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8478170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申报创办及发展历程: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在经营管理和内容等方面采取多种办法,击垮了先于它创办的上海新报。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在1912年,该报转让给史量才,在他的主持下,申报逐渐发展为中国最有影响的著名大报之一。九一八、一二八后,报纸态度趋向激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道。并刊出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

2、由言论,鲁迅、矛盾、陶行知、巴金等常在该报发表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向保守。1937年7月,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成为国民党系的报纸。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80年的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在美查时期的发展和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申报本身的发展这一时期该报不断在创新中发展,不仅是整个中国办得最为成功、最有特色的商业性报纸,还确立了中国商业性报纸的

3、基本模式。1 在办报方针上。该报在创刊号上刊登的发刊词、本馆条例及申江新报缘起宣称:“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求“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律”等各类稿件。2 在新闻业务上。1 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征求各方面稿件,要求各地读者惠寄新闻、评论以实篇幅。在各城市聘请特约记者,报道当地新闻。在无特约记者的城市,则要求当地读者惠寄刊列,发表后付给稿酬。2 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常派本馆记者前往前线进行新闻报道。3 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该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4 在国内报纸中最早

4、发布号外5 不断拓宽新闻的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6 最早刊登国际旅行通讯。东行日记是国内报纸上刊登的第一篇国际旅行通讯。7 1876年,开始使用新闻图片。九龙山匪党的臂章图样是该报刊出的第一张新闻图片。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上海,该报于当日石印格氏画像,随报分送读者,为国内报纸刊载新闻人物图像之始。在法战争期间,该报石印单张越南东京地图一种,随报看送,供读者阅读有关战报时参考。8 加强报纸的言论工作。该报的言论或为中国富强献计献策,或对陋规苛政口诛笔伐,就其启迪民智而言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该报还广开言路,发表读者来信来论。9 重视发表副刊性玩文字,也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益达创造性举措。该报

5、公开征集竹枝词等文艺类作品,并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以满足当时主要读者群旧式文人的兴趣与爱好。这一创举开创了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戏院琐谈一文,对正在演出的京戏进行评论,为我国报纸上刊出的第一篇剧评。申报馆其他的出版业务申报馆出来出版申报外,还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优势,经营其他出版事业。1 出版各类期刊。1 1872年,出版发行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月刊,所刊内容除诗词、骈文、散文、小说、翻译等文艺作品外,也有少量时事政论、史料和知识小品等。后改名为四溟琐记,月刊,性质不变,但版面缩小,改为巾箱本,所刊内容减少小说,增多笔记类作品。后改名寰宇琐记,月刊,样式不变,内容以诗词、笔记、

6、杂著为主。2 率先在国内出版以图画为主的刊物。1877年寰瀛画报创刊,是申报附出的图画增刊,为我国出版的第一种以图画为主的刊物。1880年停刊。1884年,又创办了点石斋画报,旬刊,由著名风俗化解吴友如主编,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并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同时还刊载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深受读者欢迎,出版进13年停刊。3 1876年,发刊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民报,但当时中国下层民众绝大多数是文盲,且在经济上根本无力订阅报刊,因而创刊不多久即自行停刊。2、 兼营书籍出版业务。3、在广告、发行等报业经营业务上。1 在创刊第一年内,申报馆采用廉价销

7、售的策略,并雇佣报童在街头叫卖报纸。2 加强外埠发行工作,在其他城市设立分销处,聘请经理人负责该报在当地的发行事宜。对一些没有设置分销处地区的读者,则委托信局代寄,邮费另加。3 向读者招刊广告,鼓励各界人士踊跃刊登广告。申报成功的意义以及带来的变化:申报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商业性报纸的成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1 新闻时效性观念的提高。原来的中文报刊均为月刊、周刊,而中文商业报纸则多为周三刊、周二刊和日刊。2 通讯手段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印刷条件日趋先进,从而促进新闻采编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 为

8、了争取快速出版,中文商业报纸摆脱了以往的书本形式,形成了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从而使报纸的版面编排更加丰富多彩4 商业报纸要求信息量大、及时、真实,一些消闲性的志怪传奇之作逐渐被排除,使报纸的新闻特性更为凸显。19121934年,史量才时期的申报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办报方针,抵制袁世凯等政治势力对报纸的收买,摆脱一切政治集团或政治人物对报纸的影响。在实行企业化经营方针方面,该报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 大力开展广告业务。1 聘请张竹平任经理,设立以招揽广告位业务的广告推销科,派出外勤四处招揽广告,向中外工商企业宣传广告对于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2 聘用广告设计

9、人员,改进广告设计,按照商品的性质与客户的意向和要求,代客户绘制广告图样,撰写文字说明,使得许多公司、工厂、商店与洋行都乐意在申报刊登广告,以扩大自己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影响。3 制定了广告章程及条例,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修正与补充,使整个广告经营有章可循。4 重视广告版面的拓展,开辟中缝广告,在评论版上端开辟紧要告白,在每版沿边上下另开狭长地位以作为特别广告等。5 分类广告的刊载是该报对广告服务功能的一种实践。1923年该报特开了分类广告一栏。1924年2月8日,该报创办本埠增刊以刊载分类广告,分类广告的内容包括出卖、收买、启事、出租、租屋、聘请、征求等。2. 加强报纸发行。该报设立报纸推广科

10、,除了发展本埠订户外,还设法扩展外埠订户。在上海邻近地区,都通过邮局尽量当天送达,远的的地方则通过邮局或代办处发展订户。3. 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1 于1918年建成申报大楼。申报大楼按报纸工作流程设计建造,是一座集编辑业务、营业广告和排字浇铸、照相制版及生活卫生设施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新闻大厦,底层还设有印刷厂。2 该报又从美国购进两部最新的印报机,添置配套的制铜版机、铸字机、压纸版机等机器,还自备汽车,加快送报速度。影响:实行企业化经营方正,突出盈利目的,使得该报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之一。报纸的编辑方针、新闻业务、经营管理等一切均以是否盈利为转移,“商业色彩

11、渐浓,日渐失去舆论指导精神”,但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改革方面积累下不少宝贵的经验,并为中国新闻事业 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一时期的新闻报道业务方面的特点:(袁世凯及后期的军阀混战时期)为了避免在政争迭起的动荡政局中受到牵连而危及营业利润,该报实行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史量才在同国内外新闻界人士的接触中认识到只有迅速、翔实的新闻报道才能跟得上时局的变化和发展,赢得更多的读者。1 强调新闻的取舍要去芜存菁,强调短而精。2 主张写新闻要客观,报道要忠实,反对有闻必录,也反对流水账式和起居式的写法。申报主笔陈景韩把新闻采访写作归纳为3条:一曰精,二曰迅速,三曰博。这个新闻三字经成为

12、当时申报记者编辑的守则,一时为报界的记者所仿效。3 在重要政治问题上,该报一般采取只作报道少作评论甚至不作评论的作法,用大量北京专电等政治新闻补充言论的不足。4 为增加国际新闻报道,该报在欧美各国的首都都聘有特约通讯员5 开辟自由谈副刊,增设星期增刊、常识等多种专刊、专栏,以家中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改革(申报成立60周年改革1932年改革)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主持的申报一改保守的政治立场,主张抗日、民主,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对此,史量才开始对申报进行全面革新。1932年初,申报成立总管理处,为总揽全局的最高权力机构,聘请黄炎培为总管理处设计部

13、主任,主持申报改革的设计和策划,并聘请陶行知为总管理处顾问,马荫良担任经理兼总管理处总务部副主任。具体措施:在内容和版面上,史量才毅然采纳陶行知的建议,抓一头一尾。1 在评论方面,抓住时评为龙头,对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发表过时评等各类评论文章,其中约有半数时评是有陶行知策划、命题、撰写提纲或改写。这些时评一反过去申报的时评既不应时,又不敢评的报章八股体。2 敢于反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政策,同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3 增添了专论栏目,约请胡愈之、金仲华等撰写国际、经济专论4 针对社会上各类读者开设了业余周刊、妇女园地等专刊。5 对副刊自由谈进行改革,特聘青年作家黎烈文任助理编辑,主编自由谈

14、。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停止连载三角恋爱小说家张资平的长篇小说,大量刊登鲁迅、瞿秋白等革命作家和进步作家撰写的杂文,使自由谈成为了左翼作家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重要阵地6 在创刊60周年纪念时,兴办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其中包括发行申报月刊、出版申报年鉴、设立申报流通图书馆、设立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及业余补习学校、设立申报服务部、编制中国分省地图等,在读者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该报积极主张抗战,反对内战和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该报立场开始趋于保守。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曲折发展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日方企图控制该报,申报拒绝其新

15、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1月、3月,汉口版、香港版先后复刊,但很快停刊。申报于1937年12月15日,因不愿接受日军检查而迁往武汉、香港出版。1938年10月10日,申报也挂上美商招牌在上海复刊。复刊后的申报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揭露日寇,斥责叛逆,鼓励抗战,因而遭到日伪的嫉恨和迫害。日伪多次向申报馆投掷炸弹、手榴弹,暗杀和绑架申报记者、编辑。1940年7月1日,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发表通缉令,被通缉的83人中,在申报馆工作的有10多人,如马荫良、潘公弼等。但在1941年日军开进上海公共租界,再次停刊。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1942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封申报。12月6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陈为社长。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这个时期的申报副刊是文艺副刊春秋(1933年1月10日创刊)以及1938年复刊后新创的若干专刊,如战时青年、游艺界、大众周刊、国医与食养等等。史量才名家修,江苏南京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