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美食(出自顺德文丛)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8974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德美食(出自顺德文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顺德美食(出自顺德文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顺德美食(出自顺德文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顺德美食(出自顺德文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顺德美食(出自顺德文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德美食(出自顺德文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德美食 (出自顺德文丛)牛乳、双皮奶、南乳花生、鸡仔饼、头菜、鱼干、香云纱、伦教糕、蹦砂、鱼皮角、牛乳牛乳饼是白色圆形的奶酪薄片,有“东方芝士”的雅号,是顺德著名的土特产,始创于明代,以大良金榜村出产最富盛名,故称“金榜牛乳”。 牛乳饼纯用手工制作。将水牛奶和适量白醋分别用瓦锅盛着,放在炉上加热至30-40,用杯子将热牛奶和热白醋按一定比例调配,注入一只浅杯内让牛奶凝结,然后转入木模内用手指肚向四周延压成薄可透光的园片,轻轻抛入浓盐水中,浸泡半小时至入味,叠好便成。金榜牛乳饼一片片,白莹莹,上印花纹,简直是可赏可吃的艺术品。它薄而不脆,味略咸而散发着淡淡奶香,营养丰富,不肥不腻,有正气补身之

2、妙,特别适合小儿及病人食用。牛乳最好放进白粥之中,令清淡的白粥更清香软滑,且有清热下火功效。如果喉咙不适,可将牛乳冲开水饮,状况可得改善,用牛乳粥水打边炉,更是新潮食法。节选自顺德文丛美味顺德双皮奶双皮奶是顺德美食最亮丽的名片。外来食客在谈及顺德印象时,几乎都会提到双皮奶。1986年,时任广州花园酒店副总经理的施达勋先生不惜降贵?尊,来到大良仁信老店,向“双皮奶活招牌”董老太太取经,亲口品尝正宗双皮奶后,连声赞叹“very good”,人为“吃双皮奶是好享受”,并决定把顺德这一“土产”引进他的五星级酒店。几年前,欧洲著名汉学家罗斯博士则说:“顺德的双皮奶我可以一口气吃好几碗”,并表示:“我会尽

3、量找机会再去顺德,还要去吃吃双皮奶。”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说:“我喜欢顺德的双皮奶,是顺德双皮奶陪伴着我一起成长。”广州女作家赵姐在饮食男女一书中写道,她觉得双皮奶“百吃不厌”,每次来大良公干后,她“便冲向那条窄窄的小街找那家百年老铺吃双皮奶”,她把双皮奶奉为“新广东三宝”之一。凡想青春长驻、声色俱佳的人都把双皮奶视为“至爱”。 双皮奶问世至今一直风行,其在岭南小吃中的江湖地位基本上是龙头老大的样子。双皮奶确是奶中珍品。它洁若凝脂,味胜奶糕,热吃暖滑甘甜,凉食清润香浓,表面有上下两层薄如轻纱的奶皮,上层奶皮甘香浓郁,下层奶皮滋润可口,都是精华之所凝聚,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让人含而不忍吞,成为食家

4、百思难解的迷。 据老行尊介绍,双皮奶选用未经稀释的鲜水牛奶,加适量优质白糖,用慢火煮,避免鲜奶中的蛋白质凝固,待白糖充分溶解后,分注碗中,待热牛奶静置冷却后,面上凝结成一层薄薄奶皮,此时用竹签轻轻挑起奶皮一角,把牛奶沿碗边倒出,留下奶皮在碗底。倒出来的牛奶加入蛋清拌匀,讲蛋奶混合浆用过滤器过滤后,从碗底奶皮的开口处轻轻注入,使奶皮慢慢浮起,原碗入锅,盖上拱形锅盖,隔水再炖至熟,变成双皮奶。关键是处理奶皮不能离碗边,否则奶皮所作一团,不伦不类。而在把蛋奶混合浆倒回碗中时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注入,炖奶时火候要适中,达到奶皮紧紧盖面而圆滑平整、甘腴香甜的目的。权威的中国烹饪百科全书评论说,双皮奶的妙处

5、是面上的奶皮可“防止皮下蛋液过火而出现老化,所以成品特别润滑”。因为工序如此繁复,制作如此精细,要做出一份完美双皮奶,全程需一个半小时。 1997年,仁信双皮奶经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顺德美食竹枝词”赞双皮奶:“甘香酥滑奶双皮,玉液凝脂润雪肌。何必整容求角色,醍醐助尔赛西施。” 姜撞奶姜撞奶,全称姜汁撞奶,又名姜埋奶,是与顺德伦教只有数公里之遥的番禺沙湾乡的传统风味小吃。2000年,顺德民信姜汁奶经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姜撞奶色白微黄,辛甜香滑,吃起来有点像炖蛋风味,外观像现代化的牛奶布丁,质感鲜嫩似豆腐脑,且有暖胃、养颜。止咳等功效,特别适合老人食用。有人喝牛奶会肚

6、子痛,原因是缺乏一种生物酶,但吃姜撞奶一定不会有事。姜撞奶的奇妙之处是受热后的液态奶撞入到姜汁里后,逐渐变成半凝固状,能离碗倒置于案上而不塌陷,有点像变戏法,难怪蔡澜先生说制作姜撞奶“带有表演艺术”。香港著名的兜故事里有一首小诗:“那天姜汁问鲜奶/你问什么撞我/便不再分离/那天我撞见你/我便是你。”道出了姜撞奶制作的奇妙趣味。制法:选用鲜水牛奶加糖煮沸,以老姜磨茸挤汁盛于碗中。待沸奶降温至80时,把它从高处撞入盛有姜汁的碗里,并随手用汤匙把姜汁和热奶和匀。片刻,碗内的姜奶逐渐凝固,便可食用。其秘诀是需选用较老而又不过老的姜块。姜太嫩辣味不足,过老则纤维太多,淀粉含量不多,不易使奶凝固。煮沸的牛

7、奶不能即撞,奶太烫不但会冲散姜味,也不会凝结。鱼皮角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率领一个“叹(意为享受)世界”旅行团来顺德访问,当他品尝了仙泉酒店的“上汤鱼皮角”之后,连声赞叹:“最最最好吃!”(见蔡澜叹世界一书)鱼皮角是驰名南粤的顺德小吃,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岭南小吃云吞据说是有馄饨演化而来,但形状和吃法略有不同。馄饨皮厚肉少,而云吞则皮薄肉多,在食法上,馄饨很少与面条掺在一起,而云吞却常与面条掺在一起吃,合称云吞面。云吞皮薄如纸,包好后馅料纹理清晰可见,有“玻璃云吞”美称。云吞成也皮薄,败也皮薄。它的缺点是火候稍过则面皮即烂。有鉴于此,顺德大良冯不记云吞面老铺改用鱼皮取代面皮,呈粉角状,

8、于是鱼皮角遂告问世。由于它略似北方饺子,又称饺。鱼皮角逐渐改为机制盒装,与面条分道扬镳。传统的鱼皮角用料讲究,制作精巧。选用鲜活鲮鱼去鱼皮,将脊背肉制成鱼茸,与澄面(从面团中洗出来的纯面粉)搓拌擀成绞皮,用优质猪肉、鲜虾仁,配以韭黄、嫩竹笋、白芝麻等近10种高级配料和匀成馅,然后捏制而成。鱼皮角的特点是洁白鲜嫩,香滑爽口,久煮不烂,吃起来既有鱼虾鲜味,又有喷香肉韵,干蒸、煎焗、放汤都十分可口,可谓“不是饺子,胜似饺子”。顺德鱼皮角种类不少,以腊鸭肝鱼皮角最为甘香味美,顺德“清晖鱼皮角”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鱼皮角还远销广州、香港等地。大良蹦砂但凡到顺德大良旅游的人,都要买两三盒大良蹦砂馈赠亲

9、友。大良蹦砂是顺德的一种油炸面食,有4片小翼,形似赤橙色蝴蝶(本地人称小蝴蝶为“蹦砂”)而得名,相传创制于乾隆五十三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说“蹦砂”由大良东门成记首创,可惜太小太薄,脆而不化。令大良蹦砂脱胎换骨的是上世纪20年代大良什饼商李禧(铺称“李禧记”)的第十二子李翘云。一天,李翘云因一时手头无钱购买面粉制作“蹦砂”,他灵机一动,把旧存“蹦砂”渣碾碎,和入借来的新面粉中。可能是因“蹦砂”酵种起了作用,这批新制“蹦砂”特别美味香酥,入口即化,大受顾客青睐。以后在操刀、饼形、油炸工艺上不断改进,形成有独特风味的大良蹦砂,并风靡岭南,名闻省港,获“中华名小吃”称号。伦教糕伦教糕是广东著名

10、小吃,因首创于顺德县伦教镇而得名。伦教糕的特点,被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概括为:“糕体晶莹洁白,表层油润光洁;内层横竖小眼相连,均匀有序;质爽软而滑润,味甜冽而清香。”伦教糕风味独特,极富魅力。一位美食家这样描述品尝伦教糕时的感受:视觉上,“洁白半透明,看去如冷冰冰的白玉,有凉意,很诱人”;味觉上,“微酸,这在暑天吃来开胃”;触觉上,“清凉爽口,很松”,可视为“糕贵乎松”的典型;甚至一听到叫卖声,“口中湿润起来,还带有凉意”。(白忠懋老饕侃吃)伦教糕很有个性。首先是兼容性,它质地爽滑而稍韧,味清甜而微酸,让相异乃至相反的特性汇于一身。其次是时令性,作为一种冷食,它只宜夏令进食。第三是草根性,过去只立

11、足于茶寮粉店,不跻身于酒楼宾馆,因而被鲁迅先生慧眼看中,写进杂文弄堂生意古今谈中。然而,“好酒不怕巷子深”,早在清末民初,伦教糕已成为广州“小蓬莱”的镇店名点。1997年获首批“中华名小吃”称号。伦教糕还传至上海、台湾、港澳和东南亚,“金牌伦教糕”还成了澳门海港大酒店的“主打”美点。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过程,伦教糕始创老店所在的华丰?大石桥早已不复存在,梁姓糕点房成了商业街新丰路,只有公园里的古木棉树仍在见证着伦教糕的沧桑。不过,制作伦教糕最有名的店家已不在伦教,而在离伦教不远的乐从镇某酒家。另外,伦教糕也不再单一白色,沾上鸡蛋浆煎香的伦教糕享有“金伦教糕”的美誉。顺德有首“美食竹枝词”单咏伦教

12、糕:玉洁冰清品自高,甜酸爽韧领风骚。仙泉淘得琼浆白,蒸出岭南第一糕。陈村粉龙江煎堆均安鱼饼鸡仔饼与南乳花生鸡仔饼原名小凤饼,为顺德人创制。话说清代咸丰年间,广州漱珠桥畔,有家成珠茶楼,由富甲一方的伍家豪绅经营。他家有一婢女叫小凤,顺德人,生得峨眉凤目,心灵手巧,极受主人喜爱。她常到成珠楼看师傅制点心,烹菜肴,所以学得一手好厨艺。某年中秋前夕,伍家来了几位贵客,主人吩咐下人端出点心待客。谁知刚巧家中点心已吃完,家厨偏偏又外出未归。幸亏小凤姑娘善解人意,急忙下厨把平常储藏好的惠州甜梅菜连同新买的五仁月饼馅搓匀,加入面粉,捏成椭圆形的小饼,烤脆后送上厅堂。客人一尝,大声赞好,并问饼名。主人一看,也未

13、见过,知是秀外慧中的小凤姑娘所制,便答道:“此乃吾家独创的小凤饼。”从此,小凤饼便成为了伍家待客的必备点心,并成了成珠楼的镇店名点。几经名师改进,小凤饼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咸香风味和香脆耐嚼的质感。上世纪,小凤饼在广州食品展评会上屡获殊荣。因为广东人称“鸡”为“凤”,而小凤饼又形似小鸡,故又称鸡仔饼。有首“顺德美食竹枝词”记述此事:“甘香酥脆似鸡雏,佐酒珍馐出炕炉。顺德峨眉施妙手,创新凤饼献成珠。”鸡仔饼经历百年不衰,还名列广东四大名饼榜首。鸡仔饼是饼中尤物。咬一口,只听得“咯咯”作响,浓香像缺堤洪水奔涌而出,再咬几口,恍若引爆了香料库,复合香气从馅里迸射四溅,浓得化不开。直至进入了深度咀嚼阶段,

14、人们才逐渐辨出蒜蓉的辛香,南乳的鲜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鸡仔饼的最大特点是耐人寻味。它有深度,越嚼越好味,甚至吃完后,隐藏在牙缝里、舌底下、嘴角边的美味余香仍在不断辐射,久久萦绕不散;它也有广度,主食与副食,荤食与素食,主料、辅料、作料与调料集于一身,熔于一炉,水浒的“五味瓶”之喻对它来说,简直太单调、太乏味了,鸡仔饼不啻是一桌缩微的盛宴,简直是一款最宜佐酒甚至佐膳的神品!鸡仔饼是以花生仁和南乳浑拌制成,以前是“盲公”制作、叫卖的街头小吃,也多是普罗大众买来佐酒的妙品。李禧记的南乳花生,是百年名牌,粒粒大小划一,颗颗玲珑可爱,咸中带甜,松脆可口,且有一股诱人的南乳幽香,让人屡吃尤不觉其多,往往成文人们旅游观光中破闷添趣的伙伴。1997年,李禧记南乳花生经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据传,“南乳花生”芳名系由顺德清代探花李文田赋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