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7618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校发展,怎样牵住校企合作“牛鼻子” 中国教育报 2013 年 4 月 9 日 3 版编 者 按: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未来10至20年,我国将面临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现实,校企合作行将告别学校“一头热”的困境。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职业院校怎样构建与企业的高效合作关系,并通过合作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值得各职业院校深思。本期职教周刊,选取了三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经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校企合作的目的导向、组织方式和运行实施进行重新构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企业人力资源打造出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烟台风能电力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关注到学生发展需要,坚持“四不

2、安置”原则。希望三所院校的做法,能够给其他院校带来启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三制”构建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叶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与企业合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三服务、三对接、三推进”的“三三制”校企合作实岗育人的做法,对校企合作目的导向、组织方式和运行实施等进行了创新性实践。“三服务”引导校企合作,推进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院校的“牛鼻子”,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金钥匙”,但校企合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那什么才是校企合作的目的呢?无锡商职院探索出“三服务”的校企合作目的观,即校企合作一定要育人为先,服务学生成才就业;要教师为主,

3、服务教师职业成长;要关注企业,服务企业发展所需,从而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服务导向和工作重点。“三服务”统筹了学校育人与企业盈利的关系,推进了互益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建立了校企新型关系,避免了校企合作的盲目性和无序化。“三服务”的校企合作目的导向实现了合作育人的理念创新。“三对接”组织校企合作,立体协同推进校企合作中,校领导与行业领袖、杰出企业家,二级院系主任与企业经理、车间主任,骨干教师与技术精英、经营能手要建立三层对接关系。各层明确分工,形成领导层重制度建设与政策引导,执行层重载体建设与项目管理,操作层重课程建设与实岗育人的立体协同推进机制。无锡商职院与红豆集团自2006年起开始合作,校领导与

4、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二级院系主任与红豆实业总经理徐信宝,骨干教师与红豆销售精英秦小月等一批经营能手成功对接,共同推动“千名店长”合作培养项目的实施,共建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对象,共建的市场营销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共建的9门课程中“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共同开发的8部岗位教材已全部出版发行。学院领导层重制度建设与政策引导,先后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专业教师“一师一企”实施办法等校企合作制度文件,出台“双师型”素质教师评定与考核、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四技”服务管理等政策,引导院系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为合作对象,引导师生

5、全面参与校企合作,引导校企合作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二级院系立足行业、依托企业,引入合作项目,加强载体建设和项目管理。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组,骨干教师与学生全面参与合作项目。如艺术设计学院建立“无锡传统文化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研发中心”,重点就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战略、无锡地域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等主题结合无锡传统文化人才培养进行专项研究与合作。“三对接”的校企合作组织方式及合理分工,使校企合作中涉及的职业院校各级参与人员各得其所,各居其位,各尽其能,立体分工,合理对接,协同推进,避免了校企合作实施中的缺位和错位,为校企

6、合作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三对接”的校企合作组织分工实现了合作育人的组织创新。“三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强化实岗育人在校企合作实施中,无锡商职院与企业的领导层共同探索出组织化、系统化、国际化“三推进”战略,在执行层及操作层则强化实岗育人。校企合作组织化推进。学院在宏观上组建企业广泛参与的职教集团;中观上在校内设立校企合作中心,统筹校企合作工作;微观上组建项目团队,打破院系界限,实行无界合作并常态运行。例如,学院牵头组建了江苏商贸职教集团,为此专门成立校企合作中心,统筹管理集团内涉及本校的校企合作项目,推动跨院系项目实施,夯实校企合作的组织基础。校企合作系统化推进。学院引入企业资源进行全真运行,一

7、揽子整体解决课程建设、教学实训、生产研发、教师锻炼、学生培养等问题。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为例,通过企业投放项目、校企联合研发项目等方式,将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和课程,并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递进关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进阶,形成“底层共享、中层分设、高层互选”的课程群和课程体系,按照虚拟项目认知先行、仿真项目实训体验、真实项目岗位评价的流程实施项目课程教学,完善教、学、做一体的创意设计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同时,将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渗透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活动能力和健全人格,推动了“职业设计人+职业经理人”型设计服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校企合作国际化推进。为适应

8、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企业国际发展需要,探索职业教育输出之路,学院在组建柬埔寨南洋红豆培训中心的实践中形成了“借船出海”模式。2008年红豆集团获国家商务部批准在柬埔寨建立工业园区,园区管理和操作技术人才急需培训。学院“借船出海”,会同红豆集团、柬埔寨西港特区有限公司,在柬埔寨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联合开展柬埔寨员工的语言培训、入驻企业管理人员的营销管理、国际会计培训,受到中柬两国政府高度评价,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在柬埔寨及东南亚的影响。“三推进”校企合作需要通过载体建设和项目管理,落实到课程建设和育人过程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这样方能改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惠及职业人才培养。因此在运

9、作过程中,执行层及操作层强化了载体建设,探索出适应商科类专业的以“爱迪尔珠宝店”为代表的校中店形式,适应工科类专业以“SMT(表面组装技术)教学工厂”为代表的校中厂形式,适应艺术类专业以“创意工坊”为代表的校中坊形式,形成了一批校内育人实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合不合格企业说了算“企业是水,学校是鱼,学院与航修企业之间的兄弟谊、鱼水情,是学院改革发展的最大保障。”对于校企合作,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有着深刻认识。作为空军装备部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高校,学院紧靠空军装备修理系统12家工厂办学,与航空企业共发展,从企业聘请高端人才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同时聘请了126名兼职教师,提升学院教

10、育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长沙航院与43家企业合作,建设了167个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100门企校共用的实训课程,校内还有96个实习实训车间模拟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名师才能出高徒,长沙航院积累了一套依靠企业培养优秀教师团队的办法。于凤春,2012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被学院聘为航空系专任教师。她的毕业证书还没捂热,就踏上了去工厂实习培训的火车。在襄阳某发动机修理厂,她和一线技师一起工作、锻炼,用半年时间变成了一线的熟练技工,亲身感受着发动机维修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技能。2012年和2013年两年间,学院航空系新进8名教师,全部下到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实践。因为校企合作的紧密关系,企业都乐于接受新教师,

11、而新教师的培训考核,也由企业说了算,如果企业认为教师的政治纪律、专业技能不过关,学院对这名教师将不予接纳。对于在岗在编的专业教师,学院则实行5年一轮的培训锻炼,安排他们到企业实践锻炼6个月到1年。企业永远处于生产最前沿。力主融入企业需求办学的长沙航院,吸引了一批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并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生力军。如聘请与学院深度对接、合作办学的企业厂长、董事长、总经理为客座教授,聘请来自企业的专家、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院规定,对于兼职教师,只要该学期承担某模块教学任务,就算做该学期的固定教师,半年内给予每月2500元的课时津贴,以此稳定兼职教师队伍。精良的装备、敬业的师资、

12、专注的教学管理,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朱院长向我们讲述了一个50天拆运8架飞机回家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技能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实力。2012年,按照主管部门指示精神,深圳某公园明斯克航母上的12套装备,包括歼7飞机、红二导弹、米八直升机、高炮车和地面雷达装备等,将调拨给长沙航院。这是行业系统对学院构筑教学设备库、充实专业教学资源的极大支持。此项工程难度大、装备数量多,经过专业公司的测算,拆运费用就需要140万元。学院领导决定:“学院要彰显自己的实力,拿出看家本领,这一次我们自己运回家!”飞机装备在海边停放多年,风吹雨淋,带过去的工具不能发挥作用,在企业专家的

13、指导下,教师们自制人字梯、撬杠等专用工具。50天后,教师、学生和企业专家们硬是把明斯克航母上的8架飞机及4套装备,从深圳海岸运回了长沙航院。拆运总开支只有60万元,不到预算费用的一半。除了师资培养,学院还尝试全方位加深校企之间的鱼水关系。2012年春夏之交,朱厚望带着他的团队,奔波于桂林、成都、大连、芜湖、襄阳等11个城市间,历时20天,行程万余公里,深入17个企业调研,接下厚厚的一打单子与解放军5713工厂签下了共建实训中心的协议,与解放军5718工厂签订了共建培训中心的协议校企将在技术、科研、员工与管理干部培训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烟台风能电力学校找准企业与学生发展需求结合点“现在职业学校

14、办学强调校企联合、适应企业需求,事实上,市场需求不仅仅是企业需求,同样重要的还有学生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应面向企业和学生两个市场、两种需求,找准结合点,既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烟台风能电力学校校长林明利对记者说。烟台风电学校前身是栖霞市高级职业学校。2006年林明利上任时,学校缺少拳头专业,没有实训基地,生源短缺,正处于招生难、就业难、办学难的困境之中,学校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带领学校走出困境?林明利埋头调研学校存在的问题和职教发展规律。“中职学生大多数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底子薄、基础差。”林明利说,“但他们有希望、有梦想,大都在

15、某个方面有特长,更适合技术技能型的工作要求,只要有合适的舞台,就会彰显出来。要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之路,实行弯道赶超。”经过深入调研,林明利发现,在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风电专业教育严重滞后,风电专业技术人才非常匮乏。2006年8月,林明利带领学校与国家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联合办学,并选派12名骨干教师到金风科技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风电生产、运行企业和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风电运行与维护专业,开创了中职风电教育的先河。2008年,该校风电运行与维护专业成为山东省骨干专业。2009年,该校又增设了风机设计与制造

16、专业,占领了风电技术人才培养制高点,并挂牌成立烟台风能电力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风电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学校。然而,风电专业开设之初,不仅该校没有专业教材和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就是在全国也找不到。于是,该校又成立了风电教研室和风电发展处,组织教师在培训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自主研发教材。六七年下来,不仅该校教师研发出版的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及工作原理、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检修技术等9本专业教材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中职风电专业教材研发与实习教学研究”项目还入选了山东省“十二五”研究课题,风电专业被列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该校风电发展处主任史大军告诉记者,缺乏实习实训条件,一开始同样是制约这一专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风电专业的老师们自己跑市场购买设备原件,自己动手设计组装,并带领学生一起连接线路,调试设备,不仅建起了风电模拟室、风电模型室、风电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