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8802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 李立飞内容摘要:从血缘、婚姻两个方面,嫡亲、叔伯、表亲三个角度,论述阜宁方言中以“我”为中心的,从太祖父辈、祖父辈、父辈、平辈到子侄辈五代之间的称谓、关系,以及关系亲疏中所体现的地区文化观念。主题词:阜宁方言 亲属称谓 关系 亲疏 亲属称谓是标志血缘、婚姻关系的语言符号,在古代可谓纷繁复杂,有“九族”、“六亲”之说。 “以前的法律分亲属为宗亲、夫妻、外亲及妻亲四类,偏重男系的宗法主义。现行民法亲属编本男女平等的原则,以血统及婚姻为标准,分亲属为血亲及姻亲两类,血亲又分为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两种,前者指己身所从出(如父母、祖父母),或从己身所出(如子女、孙子女)

2、之血亲,后者指非直系血亲,而与己身出于同源之血亲(如兄弟姐妹、伯叔舅姑姨)。姻亲可分为血亲之配偶(如兄嫂、姐夫),配偶之血亲(如翁姑、岳父母)与配偶之血亲之配偶(如连襟、妯娌)三种。” 大辞典下P4381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中华民国七十四年八月初版 在阜宁方言中,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又可以分为嫡亲、叔伯、表亲三类,其中嫡亲与直系血亲不是一一对应的,叔伯和表亲也不等同于旁系血亲,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直系血亲肯定是嫡亲,嫡亲不一定是直系血亲;叔伯、表亲肯定是旁系血亲,而旁系血亲不一定就是叔伯、表亲。阜宁县位于江苏省盐阜平原北部,阜宁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与共同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

3、不同的地方。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亲属称谓已日趋简约,但是在不同地区,依然有着不同的亲属称谓,某些地区的称谓、关系依然复杂纷纭,甚至难以梳理清楚。本文主要从嫡亲、叔伯、表亲三个方面,自然血亲和姻亲两个角度,对阜宁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及关系进行梳理、论述。所谓“一代结亲,二代叔伯,三代、四代堂叔,五代出五服”,人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是越趋疏远的。五服在今天口语中是用以指同宗同族中人从自己开始,上到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到子、孙、曾孙、玄孙,上下五代亲属线性序列所衍生的族属关系。同姓人中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以五服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假如其在五服之内,就会极自然地被

4、视为族属至亲;而五服之外的宗族人士一般不再以亲属相待。五服的服也指丧服,起源也较早。“仪礼学记:师五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仪礼丧服篇把它分为斩衰(音催cui 同縗)、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关系愈亲则服愈重,丧服的质地愈粗且服期愈长。” 引自 蝈蝈龙的Blog 2007-05-11 09:19:18 http:/ 本文主要从“我”的角度论述曾祖父辈、祖父辈、父辈、平辈、子侄辈五代之间的称谓、关系。一、嫡亲所谓“嫡亲”,“指亲生的或血统关系最近的亲属:嫡堂嫡亲姐妹。指正宗;正统:嫡派嫡传嫡系。指宗法制度下称正妻或正妻所生的儿子:嫡长子。”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5、出版2003年第十版这里所讨论的“嫡亲”,是指“亲生的或血统关系最近的亲属”。老太爷、老太阜宁方言中的嫡亲属称谓主要如下图所示:老太爷、老太外公、外婆爹爹、奶奶我、哥、姐、弟、妹姨令舅舅 (bufen )姆妈爸爸(我单)大爷、二爷布子儿子、闺令、侄子、侄女1、五代之始:老太爷、老太,一指曾祖父、曾祖母,是祖父的父亲、母亲;一指曾外祖父、曾外祖母,是外祖父的父亲、母亲。2、第二代:爹爹、奶奶,即祖父、祖母,又称爷爷、奶奶,是父亲的父亲、母亲;外公、外婆,即外祖父、外祖母,是母亲的父亲、母亲。3、第三代:爸爸,即父亲,在阜宁方言中,对别人提起自己的父亲时,常称呼为“我大” 214t51,在与阜宁接

6、壤的建湖县的方言中,则称自己的爷爷为“大大” t51; 姆妈,即通常所称的“妈妈”、“母亲”; 布子,即姑姑,父亲的亲姊妹;阜宁方言中将父亲的亲姊妹统称为“布子”,最大的姊妹成为“大布”,第二、第三个姊妹分别称为“二布”、“三布”最小的则称为“小布”。通常情况下“姑”的读音与共同语的读音基本相同,如“姑奶”、“姑息养奸”等,但在表示父亲的姊妹时,读音则和“布”相同,因此用“布”代替,以示区别。 大爷 (读yi),即通常所称的“大伯”,是父亲的长兄,与共同语中的“大爷(读ye)”不同,共同语中的“大爷”,在阜宁方言中称为“大爹”; 二爷、三爷i35(读y),即父亲的除长兄之外的兄弟; 舅舅,母亲

7、的亲兄弟,其中排行最大的称为“大舅”,依次类推为“二舅”、“三舅”“小舅”等,“小舅”又称为“老舅”,所谓“老小老小”,在阜宁方言中,常常将排行最小的称为“老”(母系男性称谓分不分长幼?为什么舅舅的地位高?与什么地域文化有关); 姨令,即“姨妈”、“姨娘”,是母亲的亲姊妹。“姨令”是母亲亲姊妹的统称,母亲的大姐称为“大姨”,三妹称为“三姨”,最小的妹妹称为“小姨”或“老姨”。4、第四代:“我”(音同“嗯”),以及与“我”有着相同血统、相同父母的兄弟姐妹。5、第五代:闺令,即闺女,女儿,通常用作背称,因为父母常常用孩子的小名,或根据排行称呼自己的孩子,偶尔也会用作面称,与各人的语言习惯有关; 侄

8、子、侄女,指“我”的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以上是具有最接近的血缘关系的五代亲属称谓和关系,其中,舅舅被称为“主档亲”,在所有的亲戚关系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主档亲”还有“老主档”、“主档”、“小主档”之分:“老主档”指曾祖母的亲兄弟;“主档”指祖母的亲兄弟;“小主档”指母亲的亲兄弟。当这些“主档亲”在某些红白喜事中遇到一起时,“老主档”重于“主档”,“主档”又重于“小主档”。舅舅地位的重要,一方面体现了对女方娘家的重视,也是对女方的尊重,这种意识应该来源于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另一方面也是“重男轻女”这一传统观念的体现,舅舅在家中肩负“传宗接代”的重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是家庭的核心

9、,现在或不久的未来将是“一家之长”,也因此对女方娘家的重视便体现为对可以代表这一家庭的舅舅的重视。同时,由于女性是弱势群体,在家庭中常处于劣势地位,而舅舅,即女方的亲兄弟则是其依靠的对象,是其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的人,因此,舅舅地位的重要也体现了对女性的一种保护。至于“老主档”重于“主档”重于“小主档”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的体现,也是中国人重视“辈份”的反映。二、叔伯从堂兄弟堂兄弟叔伯,主要指略疏于嫡亲关系的亲属关系,根据血缘的亲疏,又分为嫡叔伯、叔伯和堂叔伯。嫡叔伯太爷伯(叔)曾祖嫡叔伯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嫡叔伯大爷、布子堂伯(叔)、堂姑嫡叔伯爹爹伯(叔)祖堂叔伯太爷堂叔伯侄子、

10、侄女堂叔伯兄弟姊妹嫡叔伯侄子、侄女(堂侄、堂侄女)叔伯爹爹堂叔伯爹爹叔伯大爷、布子堂叔伯大爷、布子叔伯兄弟姊妹叔伯太爷叔伯侄子、侄女下面四代之间的关系和第一代基本相同,只是后三代之间是“堂兄弟姊妹”和“从堂兄弟姊妹”的关系。1、嫡叔伯太爷:曾祖父的嫡亲兄弟,即祖父的嫡亲叔叔; 嫡叔伯爹爹:祖父的嫡亲兄弟; 嫡叔伯大爷i35、布子: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女儿,即“嫡叔伯爹爹”的儿子、女儿; 嫡叔伯兄弟姊妹:父亲嫡亲兄弟的儿子、女儿; 嫡叔伯侄子、侄女:嫡叔伯兄弟的儿子、女儿,即父亲嫡亲兄弟的孙子、孙女。嫡叔伯即“嫡亲的叔伯”,这里的“嫡亲”与上文所描述的“嫡亲”不是等同的概念。这里的“嫡亲”是相对

11、于“叔伯”、“堂叔伯”而言的,对于叙述角度“我”来说,并不是具有直接血缘关系或血统最接近的人,因此也不是“我”的嫡亲亲属。当然,如果将关系向上推一代,对于“我”的父亲来说,“嫡叔伯爹爹”、“嫡叔伯兄弟姊妹”就成了上文所述的“嫡亲大爷、二爷”、“嫡亲侄子侄女”,有些“嫡叔伯”关系就转变称为“嫡亲”关系。2、叔伯太爷:曾祖父的嫡亲叔叔的儿子; 叔伯爹爹:曾祖父的嫡亲兄弟的儿子,即祖父的“嫡叔伯兄弟”; 叔伯大爷i35、布子:曾祖父的嫡亲兄弟的孙子、孙女,即“叔伯爹爹”的儿子、女儿; 叔伯兄弟姊妹:祖父的亲兄弟的孙子、孙女,以及外孙、外孙女; 叔伯侄子、侄女:祖父的亲兄弟的重孙、重孙女。3、堂叔伯太

12、爷:曾祖父的祖父的亲兄弟的孙子,即曾祖父的“叔伯兄弟”; 堂叔伯爹爹:曾祖父嫡亲叔叔的孙子,即“叔伯太爷”的儿子; 堂叔伯大爷、布子:曾祖父的嫡亲叔叔的重孙、重孙女,即“叔伯太爷”的孙子、孙女; 堂叔伯兄弟姊妹:曾祖父的嫡亲兄弟的重孙、重孙女,即“叔伯大爷”的儿子、女儿; 堂叔伯侄子、侄女:曾祖父的嫡亲兄弟的玄孙、玄孙女,即“堂叔伯兄弟”的儿子、女儿。 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堂亲”指“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如堂叔、堂弟等” 吉常宏主编 汉语称谓大词典P900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版,与阜宁方言中的“堂亲”的概念相差甚远。共同语中的“堂亲”在这里基本是指“嫡叔伯”关系,而“从堂亲”多是“叔伯”

13、关系,阜宁方言中的“堂亲”是比共同语中的“从堂亲”更为疏远的亲属关系。在依据关系亲疏所划分的嫡叔伯、叔伯、堂叔伯亲属关系中,每一类的关系也有亲疏之别,总的来说,辈份越高,关系越亲;辈份越低,关系越疏:嫡叔伯太爷与嫡亲太爷的关系亲于嫡叔伯大爷、布子与嫡亲大爷、布子的关系;叔伯爹爹与嫡亲爹爹的关系亲于亲兄弟姊妹与叔伯兄弟姊妹的关系 由于这类亲属关系过于复杂,难以梳理清除,为方便起见,也为了显得更为亲密,在面称时,常常采用模糊称谓,省略了称呼前面表示关系亲疏远近的“嫡叔伯”、“叔伯”、“堂叔伯”等修饰词,直接按辈份称呼,只是在背称时,为了让对方能明白自己所谈论的对象,或者向别人介绍时,才采用准确清晰

14、的完整称呼。三、表亲表亲,也称中表亲戚,指跟曾祖父、祖父、父亲等男方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曾祖母、祖母、母亲等女方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表亲又分为外表、内表和姨表,外表指跟男方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内表指跟女方兄弟的子女的亲戚关系;姨表指跟女方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外表 内表 姨表 姨表爹、姨表姑奶(姨老太的孩子)表爹、表姑奶(舅太爷的孩子)表爹、表姑奶(姑老太的孩子)表爷、表布(姑奶的孩子)表爷、表布 (舅爹的孩子)姨表爷、姨表布(姨奶的孩子)姨兄弟、姊妹(姨妈的孩子)表兄弟姊妹 (舅舅的孩子)表兄弟姊妹(姑姑的孩子)姨侄、姨侄女(女方姊妹的孩子)表侄、表侄女(女方兄弟的孩子)表侄、表侄女(男方姊妹的孩子)内表亲与姨表亲又互为内外表,即姨表亲是内表亲的外表,内表亲是姨表亲的内表。1、表爹、表姑奶:外表指曾祖父的嫡亲姊妹的儿子、女儿;内表指曾祖母嫡亲兄弟的儿子、女儿;姨表指曾祖母的嫡亲姊妹的儿子、女儿。2、表爷i35、表布:外表指祖父的嫡亲姊妹的儿子、女儿;内表指祖母的嫡亲兄弟的儿子、女儿;姨表指祖母的嫡亲姊妹的儿子、女儿。3、表兄弟姊妹:外表指父亲的嫡亲姊妹的儿子、女儿,即姑姑的子女;内表指母亲的嫡亲兄弟的儿子、女儿,即舅舅的子女;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