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一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475906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0.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必修一(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宇宙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地球是普通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宇宙环境,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条件,第一章 行星地球,例:作为我国对月球实施无人探测的第二阶段任务,“嫦娥二号”卫星预计在2011年前发射。据此回答:月球是围绕下列哪颗行星运转 A.土星 B. 地球 C.火星 D.金星,B,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 运动特征: 结构特征: 小行星带位置:,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例:关于八大行星的说

2、法,正确的是 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 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 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且轨道相邻 A B C D,D,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热木星EPIC220504338b,距离地球约1800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热木星是指公转轨道极为接近其宿主恒星的类木恒星,其特点类似于太阳系的木星。据此完成第1、2题,1、热木星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 银河系 D.河外星系,A,C,2、热木星的特点有( ) A.体积质量大 B.由岩石组成 C. 公转轨道为正圆 D.存在生命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恒星际环境稳定,行星际环境安全,距太阳位置

3、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吸引大气层,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宇宙环境,自身条件,太 阳对 地 球 的 影响,主要影响,提供光热资源,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类型,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 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 产生磁暴; 极光等; 自然灾害的发生与此相关,太阳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对 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 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结构,维持地表温度动力,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例:太阳黑子出现在 A.光球层 B.色球层 C. 日冕层 D.太阳内部,A,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有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

4、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B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产生“磁暴”现象 C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 D使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A,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 (2)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主要动力。(3)为生产生活提供能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地球磁场,产 生磁暴现象。 (2)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3)两极产生极光现象。 (4)影响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地轴,太阳,赤道平面,黄道平面,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空间指向不变,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角速度:除极点,15度/小时

5、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角速度:平均1度/天 线速度:平均30千米/秒 近/远日点与快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地球运动:自转与公转的一般特征,逆时针,春分(3.21),夏至(6.22),冬至(12.22),秋分(9.2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春分(3.21),230 26/N,230 26/S,00,地球公转到近日点、远日点的时间、速度特点;春、秋分日,冬、夏至日日期;,什么时候太阳分别直射北半球、南半球? 什么时候太阳直射点分别向南、向北移动? 什么地方一年中分别有一次、两次、没有太阳直射机会?,例:在我国教师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A.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北

6、半球并向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A,第一章 行星地球,地自转的方向为: 东经度数增大, 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第一章 行星地球,例:判断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顺时针,第一章 行星地球,赤道与60地区的线速度有何关系?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速度关系如何?,例: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 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 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 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 D.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第一章 行星地球,B,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地方时,区时,晨昏线,太阳日,昼夜更替现象,第一章 行星地球,

7、昼弧,夜弧,晨昏线(圈)中晨线与昏线的判断; 晨线日出时刻 昏线日落时刻 (赤道上每天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N,N,N,第一章 行星地球,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间; 太阳直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 求某地的昼长、夜长或日出、日落时刻。,A,例: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第一章 行星地球,A,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A劳动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第一章 行星地球,B,如右图所示: A. 从南极看地球; B. M昼短于N; C. 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D . N地太阳正午高度大于M地。,第一章 行星地球,B,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

8、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东+西-),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章 行星地球,区时的计算:(中央经线),时区数=经度值/15,例:求下列各经线所在时区: 116E; 48W; 67.5E。,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之差 (东+西-),在地球上,存在着两条日界线,即人为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 1.人为日界线:又被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2.自然日界线:

9、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又称为子夜线,它是前一天的结束和新的一天开始的经线。,日界线,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章 行星地球,区分“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第一章 行星地球,例: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此时甲地的时间是 A.8点 B.9点 C.15点 D.6点,B,第一章 行星地球,例:下面两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 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B,例:北京、武汉、广州三地: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武汉广州 B.夏至日时白昼时间长度:北京武汉广州 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

10、武汉北京 D.三地的地转偏向力都是向左,B,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形成,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第一章 行星地球,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H)= 90纬度差;,第一章 行星地球,春分、秋分日时,全球昼夜_,_的H为90; 夏至日时,北半球白昼达一年中_,_出现极昼现象,H达一年中最大的地区是_、最小的地区是_; 冬至日时,北半球白昼达一年中_,_出现极昼现象,H达一年

11、中最大的地区是_、最小的地区是_。,平分,赤道,最长,北极圈内,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最短,南极圈内,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南半球,北半球,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从赤道向南北递减,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3.21 9.23,6.22,12.22,赤道,无,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长夜短 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 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 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 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 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 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第一章 行星地球,例:读左图,判

12、断: (1)在图中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A B C D (2)在图中四地中,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的地点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A,B,第一章 行星地球,有阳光直射,无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关的图像,1、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点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标出其经纬度(经度是昼弧中点所在经线的经度,纬度要看晨昏圈是与极点还是极圈相切来确定)。 3、确定日期和节气。 4、计算地方时或区时、计算某点的昼长或夜长(赤道、极圈) 5、比较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情况,1、掌握自转、公转的方向、 晨昏线的画法 2、确定各点的时间、节气太阳 直

13、射点的位置 3、点出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并标注日期,D,A,C,A,日出、日落、昼长、夜长,1.晨线上的点日出,昏线上的点日落 2.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段为昼长,日落到日出的时间段为夜长 3.日出到正午的时间差=正午到日落的时间差 4.赤道上终年6点日出,18点日落 5.春秋分,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 6.太阳直射北半球,对于北半球,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对于南半球,6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 7.太阳直射南半球,对于北半球,6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对于南半球,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甲

14、、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地。,(23.26S,180),12月22日,乙,第一章 行星地球,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一、地球的内部圈层,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地壳,900km,上地幔,下地幔,5150km,外核,内核,岩石圈,软流层,400km,80km,33千米处,第一章 行星地球,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反射,地面吸收,散射,大气逆辐射,指向宇宙空间,指向地面,第

15、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例:下列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大 气 运 动,冬夏海陆气压差异,气候的形成,地面冷 热不均,大气的 垂直运动,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大气的 水平运动,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地面,A,B,C,D,低,高,高,低,BDCA,四点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城市,城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