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山水画画知识重点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7778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山水画画知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编]山水画画知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编]山水画画知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编]山水画画知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山水画画知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山水画画知识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1斧辟皴法的创始人是马远和 李唐。“米家山水”的皴法发源于董北苑的 披麻皴。3“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4古人常讲:“有笔有墨为之画”,只是轮廓而无皴法称为“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称为“无墨”。5黄子久指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6按照用笔规则,皴法可分为三大类:线形皴法、面形皴法和点形皴法。7点叶法按其用笔形状可分为 、横点式和垂点式。8画树出枝法在传统技法中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鹿角枝,二是蟹爪出枝法。9画家知道如何将自己恰当地置身于山水画中并较好的处理自己与山水的纵深远近距离关系的画作是隋展子虔的 游春图。10山水的审美意识在魏晋人那里得到高度张扬,山水画也达极盛,

2、但是山水画的实际表现技法仍处于萌芽状态。11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是宗炳画山水序 。12所谓皴,就是山石的脉络纹理,而皴法则是表现山石脉络纹理的一种技法 。13“无根树朦胧山”指的是 米友仁的绘画特色。14清初“四僧”指的是 八大山人 、弘仁、髡残和石涛。15按照“南北宗论”,“南宗”是以王维的水墨画为标志,“北宗”则是以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为开山。16“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17中国山水画中传统画水的方法有空水法 、染水法、勾染法和皴水法四种。 18郭熙在 林泉高致 中说道:“山以水为血脉,以云烟为神采,故山水得水而活,得云烟而秀媚”。19.云在山水画里面的主要作

3、用有两个:一是“ 通气” ,使画面更加空灵,二是“助势”,表现山高。20北宋山水三大家指的是李成、范宽和关仝。22吴门画派中的“吴门”在古时指苏州。 21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董其昌 ,也是“南北宗论”的倡导者。 23按照“南北宗论”的说法,“南宗”是以王维的水墨山水为标志,“北宗”则是以 唐代二李的青绿山水画为开山。 24展子虔以后的山水画,在山石树木画法上往往多样化发展,色彩以青绿设色为主,其主要代表画家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 25“清初六家”指的是四王 吴历和恽格。 二、名词解释1“荆关” 荆关是五代时期荆浩、关仝二位画家合称,此二者共同奠定了北方画派的根基。荆关将唐代山水画提高到了雄壮阔

4、美的成熟状态,匡庐图描绘庐山之景,云中山顶、四面竣厚,是深阔雄奇的全景山水;先以轮廓线确定山体凹凸,然后以短条子皴皴出山石质感,再用水墨进行渲染。其中对墨法的强调,是绘画史的一大进步,大大扩宽了绘画表现手法。关仝早年师法荆关,后期自成面貌。他的山石如刮铁,石体坚硬,树木有枝无干,特色浓厚。其代表作关山行旅图,巨峰高耸,气韵深厚,乱而整、简而趣。2“董巨” 是画家董源和巨然的合称。二者是江南山水画的奠基者,也是五代至宋初的转型画家。董源作画多写水乡风情,以细密、柔性的披麻皴和湿润的苔点表现山石凹凸。平沙浅滩,淡墨青冈,平淡天真,温雅柔润,代表作潇湘图。而巨然多奇绝峭拔的高大山川,用笔更加直率,旷

5、达爽朗。代表作秋山问道图,山石淡墨披麻皴,焦墨点苔,兼具南北方山水的润泽和气势。3“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字遥父,因构图中往往将实景置于画面一角,而称为“马一角”,代表作踏歌图,巨岩高耸,宫阙隐逸,宣扬政和民安的景象;卧石大斧劈皴,秀峰长披麻皴,和水纹柔和的勾法形成强烈对比。而夏圭晚生于马远,山水画作中将景物集中在一边,或下半边,或左或右,来表现迷茫飘渺的空间感,故人称“夏半边”。代表作雪堂话客图烟岫林居图等。二者将李唐水墨苍劲风格发展成为南宋标志性画风,画面留白更多,空间感更强,水墨刚劲,完全与北宋山水画拉开距离,影响颇大。4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一种没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渲染为主的山水

6、画,统称浅绛山水。其方法是现用浓淡干湿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许朱砂)染山石、树木结构处,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而成,用于表现秋天的景色。5“北宋山水三大家” 北宋前中期山水画家李成、范宽、关仝,属荆浩北方山水一派,被称为北宋山水三大家。同时又各具风格。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关仝,出生最早,多活动于五代,对北宋初年山水画发展有直接影响,学荆浩山水,表现豫北和太行山一带的景色,代表作关山行旅图。李成,字咸熙,代表作读碑窠石图,先勾后染,烟润清旷,颇有惜墨如金之感。李成画派确立,许道宁、王铣等追随并发展,赵孟頫“复古”大旗下

7、革新山水画,创造出新的山水画程式,对元明清的文人山水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范宽,子中正性格大度,人称范宽。叹与其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于是摒弃旧习,隐居终南山寻求画理。溪山行派图为代表作,峰峦巍峨,风格雄强,笔墨酣畅,构图看似平易却有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此画代表了北宋山水画无我之境的高度。6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三

8、、简述1简述画树起手四岐法。答:古人有“树分四枝”说,四枝即为四岐,即画树枝要从前后左右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株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这一点在枯树上比较明显,而南宗的密叶树的四岐不如枯树明显。2简述简述“三远透视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宋代郭熙在他的名作林泉高致中首次提出:自山下仰望山顶叫做高远,自山前而望山后叫做深远,自近山眺望远山叫做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散点透视法,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

9、个体现。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3、简述山水画的五次风格大变化。明代王世贞评述山水画发展时提出:唐大小李一变,五代荆关、董巨一变,北宋李成、范宽一变,南宋刘李马夏又一变,元大痴、黄鹤再一变。这五个变,恰当描述了山水画风格演变的轨迹。1 )大小李,即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展子虔以后的山水画,山石树木画法多样化,色彩仍以青绿设色为主,线条略带勾折变化,具备皴法雏形。代表作江帆阁楼图,明皇幸蜀图,图形状物、空间表现力上有很大突破,山石着青绿更显富丽堂皇,典型的盛唐繁华富丽的时代特色。2)五代的荆浩、关仝,将唐代山水画提高到雄阔壮美的

10、成熟形态,开启了北方全景式山水先声,对北宋山水画极具影响。代表作匡庐图关山行旅图,笔墨更为成熟。意识到绘画终究要靠笔墨完成,对墨法的强调成为绘画史一大进步,大大扩宽了艺术表现手法。董源、巨然是江南山水画奠基者,五代至宋初的转型画家。董源作画多写水乡风情,代表作潇湘图;巨然多奇绝峭拔的高大山川,用笔更加直率,意趣高古,米芾的画风趣味与其一脉相传。代表作秋山问道图。3)中国绘画史上几乎所有转折都是从北宋开始的,李成有“古今第一”“神品”之赞誉,其读碑窠石图先勾后染,烟润清旷,惜墨如金。他的追随者发展了李成画风并取得很高成就,并直接影响了元代赵孟頫复古的取法。范宽善与山传神,溪山行派图中峰峦巍峨,笔

11、墨酣畅,构图极具空间感,雄劲的笔力、质朴微妙的雨点皴达到一种不可企及的境界,人称“范宽以后无此品”,是北宋山水画“无我之境”的绝佳高度。4)南宋刘李马夏“边角之景”南宋山水。李唐画风,代表作万壑松风图,放弃北方全景式构图,将山石树木置于画面一侧,江天空旷;自创斧劈皴,创造水墨苍劲的风格。其他三家都是在这一体系中发展,刘松年将李唐的创格精严化,“马一角、夏半边”则将李唐发展成了水墨刚劲的南宋标志性画风,大斧劈皴无含蓄之气,完全与北宋山水画拉开距离。5)有我之境的元代文人山水画。绘画由宋入元,绘画史进入重大转折。黄公望是转入元代风格的关键人物,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可谓诸法皆备,具有正宗法派的典范图示

12、意义。王蒙之画与倪瓒等人相比走向了另一个极致,激情有力,笔能扛鼎,一幅画中能结合数种皴法,各类作品面貌也不尽相同。4、试论述山石的“勾勒”和“皴擦”勾勒和皴擦需结合在一起,有笔有墨才是画。只有轮廓而皴染少的是无墨;勾石之轮廓落笔涉轻,而烘染皴擦过度的,是无笔。因此二者缺一不可,却要把握好过和不足的度。画石有石分三面之说,即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表现出体积,即所谓“一笔见凹凸”,一笔也要表现出立体感,受光阳面的轮廓可轻些,背光阴面要粗重些。石头的构成应大小相间,骨法用笔。而画山起手先勾勒脉络轮廓,古人谓之开嶂勾锁,即把一座山的正侧欹斜、起伏转折、连绵走向都表

13、示出来。从主峰画起,峰峦树石皆要得势,岭要平夷,峰要俊俏,峦要浑圆,崖要险峻,岫要层叠,石要棱角。再沿着脉络皴擦点染,才能联气惯脉,有质有韵。皴擦可表现出山石脉络、体积纹理和体面关系。不同的山形地貌有不同的皴法,文献记载的有三四十种之多。按用笔规则可分为线形皴、面形皴、点形皴等,可谓有多少家皴法就有多少种山石。画山石过程中,根据山石的主要纹理、石质来选择皴法,勾勒出轮廓就可进行皴染,宜下部多、上部少,因为下部阴暗,皴多则暗;上部受光,皴少则亮。5、元代“逸品画”的形成因素。政治因素:元朝建立政权后对中原汉人实施歧视政策,同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也采用招抚政策,于是汉族文士之间也产生了分化:一部分

14、归依元朝而得高官厚禄,如赵孟頫;一部分恪守民族气节,终身隐逸,如倪瓒;一部分是希望得到朝廷赏识但失望归隐,如黄公望。但无论哪种,他们的内心都是极其无奈何苦闷的。反应到画作中,则是如空中浮云,既无恢弘,也无工致,悠悠然的清远之气将格调推向“逸”的巅峰艺术因素:宋代山水画追求物境美并达到了水平极高的写实状物之法。元代山水画家想要走出前人的窠臼,就要另有创新,删繁就简,以意取胜,并取得了突出成就。画家活动区域的影响:元朝绘画高潮的到来以赵孟頫入朝为标志,中国画坛继宋代后再度达到统一,赵孟頫是北方宫廷士夫画领袖,又来自南方,赵入朝后不少江南画家随之入朝,改编了元初宫廷画家均来自北方的单一结构,对加强南北艺术交流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赵孟頫推崇以书入画,强调画贵有古意,推崇士气,推荐文人画家入朝并形成一定的绘画群体。这一系列不可估量的影响,均奠定了文人画对逸品的审美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