7)本课小结:订正、

6、笔记栏1.主题:_ _ 2.写作特点:_四、课堂演练:(一)基础知识及运用。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怅惘 古刹 安xing 童zh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园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慕气氛迥然相异。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悦之心,身不由己,寻声而去错别字改 正3阅读下面的材料内容,谈谈它们告诉我们什么共同道理?材料一: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谢大光鼎湖山听泉)材料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在同一个

7、蓝天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舒乙都市精灵)材料三:“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但愿城市化不会把地球上的乡村消灭掉,因为那将意味着消灭了上帝最宝贵的创造。(周国平人应当敬畏自然) 4.你听过音乐会吗,听过大自然的某种声音吗?请选择一种声音进行描摹,并说出你听时的感受。(用一到两种修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分析。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8、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

9、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订正、笔记栏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5“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这句中的泉声是怎么“浸着月光”的?为什么“听起来格外清晰”?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作者是如何写出泉声的层次感的?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写泉声的层次,为什么选择这几种乐器来作比喻? 7“我俯身听着引我遐想”形象地表现了“我”心灵被泉水净化的过程,下面诗句中能表现诗人心灵被净化的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8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并仿照“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句式也写出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