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8351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争当学习创新型干部有感于2010年“世界读书日”今年的4月23日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从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以此鼓励世人特别是年轻人从阅读中得到快乐,从而提升民众的文明素质、精神境界。2009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印书馆与编经、学者和读者交流心得,倡导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为大家读书提出了新的目标,意义重大。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多读书吧,这就是希望”。 倡导全民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要在全社会形成“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文明风

2、尚,需要在社会的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读书活动,从而营造全民阅读氛围。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于文化传承、国家发展,其意义重要而深远。细而言之,对于个人而言,阅读有利于培养人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品格,道德性灵,精神追求,更有利于培养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健康品质,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觉;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阅读更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是一个民族精神最强大、持久、热情、富有创造的力量;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看,创导多读好书,阅读将变得高贵,神圣和富有尊严。党的十七大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

3、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也明确提出,在全市开展“建设学习创新型,争当学习创新型干部”的活动。读书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创新的重要基础。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是读书的重要手段和标准。一、读活书“读活书”就是读好书。读好书是要多读好的书籍。好的书籍包括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那些经过历史淘经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如是说。依笔者之见,当前各级干部要读五类书。一是读党的理论书籍。这是提高干部洞察力、敏锐性和鉴别力的前提。要

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系统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的规定书目,在深刻理解基础上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些理论都是我们增强战略思维、逻辑思维的法宝。如学习科学发展观就可以提高我们处理、化解矛盾的实际工作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对全局以及局部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二是读人生修养书。当前,我们党在干部任用中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5、非常注重干部的个人修养。俗话说“做人一辈子,做官一阵子”,要想做一个好干部、一个脱离低级趣味品德高尚的干部,需要不断阅读关于人生修养的书籍。心静则无欲,无欲则理智。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说:“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甚至可以影响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城市,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钢筋水泥森林。”三是要读业务书籍。要当好干部,必须先当好小学生,认真学习本岗位及所辖范围内工作的相关知识。政府各项工作综合性、系统性较强,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

6、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内行专家。要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必须熟悉业务,高屋建瓴,有胆有识。在这些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周恩来总理一生博览群书,掌握几国语言,才学丰富。温家宝更是读书的楷模,作报告、开会议引经据典,博闻强记,大儒气质,令人折服。四是读法律书籍。时代在变化,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赖于领导干部知法、守法、执法。国家制定法律几百种,法律条款不胜数,我们就要针对本部门的相关法律条款来读,充实自己,提升法治意识。譬如负责拆迁工作的干部,不懂拆迁法那是不行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法律书籍读,更好的应用到工作中去。五是读历史文化书籍。

7、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典籍蕴涵着丰富的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各级干部通过读优秀的历史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比如,领导干部在讲话、做报告中经常要旁征博引、多方论证、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否则就收不到应有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这里全体干部都应该学习胡总书记与温总理,从他们旁征博引的讲话中,可以知道他们非常重视读历史文学书籍,温总理的床头就放了一部沉思录。二、活读书“活读书”。所谓 “活”就是要面对现实、应对挑战,改造世界,创造未来。温总理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要战胜这场危机,不仅要靠

8、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即要靠知识的力量和科技革命。他认为: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一是形式灵活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读书已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阅读纸质文件,方式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看纸质书,认为印刷的铅字更真实。电子阅读已经渐渐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方式的数字媒介阅读已开始普及。与此同时,有些人提倡“阅读

9、的交流与分享”,沙龙式的分享读书,成为一些大城市的新时尚。二是内容与时俱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金融危机,发生大变革大调整,无论是方兴未艾的新科技革命、广泛普及的信息化、日益深入的经济全球化,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形式、思维模式。读书在内容也要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岗位的调整、职位的升迁等,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将读书内容与形势需要紧密结合,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推动政府工作高效运转。三是思考同步并行。阅读仅仅是给大脑提供了知识材料,只有经过思考,这些知识才有可能变成为自己的思想。领导干部要会读书,不能

10、光阅读不思考。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发扬挤劲、钻劲、韧劲,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在讲话中,生搬硬套一些名言警句,不论其恰当与否,这样做不仅不能塑造其爱学习的光辉形象,恐怕会给人以“白字先生”的感觉。 三、读书活“读书活”。此处之“

11、活”指从书中获得立身处世的本领,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温总理认为: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使人温暖。从书中获得知识,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一是读书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前提。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各方面学到的各种知识。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知识,融汇到从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个人能力。二是读书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基础。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解放

12、思想和开拓创新也有重大影响。俄国图书学家、目录学家、作家鲁巴金曾经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或思想,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所想与书中所描述的进行比较,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久而久之,个人的思想就会得到更大的解放,开拓创新的意识也会增强,从而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条件。三是读书是提高认识、促进工作的动力。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阅读对于提高个人对工作、事物的认知水平,对于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都有重大意义。学问是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通过读书,个人的思想认识、工作激情都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又是一个读书日的到来,读书日就是要引导人们自觉读书,并养成读书的习惯。作为一名年轻的机关工作人员,我深深地感到,要借“世界读书日”的东风,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争当学习创新型干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