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岭山拾遗张加茂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8731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钟岭山拾遗张加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钟岭山拾遗张加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钟岭山拾遗张加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钟岭山拾遗张加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钟岭山拾遗张加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钟岭山拾遗张加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钟岭山拾遗张加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钟岭山拾遗张加茂目录 一、钟岭山自然环境及其“龙兴寺简介”二、钟岭山龙兴寺历史考证三、是谁最早居住钟岭山、开发钟岭山四、蛇坟的传说故事五、探索发现:(一)古人陶器制作的地方钟岭山窑厂(二)铁毛钻冶炼厂阳二厂(三)万泉江(四)竹根桥与石拱桥(五)三龟九塘(六)上三步、下三步、倒七步(七)石香龛(八)钟岭山与淇滩六、人物传奇故事(一)白号头子东大公(二)参加红军惹来杀身之祸诡计、化险为夷(三)“钉锤”客被淇滩张老爷收复(四)“方子”邦淇滩“杨老爷”当挑夫 (一)古人陶器制作的地方钟岭山踏着古人的足迹,寻找古人的创业。在沙坨库区乌江河畔,淇滩场对面的高山顶上,是一个独立的山头,如你没有去过,叫你去玩

2、,您心目中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这么高的山,难去啊!”可万万你没想到此山是一个非凡或说不是一个普通的山,不防您亲自去一趟吧。当您来到此地欣赏自然风光,好似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世外桃源”这就是沿河县出名于世的钟岭山,这里典故很多、就连地名都有历史来源的“传奇故事”。本文专讲一个地名叫窑厂:这个窑厂不是制砖瓦的、而是制陶器的窑厂,如今只听说此地叫窑厂,在此山下半坡的耕作土里到处都是膛罐碎片,不同三怪的歪扁罐比比皆是。一九七二年,钟岭山村、坡上组张加球来窑厂分得自己的土地上开基建房,因是山坡土、请人工开挖平基。在挖基间、突然发现顺山脉有一来多宽的壕沟,全是陶器碎片,有的歪、扁的在其中得一个完整无缺的“

3、泡脚罐”被主人收藏(见图)。制作陶器需要哪些源料呢?该地有可否?制作陶器需要:1、黏土;2釉矿;3、水源;4柴禾。经查:1、黏土:位于窑厂左边坳上坳地田全是黏土,取之不尽;2、釉矿,位于窑厂前面地名生基塆满坡都是黄泥巴夹火石子间还夹有釉子(矿)、露天并是;3、水源,就在窑厂右边沟滥田、终年流水不断;4、柴禾:在窑厂四周全是古老的针叶林、阔叶树、木林、薪炭林,薪炭林要有尽有。陶窑显然是建在此山的上方、依山拱窑,节节上升,下有火门口,上有烟囱,由于该地早年变成熟土,已变型了、火门被掩、烟囱被填,外表无影,深深埋在地下。在历史的长河里,任何一个事物从兴起到灭亡,都有一段兴旺发达而最终消失。“窑厂”、

4、这个被人们平淡地变成地名了,留遍地下的陶器碎片永远是历史的见证,见到了它仿佛见到当年窑厂工人踩泥打巴,上盘车罐、晾晒、储藏、装窑、烧窑等等,他们的辛劳、为人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日用品,而他们换来的报酬只是和普通人一样“养家湖口”为了生存,粗茶淡饭就满足了。天地长存,日月如梭、沧桑聚变,不知该厂何年何月建、何年何月灭,后人不得而知,留给后代的只是“窑厂”这个古老的地名和遍地陶片作历史的见证。铁树开花了在钟岭山龙兴寺庙山门外左边的花园里有一棵铁树,一九四九年间开花了。“啊!”铁树开花了,要改朝换代,真面天子出来了、天下要太平啦!”是呀,外面战争还在打,朱毛部队很了不得,说是为我们穷苦人。铁树开花一

5、定是一个好兆头,你们看嘛,国民党要垮台啦,要完蛋了!轻点说:看人家听到惹来杀身祸,千万小心!这是当年古历七月十四日,一年一度的庙会,这一天就象赶场人很多,川流不息,儿时的我才六岁,去年母亲去世,随祖公度日,半岁时1944年父亲被国民党抓去当兵,音讯杳无,母亲朝思慕想成疾、她去了,这天一早,外婆爬山涉水也来了(外公早年去世、惟一的亲人只有我这个小外孙为此,吃斋念佛,)领着我一同上庙烧香敬佛。走至花园边,四周人群密集,围着铁树七嘴八舌“开花了,开花了。”我也去看,“哪里有花,只是树棵间有母子大毛绒绒的黄棵棵,没有花呀”,这个不好看,我走出人群,看见有些女人在树上折一段好象疏子长、别在头上,说是可擗

6、汗。离开此地,走进庙里,只见大人们在这个菩萨面前烧香化钱,又去那个菩萨面前作揖磕头、有的还带着孩子,菩萨又多,忙个不停,真好玩!于是,我在人群中串来串去,上殿串到下殿,人家的孩子有大人陪同,要吃什么有什么,才想起去找外婆,肚子饿了,外婆不见了,我伤心地哭着回家。回到家里,见门扣上挂一串“油成”,啊,外婆可能是买一串油成找不到我,只好带着回我家,挂在门扣上,走啦!第二年的七月十四日我又去庙上,首先是去看铁树开的花,是比去年大、长一点,只是黄绒绒毛长长了。这样年复一年,到一九五二年翻天覆地的农民运动开展了,受苦的农民翻身作主,分田分地,庙里和尚张缘修(尼)因地产多划为地主成份、地产没收,分给穷人。

7、这一年不是非凡的一年,花园中的铁树花长大长长,变成了雀鸟,有头有尾,长长的尾巴毛绒绒的身,活像画中的凤凰,后来我听赵凰鸣说这叫“凰尾七”。这四年间、因家有地产,能应酬客人,各地逝游僧、墨客、信徒云集而来,无偿招待,如今,地产没收,家如水洗,没多的招待得罪客人,如何是好!和尚坐在家里垂头丧气,在旁的徒弟赵凤明看在眼里,心里以难过,想着想着,气上心头,找来斧子,跑去花园将铁树砍掉了。旧社会里,在我县内外,人们从未见过铁树,只有钟岭山寺庙花园有,可算是稀贵物种,传说中的铁树要一千年才开花,铁树开了花,是一个好兆头,真命天子要下凡,人们安居落业,是一个清平世界,钟岭山庙上花园中的铁树开花,恰遇一九四九

8、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难道是真的是“真面天了下凡”啦!也可算是也可说是巧合。是的,以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到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了,恰遇该年钟岭山寺庙花园中铁树开花,难到是巧合或是天意!“铁树开花了,真面天子下凡了”。这个所畏“真面天子”就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如今 ,铁树开的“花”不是花是凤凰千千万万只凤凰成长壮大,飞向蓝天,他们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伟在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在中国领空回荡振动了整个世界!二一一年九月十日钟岭山龙兴寺二一一年古历七月十四日“中元”庆

9、会期为修龙兴寺募捐活动启动开幕对联记录:上殿大门:古迹永留旧变新正太清源靠国扶全民捐助整修进将来美酒胜江南善信男女诚心愿消灾免难福自生神在虚空视不见大慈恩惠度亡人众生有意倾听教诲佛陀无私照亮心灵钟岭竟秀盈畹滋为佛香众生偕未浴门如入请风座。大门各边:随顺佛说教诲人洁已和划界清除邪恶念利族利民利中华缝裙塘的传说文张体珍 黎金常缝裙塘位于沿河自治县沙子镇所辖地大漆新区西部,官山村和明星村大岗山脚下一段长长的深渊峡谷。两岸峻岭松柏翠绿,河边悬崖峭壁岩石中杂木岩柴倒挂石壁,河边有些许荷花野草相映衬托,潭水碧波粼粼,满目青翠,风景优美。“缝裙塘”其名何由,据当地世代相传,在黔渝交界之地思渠沟寨前有数亩良田

10、,属贵州所辖地鸾塘寨人耕种,每年秋收时节,稻谷成熟后,常用木船将稻谷从深潭峡谷装载运出,甚是方便。又是一个秋收季节,秋高气爽,是难得的好天气。稻田里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腰,挥镰割稻的农夫笑开了眼。夕阳西下,深沟峡谷里逐渐阴凉起来,人们将收下的稻谷一筐筐装上船,忙碌了一阵之后,一切就绪,熟练的船夫将竹竿在岸边石头上一顶。船漂流于水面向下游方向行驶而去。忙了一天的人们。一个个倒仰在船舱里吸着烟,闲聊着天南海北的趣事,时而发出朗朗笑声。这时,一位妇女忙里偷闲,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针线和布料,开始缝制衣裙。木船随着河水慢慢移动,两岸青山徐徐后退。“啊!好大的鱼。”又一声惊呼!一群猴子向他们龇牙咧嘴地笑着,这

11、时船上传来一阵又一阵欢呼声和惊叫声,拍掌声和欢呼声击破了幽深沉的峡谷,水面变得热闹起来。随着木船向下游行驶,沸腾的幽谷平静如初。当汇满载稻谷的木船来到峡口时,水面显得渐渐宽阔起来。这时,坐在船头的妇女站起身来,抖抖缝好的衣裙。从此这一峡长的深潭峡谷取名“缝裙塘”。幽深狭长的缝裙塘,两岸悬崖峭壁,无人居住,除中午阳光照射外,早晚甚为阴凉,人迹罕至,是盛产鲤鱼的地方。常可看见一片片一大块一大块成群结队的鲤鱼浮游水面,是渔夫捕鱼的好所在。传说古时有鲤鱼成精的故事。有一年夏天猛涨的河水波浪翻滚,在一群百余斤重的鱼群遮蔽之下,一条庞大的鲤鱼从官山底下暗河窜浮于缝裙塘水面,顺河游去,游到乌江媳妇坨时侧横身

12、拦断了江面,恰好有一妇女来到鱼背上洗衣服,用木棒捶衣,鱼翻身一滚,捶衣妇女落水淹死乌江,因此,此地取名为媳妇坨。此时天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瞬间雷停雨住,只见鲤鱼精横尸江面,鱼背上写着“生于缝裙塘,死于媳妇坨”之样。这一传说在明星、白泥一带妇孺皆知。黎公旦传奇中“勇扛石碑”更为缝裙塘增添神奇色彩。“今日欢呼孙大圣,只因妖魔又从来。”原本朗朗清平的缝裙塘,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那漫长的远古时代,常有古怪精灵和妖魔出现,时而伤害生灵,给人以恐惧,特别是传说有无常恶魔在深夜现身,青面獠牙高大凶恶,那些为鱼群诱惑,铤而走险夜入缝裙塘捕鱼的渔夫常被惊吓而返,从此无人再夜闯缝裙。当时有一名士,智勇皆备,常

13、为他人之事打抱不平,他就是与当时闻名于世的黎公旦齐名的梁山老祖,梁山老祖立志决定夜闯缝裙塘降妖除魔,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从旁相劝道:“妖魔凶得很,你恐怕难于相敌”。一家人更是苦苦相劝莫为之。奈何梁山老祖艺高人胆大,决意前往降魔一试。深秋的一天,梁山老祖早早地吃罢晚饭,准备好拼斗恶魔所用的家伙,深思熟虑地安排好后事,一再嘱咐家人。挨到黄昏时刻,与邻舍和家人告别。来到河边,拉上自家捕鱼用的小木船,朝着缝裙塘方向划。夜幕降临,缝裙塘岸口的寨子里家家都点上了忽明忽暗的桐油灯偶尔传来小孩的哭声和“汪汪”的狗叫声,眺望缝裙塘那狭长幽静的长长峡谷,水面罩上一层浓浓的雾气,滩口河水哗哗地响着,吐露出白色的泡沫,给

14、人以凄凉之感。梁山老祖踹了一口粗气,坐上船头继续向缝裙塘香火岩下面时梁山老祖不慌不忙地将渔船拴在靠岩的木桩上,把橹横搁在船头作枕,人仰在船舱里,掏出烟袋装上草烟吸着,悠闲地静候时间的流逝。夜幕越来越浓,水面显得十分安静。“嘶”的一声凄厉的嚎叫,浓雾中只见一个凶恶的青面獠牙的鬼怪向船面上空扑来,惊醒了仰卧在船舱里的梁山老祖。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你看他是那样的冷静、沉着,不慌不忙的操起御魔的家伙,横睁双目注视着扑来的怪物,怪物倒着急了,感到遇到了强敌,一时间那敢欺凌近身,只是快捷如风地绕船旋转,不断地嘶吼、嚎叫,向人示威,万没有想到梁山老祖是有备而来,静观鬼怪来路阵势,以便上手还击。你看,好个

15、梁山老祖,拿出浑身解数,展开平生所学,举起丈余长的木橹,向魔身扎去,好个魔头,也不示弱,不仅不后退反而魔身迎橹去,而更高大,幸好鬼怪鬼计除非是以妖雾、鬼脸、凄嚎惊煞人之计能,只是漂浮不定地围船旋转着,一般人遇鬼不是被吓晕,也被惊吓而逃,今遇梁山老祖比恶魔更凶身,比凶神更凶,除魔木橹在手中飞舞,毫不恐惧害怕,反而信心百倍精神大增,越战越勇,大略人魔鏖战顿饭工夫,魔头仍是不退不让,纠缠不放,梁山老祖心想:“好个妖魔”,抖擞精神抡开手中船橹,顺击横扫,只听见“啪啪一声”魔身倒下不见了踪影,河面瞬间浓雾散去,是一个多么宁静的夜晚。天上的星一闪一跃地放射光亮,浑身疲惫的梁山老祖大汗淋漓,仍揣着粗气。人魔恶战的情景仍在脑际闪现着,余悸心理使这位战胜恶魔的除妖人梁山老祖划船迅速地离开了缝裙塘。当来到梁山老祖房前河边,便停船登岸,好像仍有妖魔追他似的,反而慌乱心急,不顾亡命似的,丈余高的田坎,纵跃而上,一步一坎。回家叩开大门,横躺在木床上,嘴里喃喃自语:“厉害!厉害!”家人和邻居知道梁山老祖是惊恐、气急攻心所致昏迷,在家人和邻居的调理下,很快恢复了健康。缝裙塘的恶魔被除。这里恢复了往昔的平静和安宁。到缝裙塘鱼的人又多了起来。历史变迁,斗转星移,梁山老祖已作古人,但他为民除害,人魔鏖战于缝裙塘的传奇故事作为佳话流传至今。黎金常于2011年4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