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欣赏典型案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8798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欣赏典型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阅读欣赏典型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阅读欣赏典型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欣赏典型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欣赏典型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中入境 读中悟情 读中得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典型案例与反思教材分析海伦凯勒以细腻的笔法、感人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看不到多彩世界的用智慧的“眼睛”为我们描绘生活的美和善,这是一部用心灵书写的著作,同样需要用心去品味,翻开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自读点拨阅读本书的侧重点是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洋溢的诚挚美好的感情,体悟其中深刻的哲理。为帮助学生把自读引向深入,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点拨中除了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之外,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体悟课文的结构美、语言美、感情美和哲理美上。文

2、章篇幅较长,读来却令人兴味盎然,除了其结构上的特色之外,语言的朴实美也是其重要因素。文章语言字字出自肺腑,句句娓娓动听,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感人至深。作者从一个独特的盲人角度,怀着满腔热情,运用委婉的妙语,做出真诚的规劝,做到了药良而不苦口,言忠而不逆耳。阅读指导1整体感知文章要求学生运用速读方法,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领略课文大意。课文虽然较长,但线索分明,条理井然。开篇设问总领全文,接下来依次写三天看的内容,最后述说感受。自读时,抓住文章结构特点,理清文脉,就能快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2精读理解文章整体感知领略课文内容仅仅是自读的初始,应当在此基础上运用精读的方法细读课

3、文,方能探其精妙。这一阶段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假如,看到东西的第一天,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而这其中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些材料中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呢?3朗读体味文章声情并茂的朗读是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文章语言之美的最有效方法。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亲切动人,洋溢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人类的真诚而崇高的情感。惟有认真地朗读,才能体味这语言的优美、情感的炽热和境界的崇高。4品读感悟文章品读是阅读深入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聚神凝思对作品认真阅读

4、,细心品味,咀嚼赏鉴,吸收营养。就课文而言,应重在感悟其朴实语言中所释放出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极大热情和凝聚其中的关于生命的深邃思考。文章作者从其盲人的独特角度,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切关爱,同时对某些生理功能健全的人漠视人生、消极生活的态度提出了善意规劝。言出肺腑,深含哲理,启人思考,发人深醒。案例反思“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我们提出的目标。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

5、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做到:首先,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其次,明确目的,提出要求。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最后,教师指导,组织交流。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呈的知识信息世界,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