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编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78905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探编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钻探编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钻探编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钻探编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钻探编录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钻探编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探编录(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之二 钻孔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主要内容: 1、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2、开孔及终孔验收 3、编录准备工作 4、检查钻探施工原始资料及整理岩矿心 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6、观察分层 7、布样 8、地质描述记录 9、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10、编制钻孔综合柱状图 11、提交资料成果,1、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 钻孔布置 1.1.1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矿体形态较简单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探,矿体有益组分(品位)较稳定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道; 矿体产状的影响:矿体倾角较缓,适合布置直孔,矿体陡倾斜适合布置斜孔(钻孔与矿层夹角应30),直立产出的

2、矿体适合布置水平孔,1.1.2 地形与布钻关系 地形不利于机场平整及设备运输时,一般不施工钻孔 1.1.3 钻坑结合施工 矿体上部盖层很厚,而下部已施工有坑道时,适合布置坑内钻,而不适合地表钻。 矿区以钻探控矿为主时, 应有少量坑道验证钻孔资料。,1.1.4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钻孔布置位置与矿体控制间距有关,这个间距是指沿矿面的钻孔实际距离,1.1.5 取样钻的布置 当地表植被、森林丰富等不适合施工槽、井工程,或由于浮土较厚,槽、井探工程不能达地质目的时,以施工取样钻(350m)代替槽井探为宜。,1.2 钻孔设计书编写 钻孔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

3、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可用颜色表示)、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采取率要求(按矿区设计执行) 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2.开孔及终孔验收 2.1 开钻前检查验收 地质人员应重点检查孔口位置是否符合设计,钻机立轴方位(斜孔)和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岩心箱质量临时岩心棚的安全性。水文人员检查涉及水文、工程地质方面工作质量。检查合格后,由地质、水文填写钻孔开孔通知书,交矿区有关部门负责

4、人签字后,送交机台,方可开钻。 2.2 终孔验收 钻孔已达到设计地质目的,或未达地质目的而被迫终孔时,都应有地质主管人员的终孔通知书。 终孔后,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人员按有关要求验收,每个钻孔都应有正式的质量验收报告书。,钻孔质量验收报告,钻孔质量验收报告,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3.1 业务准备 3.1.1 了解矿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如地层、岩石、矿产、构造、岩矿石特征及岩层划分单元等; 3.1.2 熟悉钻孔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等; 3.1.3 熟悉矿区地质工作部署及工程布置情况; 3.1.4 了解,熟悉钻孔施工设计即钻孔指示书。 3.2 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3.2.1 工具、

5、材料:图包、地质锤、放大镜、三角板量角器、钢卷尺、文具盒(内装铅笔、橡皮擦、铅笔刀、防水墨笔等)、讲义夹、数码照相机、计算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白胶布,标本包装纸、样品袋等。 3.2.2 表格及标签: 表格: 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采样记录表、标本登记表、矿石体重记录表、 照片记录表、录相记录表、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标签: 钻孔回次标签、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采样签、 样签、标本签,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4.1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的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4.2 检查钻孔班报表 4.2.1 正式编录前应详细

6、检查机台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变曲度测量记录、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水文观测资料等是否齐全,无误。 4.2.2 根据编录场地大小,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若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应正确地予以调整,若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的拉长现象时,应正确地压缩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更正班报表。 4.2.3 检查回次标签:孔深、进尺;岩心长度、残留岩心长度、回次号、回次岩心编号等数据准确无误。若发现有误,应通知机台更正。 4.2.4 检查岩心是否有错放,一旦发现,应正确地予以调整并重新编岩心号。,4.2.5 岩心编号:大于

7、10cm以上的岩心及大于5cm以上的矿心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下同)编上号,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7回次,有4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7 。,4.2.6 对长度较长的矿心,不方便采样,应加编岩心号。,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5.1 残留岩心认定 某回次的岩心长度大于回次进尺时,超过的岩心为“残留岩心”。如某回次进尺2.10m,但完整的岩心有2.56m,超出进尺0.46m的岩心即为“残留岩心”。 残留岩心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残留岩

8、心处理由编录人员进行。 5.2 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例:上图中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

9、,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仍继续超出,应寻找其原因,再作处理。 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5.3 回次记录 将钻孔回次有关数据: 孔深、岩心采取率、残留岩心处理数据等填入钻孔回次记录表中。,6.观察分层 6.1 岩心照像 岩矿心检查整理后, 应用数码相机按顺序 按箱为单位逐一对岩 心进行拍照,并作好 原始资料存档。,6.观察分层 6.1 岩心照像 6.2 记录回次数据 6.2

10、.1 记录回次数据 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止孔深、岩心长、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至钻孔地质记录表的回次栏目内。 其中:“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 “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 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回次采取率计算:允许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有特殊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

11、-5m应计算采取率,回次采取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回次“采取率”,6.3 地质观察 观察岩矿心岩石特征(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等)、矿化特征及蚀变、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等。 在综合观察分析基础上,根据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分层,确定并计算分层井深,分层岩矿心采取率。在计算换层井深和分层岩矿心采取率前,检查回次中是否出现“残留岩心”。 6.4 分层 6.4.1 分层 首先对尽可能长的井段直至全孔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根据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对岩矿心进行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

12、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完整岩心中分层示意图 。,6.4.2 记录分层数据 分层数据对应于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 如在第2回次中分层,则对应于2回次横格中填写 序号:为本分层的顺序编号: 回次岩心长: 为本分层所处回次内属该分层的岩心长度。 如下图:中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7至7岩心之间岩心长为: 1.31.22.5m。 在一块岩心内部分层也如此处理。 回

13、次岩心计算图,6.4.3 换层井深计算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井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算换层井深。 在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 本回次采取率,如图: 同5回次内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7.布样 7.1 布样原则 布样应在观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样品布设,样品应分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布置。 布样时一般应遵守五不原则: (1)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孔经,(2)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矿种的矿层,(3)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矿石自然类型及不同工业品级,(4)单样样长所代表的真厚度

14、一般不超过该矿种的工业可采厚度,(5)同一件样一般不跨越回次采取率相差较大的回次,7.2 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矿层中岩脉(夹石)较发育时,其规模较大(指大于规定的夹石剔除厚度并可从矿石中明显简单地剔除时)可在采样时剔除。无法剔除的较小岩脉(夹石),采在样品中自然贫化。 如图所示:,7.3 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矿层的顶底板必须各有一件控制样品,7.4 布置化学样品 按照上述布样原则逐步布置化学样品,每件样都应填写“岩矿心样品签”(或采样隔板),放入岩矿心中该件样品的底界处,同时在地质记录表中记录样品号,井深。 样品签主要栏目填写、计算如下: 7.4.1 样号 样号全称:化学样代码钻孔号该孔中化学

15、样顺序号。如402孔的第1件化学样,样号为: HZK 4021。一般除每个孔第一件化学样用全称外,以后样品可省略孔号,直接写成H2、H3、H4。应当注意,同一个钻孔中样号可缺号,但绝不充许重号。 7.4.2 样段井深:指一件样品起、止井深。样品井深的计算方法与前进分层井深的计算方法相同。 7.4.3 样品岩心编号:指本件样品段的起、止岩矿心编号(指回次岩心编号)。如下图所示:,H4号样的起始岩心号是8 ,最后一块岩心号为10 ,则样段岩心编号写成8 10 。,8.地质记录描述 8.1 描述观察的主要目标层 地质描述是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的主要目标是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

16、变带、构造部位、分层界线等。 复合定名:地质观察描述一般以分层为单位,首先对本层给予一个能反映岩矿石基本特征的复合定名,复合岩矿石名称要求反映岩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特征。 在考虑复合定名时,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分布特点,可能有几种定名情况: a、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类,为单一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 b、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钡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 c、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8.2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a、岩石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及其它物理性质。 颜色包括岩石总体的颜色(包括原生颜色及风化颜色)。 b、结构指原生构造,如: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 岩石风化是根据岩石风化强弱程度,划分出氧化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