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梧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76017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家乡梧州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的家乡梧州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的家乡梧州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的家乡梧州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的家乡梧州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家乡梧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家乡梧州(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你看到不一样的梧州,我的家乡 广西梧州,基本信息,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市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藤县和蒙山县,代管岑溪市, 面积12588平方千米,人口306.8万,其中市区面积1097平方公里,人口48万。 全市通用语言为粤语,市区为广府粤语口音,郊区属于沟漏粤语口音。 近一世纪以来,梧州长期受广州文化影响,有小广州之称。 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藤县和蒙山县,代管岑溪市, 面积12588平方千米,人口306.8万,其中市区面积1097平方公里,人口48万。 全市通用语言为粤语,市区为

2、广府粤语口音,郊区属于沟漏粤语口音。 近一世纪以来,梧州长期受广州文化影响,有小广州之称。,梧州市市花 宝巾花,梧州市市树 梧桐树,梧州市地图,梧州市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设苍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苍梧郡(因梧州多刺桐树,又称苍梧花,故以花名定郡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名梧州。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民国10年(1921年)始称梧州市。1927年梧州市政府成立,梧州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汉武帝初年,曾于梧州及今广东封开县一带设广信县

3、(属交州苍梧郡)。后来,广信以西称广西,广信以东称广东,两广因此而得名。,历史文化,梧州的经济变化,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3亿元,增长2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3亿元,增长5.1%, 第二产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36.5%,第三产业增加值19.27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33.8:42.6:23.6优化为27.1:50.3:22.6,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财政收入4.04亿元,增长27.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34.87亿元,增长49.2;实际利用外资2515万美元,增长66.8%;外贸出口2727万美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9元,

4、增长21.9%;农民人均纯收入3784元,增长19.3。,在市外向型工业园区,李而亮先后参观了中恒集团新药产业化生产基地、广西天盛纸业3万吨无碳复写纸项目、广西荒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并听取了市工业园区委会有关负责人的介绍。据了解,经过三年的建设,工业园区共投入资金3.16亿元,目前园区总征地面积达6043亩,其中已完成“三通一平”的土地4000亩。到去年底,工业园区引进项目31个,合同投资总额19.23亿元。2005年,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含入园区企业投资),创造财政税收1401万元。,梧州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跨越新台阶。预计

5、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8亿元,是2005年的2.31倍,超出“十一五”预期目标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000元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264.4亿元,是2005年的3.26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2亿元,5年累计完成投资1264亿元,年均增长35.9%,是“十一五”预期目标的2.1倍,是“十五”时期的4.66倍;完成财政收入5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比“十一五”预期目标多15亿元。 (二)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集聚能力增强,形成了再生资源、陶瓷、

6、不锈钢、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林产林化、礼品、化工和机械制造十大产业集群式竞相发展的格局。成功引进了3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再生铝、新中陶陶瓷等一批工业大项目,培育了中恒集团梧州制药公司、神冠蛋白肠衣公司等年纳税过亿元的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8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50家。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三黄鸡、养猪、肉兔、养蜂、养殖、六堡茶、砂糖桔、迟熟荔枝等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广西最大的砂糖桔产销基地、全国最大的六堡茶生产及加工基地。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1.8:42.7:35.5转变为2010年的13.2:58.3:28.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至15%

7、以下,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5.6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初步确立。抢抓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机遇,加快航道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项目建设,洛湛铁路建成运营,结束了梧州市无铁路的历史;南广铁路加快建设,标志着我市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南梧、桂梧、广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与区域大网络联通;开工建设了梧州至贵港、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市环城高速公路,主骨架高速路网进一步完善。预计2010年末,全市铁路营运里程153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由“十五”期末的3582公里增加到52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6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16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0万标准箱。长

8、洲水利枢纽建成发电并发挥出综合效益,旺村水电站加快建设。一批农村公路和桥梁新建或投入使用,改善了农村出行难问题。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新建和加固堤防17.69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5座,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4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2.87万亩,五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7.88亿元。 (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森林资源总量迅速增加,森林覆盖率达到74.4%,比“十五”期间增加2.8个百分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污染严重企业,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建设,五年来共关闭小火电8.6万千瓦,淘汰落后

9、炼钢产能73.9万吨;污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先后建成8座污水处理厂、4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垃处理能力基本达到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和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引进再生资源加工企业20家。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1.21吨标准煤下降到1.056吨标准煤,新增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均在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五)改革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区域合作不断扩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改制企业实现效益大幅提升。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全市非公经济企业达5000家。农村集体林权改革试点

10、、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工作稳步推进,成立了“城投公司”、“交投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等投融资平台,进一步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外商来梧投资创业,5年来招商引进工业项目1150个,引进资金420亿元。桂东四市合作不断深化,共同推进桂东承接产业转移协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举办了三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促进西江沿线城市在梧州达成“梧州共识”、“梧州宣言”和“梧州倡议”。会展业产生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仅第六、第七届梧州国际宝石节就签约项目11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28亿元。 (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

11、,比2005年增加了8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比2005年增加了2150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22.5元;城镇居民存款余额达29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全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两基”工作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实现义务教育两免。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末全市纳入低保人数达19.28万人。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第四轮创新计划”,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预计2010年实现产值35亿元以上。文化新闻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

12、效,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末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口保持了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出生政策符合率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控制目标。,梧州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结合梧州市实际,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努力推进“富民强梧”新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今后5年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力争到201

13、5年完成GDP 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城镇居民收入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 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现代农业,打造西江特色农业示范区。 一是加快培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大幅提高养殖业比重。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新模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二)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振兴百年商埠。 一是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优先梯次发展特色产业集

14、群,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着力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三是着力抓好以旅游为主的消费服务业,努力建成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三)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建设绿城水都。 一是以西江两岸为开发建设的重心,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建设。二是着力构建城镇化新格局,提高区域性枢纽城市辐射力,加快县城和乡镇建设。三是以产业园区建设带动新城区建设,提高新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四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理顺城镇建设和管理体制。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枢纽梧州。 一是完善水路、公路、铁路、空港和管道的交通格局,加快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二是抓好西江黄金水道信息枢纽港建设,打造西江“无线数字航道

15、”。三是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清洁能源体系。四是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重要江河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 (五)优先发展科教,建设创新梧州。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组织实施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建成一批在国内、区内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三是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加大引才引智力度,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六)繁荣社会文化,建设文明梧州。 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高各族人民文化素质。二是加

16、大文化创新投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三是大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精心打造一批文化品牌。 (七)切实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梧州。 一是加快城乡危旧房改造步伐,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二是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着力解决更多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三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四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六是着力推进人口管理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七是深入推进和谐梧州建设,构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城市。 (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梧州。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二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系统建设,建设西江绿色走廊。四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 (九)继续深化改革,建设开放梧州。 一是加快改革攻坚步伐,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二是深化区域合作,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